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湖北麻城县中一人民公社农村食堂管理的几点经验
1959.01.13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事安排好人家”,这是农民祖祖辈辈衷心的也是起码的愿望,人民公社建立起来以后,粮食实行供给制,原来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小灶”,一跃而为369个公社社员“大灶”所代替。农民这个愿望得到彻底的实现,甚至大有超过。由于有了“大灶”,几千年来在锅灶旁边的妇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而笑逐颜开。经常压在农民肩头愁吃喝的千斤担子,被永远地抛弃了。“铁饭碗”拿到手里,人人变得春风满面,跳跃欢腾。
公社食堂建立不久,由于领导上对这一关系广大群众生活的深重意义认识不足,没抓早、抓好,公社食堂里的问题也相继出现。正如社员所批评的食堂本也好,“七多生七少”,这七多七少是:1,粮食浪费多,节约少;2,吃的多,做的少;3,生的冷的多,热的少;4,干部主观办事多,民主办事少;5,菜里沙末多,色、香、味道少;6,吃饭时间多,生产劳动少;7,“菩萨饭”吃的多,集体办菜少。这些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前,许多群众特别是“三种人”心里结上了新“疙瘩”,害怕“铁饭碗”敲破,特别要求领导上把所有公共食堂的“大灶”,迅速地超过那些富裕中农所赞扬不绝口的“小灶”。公社领导上及时抓住了群众要求,在全面开展整社的同时,对所有农村公共食堂进行了整顿、升级,粮食定额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使原来的“七多七少”迅速变成了“七无七多”。社员吃得饱还吃得好,三种人感到“铁饭碗”端稳了,心情舒畅,意气风发,富裕中农再也不叨念“小灶”了。农村公共食堂面貌一改观,社员生活越过越好,劳动生产的干劲也就越来越大。
民主办食堂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要把公共食堂办得人人满意,个个叫好,各个食堂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要实现民主办食堂。中一大队全畈第一食堂,起初,干部没有抓住民主办食堂这个“纲”,认为是大锅大灶煮大米,管社员吃饱喝足,何必“惊师动众”呢?因而主观办事,炊事员不固定,种菜无专人,结果是生一餐,熟一餐,有油无盐,社员意见纷纷。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倾听群众意见把食堂办得更好,他们“理直气壮”的顶嘴说:“百人百条心,要做到大家没意见,那食堂更难办了”。后来经过反复教育,说明民主办食堂的重要性后,选举了食堂管理委员会,集中了群众要求和意见,食堂办得菜香饭甜,花样翻新,生活秩序井然,社员无不称心如意。事实教育了干部,他们通过一段实践后,转变了原来的看法,反映说:“民主办食堂是个‘宝’,它能使一(食)堂能称百人意,百人能共一条心”。
具体说来,要满足办好食堂,还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首先,由社员民主选举食堂管理委员会。它的职责是:研究怎样吃饱吃好的原则下,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日清月结食堂交付账目,按月向社员公布,随时倾听社员意见,集中群众要求,改进食堂管理。挖潜力,找窍门,积极完成公社承包到食堂的猪、羊、鸡、鸭、鱼、菜、藕等饲养生产任务,并多种洋芋等代食品,做到自给自足有余。特别注意搞好公共食堂内外卫生,保证社员身心健康。
这个管委会的主任委员,一般都由作业小组组长兼任,既抓生产,又抓生活。食堂管理员兼任副主任委员,专门指导搞好食堂工作,管理委员会在四五百人的食堂内,都选有11~15人,二百人以下的食堂,都选有7~9人。每月召开一两次,研究改进食堂工作。
