文章全文: |
|
一九五八年冬季疾病流行情况
1959.01.10
本刊讯 据卫生部“卫生动态”报道:1958年1-9月份,几种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均比1957年同期下降。麻疹降低了71.36%,班疹伤寒降低了45.76%,痢疾降低了28.69%,百日咳降低了24.09%。但从8月份以来,有些疾病骤然上升。肠伤寒病在河北省五个专区流行。累计发病四万三千余人,死亡一千二百余人,病死率2.8%。10月份以后河南、山东等省部分地区亦开始流行。9、10月间白喉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省(区)相继流行,其中,河南六十六个县市发病人数达三万三千余人,死亡二千六百六十三人,死亡率高达7.8%。1958年白喉的发病人数仅河南省就比1957年全国全年发病人数还多(57年全国二万九千人)。
从11月份起,麻疹、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急剧上升,12月份尤为显著。麻疹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据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甘肃、青海、新疆、北京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地区不完全统计,从11月到12月中旬止,累计发病四十四万五千余人,比1957年同期全国发病人数增加一倍多(57年同期二十二万人)。流行性感冒在部分地区流行。据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甘肃、山西、黑龙江、河北等八个省(区)部分地区不完全统计,从11月份到12月中旬止,发病人数共有三十一万六千余人。百日咳也不断增加,据河北、江苏、河南、黑龙江、吉林、青海、甘肃、四川等八个省部分地区不完全统计,从11月到12月中旬共有三万四千余人发病。其中河北省发病一万六千六百二十七人、死亡七十五人。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肺炎也在部分省流行。据河北、黑龙江、吉林、青海等四个省部分地区的报告共有猩红热患者六千五百七十六人。其中河北省四千二百八十三人,死亡十四人。据湖南、四川、甘肃、湖北等四个省部分地区的报告,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有一千八百三十一人,死亡二百零七人。其中四川省发病较多,有一千二百四十五人,死亡七十八人。据北京市儿童医院统计,11月份共收治和门诊病毒性肺炎六百一十四例,12月1日至26日有一千零六十六例,病死率20%。此外,在四川发生钩端螺旋体病,在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发生了克山病。
1958年冬季传染病的特点是:(1)范围广。麻疹在全国各地流行,流感在十八个省市发生和流行,白喉也在十个省市发生和流行。(2)来的早。据历年的统计,麻疹流行高峰一般均在1-3月份,但1958年12月即已呈流行高峰。(3)传播快。麻疹、流行性感冒在11月开始在部分地区发生,到12月即迅速波及全国。(4)合并症多,病死率高。
冬季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在人民公社“三化”运动迅速开展的新形势下,对卫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认识不够,估计不足,同时也缺乏经验,卫生工作也没有及时跟上去。因此在传染病发生后,有的地区酿成流行。
第二,全民炼钢,领导力量多集中在生产方面,对群众生活和卫生工作有些放松,在传染病发生初期易被忽视。卫生部门有的将领导力量集中在消灭寄生虫病方面,对急性传染病防治抓得不紧,控制不严。
第三,疫情管理工作薄弱。疫情报告制度不健全,报告不及时,对传染病缺乏严格的管理。发病后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一方面使疫病传播,另一方面治疗迟易发生合并症,增加病死率。
第四,除四害、讲卫生有些地区产生松劲情绪,对工地、托儿机构、公共食堂的卫生工作抓得不紧。
第五,在药品供应上,有些地区某些药品发生脱销。生物制品有的也供应不及时。
此外,1958年气候干燥、雨量少,容易感染,也是流行因素之一。
在冬季传染病急剧上升后,大部分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部分地区疫病已开始平稳,但目前总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
来源:1959年1月10日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
来源: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