其次,炊事员要由社员选举。整顿食堂以前,有些食堂炊事员都由干部指派的。他们有一个不正确的看法,即是“生产忙,劳力少,做饭是小事,无需要整劳力、积极分子去搞”。并说“谁要调皮捣蛋,送去烧茶煮饭”。要把一些小病不断的老人、婆婆派到食堂煮饭。有的甚至把一些地、富、坏分子派到食堂“改造”。金畈第一食堂原来把一个患肺病的妇女派到食堂煮饭,社员看到她对着锅里咳嗽,无不毛骨悚然,害怕传染成病。后来经过社员挑选出来的炊事员,有的是为人公道的积极分子,有的是曾经评过卫生模范的主妇,有的是会煮饭会烧菜的老厨师。这些人原来思想上残存着“干伙夫是下贱工作”的想法。经过社员一选举,并誉为干炊事员是平凡而光荣的事业,积极起来了。他们为了感谢社员的爱戴,一致衷心表决心:愿把烧茶煮饭当成终身事业。这个食堂改换炊事员后,食堂面貌焕然一新。
最后,定期召开食堂社员大会,广泛征求社员对食堂的意见和批评,以及勤俭节约办食堂的合理化建议,很多食堂的事实证明,凡是这样做了的,不仅食堂办得好,而且社员都树立了以食堂为家的新风格。
勤俭节约吃饱吃好
“有米一锅煮,有柴一锅烧”,用这种办法让社员吃饱吃好,并不为群众欢迎。相反的,精打细算、细水长流,既能节约,又能吃饱吃好,到极受广大群众拥护。
食堂做到勤俭节约,吃饱吃好,一是必须进行“四包”“十定”。“四包”是:原来公社保证社员吃饱吃好的原则下所确定每人每年吃多少口粮、吃多少油盐、烧多少柴等标准。随着整顿食堂的同时,按照各个食堂实有就餐人数,一次计算,拨归食堂,作为包干定案。定案之后,食堂若有超过,公社再不补发。不管结余多少,全由食堂自行处理。
“十定”是:1,定菜园。“一缸腌菜一缸米”,“种得一园菜顶上一仓粮”。公共食堂办起来后,群众反映菜种少了,花样不多。根据社员要求,各个食堂按照实有人口,有的按每人留两厘地,有的按四个人共一分地计划作菜园地。公社按照这个计划,分别将土地划归食堂种菜,自给有余,自产自售,收入归食堂;作为改进食堂管理,改善社员生活费用。金畈第一食堂这样定下来后,菜园面积由原来的三亩扩大到九亩多,并固定了专门种菜人员,种了许多腊菜和春菜,社员眼看菜园种的五花八门,都啧啧地说:“先愁菜不够,往后愁菜吃不了”。
2,定养猪:公社按照每个食堂人数,分配养猪任务。全年每人养猪1~2头。任务以内的猪,公社和食堂按三、七或二、八比例分红。猪源和养猪投资,一由公社从副业生产投资计划拨给食堂;一由社员将私有无力饲养的母猪和子猪食堂作价收买,分期或一次付给。饲料来源充足。在分配任务之外,愿意多养的,收入全归食堂。晏店大队××食堂在定了养猪任务以后,社员主动筹集资金,很快买了146头猪。食堂除完成和超过养猪任务之外,还完成作业小组所分配的积肥任务。
3,养鱼。公社将水库、湖泊、塘堰按照面积大小分成三类。一类(水库、湖泊、大塘、大堰面积在十亩以上的)由公社直接经营;二、三类划归食堂经营(两亩以下的塘堰为三类)。二类塘堰由公司投资,按四、六分成或对半比例分红。三类塘堰投资归食堂,收入归食堂。
4,定种藕。各个食堂都有种藕的习惯,湖、塘、堰划分三类,怎样经营、投资、分红?公社按照养鱼的办法,定到食堂。
5,定养鸡:各个食堂根据人数多少,一般都计划每人养鸡4只,由食堂自养自食,并出售一部分,满足城镇需要,收入全归食堂。
6,定养鸭和其他家禽。饲养办法与养鸡同,饲养能力大的可以多养。
7.定炊事员:原来有些伙食办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炊事员不固定。有的一天轮换一次,有的一天换三次。责任制度无从建立。生冷、饱饿现象不断发生。各个食堂(一般按三十比一)经过民主选举挑选炊事员后,都固定专人烧火煮饭。并教育炊事员把烧火煮饭应看作一件极其重要的经济工作和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兢兢业业的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做一个人民生活忠实勤务员。
8,定领导:食堂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政治挂帅、没有坚强的领导同样无法办好。通过这次整顿食堂后,所有食堂都选派了得力干部作为食堂管理员。金畈第一食堂把原作业小组的保管金士典派到食堂后,不几天,食堂办得头头是道,使人爱上了这个“大家庭”。
9,固定加工作坊:各个食堂按照吃饱吃好的原则,计划一部分更多面积种植各种豆类作物。除完成上缴国税任务外,其余部分如加工磨粉、豆腐、酱菜等等,改善社员生活。
10,定奖惩:公社或大队定期召开食堂工作会议,检查评比交流经验。对勤俭节约、吃的饱、花样多、完成任务的食堂给予精神表扬;对办得不好的,给予批评,并开展红旗食堂运动,更好的改进食堂工作。
食堂通过“四包”“十定”定案后,干部都反映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致表示决心把食堂办好。
另一个是依靠群众,勤俭办食堂。“少花钱多办事”,这是金畈第一食堂办食堂的经验。这个食堂的干部原来苦于找不到宽敞的餐厅和家具,后来把这个困难交给群众,社员金文启把自己的厅堂腾出来,有的社员把桌椅凑出来了,有的把敬神用的香筒也献出来做筷子篓。锅、碗、盆、钵、水缸、水桶一人凑一件,食堂一会儿凑得琳琅满园,样样俱全。淘米的舀子社员没有,食堂才花了八角钱。这条经验一传开,原来找不到怎样勤俭办食堂途径的人,心眼豁然开朗了,勤俭办食堂的办法也越来越多。
三餐大米,大米三餐,粮食浪费了,社员不满意。食堂定案后,很多食堂炊事员动了脑经,寻师问道,找窍门做好饭,提高出饭率。金畈第一食堂58年11月每人吃大米38斤多,一摸底,还缺粮6644斤。炊事员和群众商量结果,每天晚餐改吃粥如吃“烫饭”或“豆折”,改甑子蒸饭为大×蒸饭。试验了几次,社员吃得饱又好。再一算账,不仅不缺,反而都余粮食5449斤。王岗食堂炊事员同群众商量,找到了“四看”(看天气冷热、看生产忙闲、看活路轻重、看逢时过节称米煮饭)“一学”(学习外地食堂经验)的办法,很快消灭了以前煮饭生、熟、干、稀、软、硬不匀的现象,把饭做到香甜柔软,老少欢喜。试验第一次,一个午餐,255人只吃米120斤,每人7两米,个个叫好;同样这些人,前一天中餐就吃了174斤米,每人12两多,有些社员还叫没吃饱。
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
小锅小灶分散吃,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一办起公共食堂的“大灶”来,有些问题就突出来了,感到不好处理。但是各个食堂干部对这些难题没有绕道走,都是积极和群众商量。这样,虽是“难题”,也都一个个顺利解决了。
一、孕妇生产了,一个月不能出门,怎么办?食堂就根据产妇应吃的米、油、盐、柴、菜,从生孩子那一天起,按一个月实际需要,一次送到她家,自做自食。
二、每个社员都有三亲四戚,亲戚来了,各个食堂都有待客室、小卖部,客人吃了饭,食堂记上客餐账,月终按各家吃了多少客餐,每餐按五分钱计算(在小卖部买另外加钱),从发工资中扣除。客人吃的米由公社统一从客人所在食堂调拨。
三、社员病了,大雪、大雨,有些老人小孩不能来食堂就餐的,有的食堂是单另作点宜于病人、老人、小孩吃的东西,一或送上门,一或委托人带。有的食堂就拨几餐粮食给社员带到家里做饭吃。
四、有婚丧喜事的社员,在节约不浪费的原则下,办个一至两桌酒菜的,有的是食堂代办,有的是社员自己办;自留机动粮吃得不够的,食堂先垫付,公社统一从各个客人的食堂里调拨。
食堂实行了这些办法后,谋得了社员的积极拥护。反映说:“共产党、毛主席比爹娘还想得周到!”有的人还编了顺口溜:“公社食堂真正好,样样照顾多周到,日子越过越香甜,男女老幼齐欢笑”。
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高一尺,生产高一丈”。食堂工作也是这样。哪个食堂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作得好,哪个食堂就越办越好。总的来说,做好这一工作,公社、大队、生产队直到作业小组的干部人人动手,亲自办好一个试验食堂。其中整米,亲自做饭,亲自炒菜。这样做的结果,转变了许多人们的错误看法,认识到食堂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大家都来关心食堂,办好食堂。其次是对炊事人员进行“五好”教育,即是:(1)思想、服务态度好;(2)饭、菜做得多种多样好;(3)清洁卫生好;(4)节约好;(5)改革炊事好。王岗食堂对炊事员进行“五好”教育后,挑水改为土自来水,掇菜掇饭改为滑车运送,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饭菜质量。最后把食堂当会场,经常教育社员遵守食堂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树立尊老爱幼的新道德风尚。到过王岗食堂的人,每餐膳食时,你会看到总是小孩添完饭老人添,然后是青壮年添饭,即都属政治思想教育的结果。
来源:湖北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