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贵州省委工作组关于虎场、大农场两生产大队粮食生产与烤菸生产的调查报告
1961.05.15
五月九日至十三日,我们在虎场大队和大农场大队调查粮食生产和烤菸生产,这两个大队原系火光高级农业合作社,现在隶属贵定县城关人民公社定南管理区。它们位于城南25华里,境内群山起伏,有田1227.3亩,土1969.9亩,水田大部分靠一条小溪灌溉,一律不受旱灾威协,除15%的泥田及10%留作秧田以外,全年可耕作两季;土,除20%平地以外,每隔三、四年弃耕轮休一回,另行火垦耕种,群众叫“火涝地”因此,土的面积不够稳定。当地以水稻、玉米为主,占粮食总产的89。1%,同时,烤菸也占一定的地位,在占耕面8.5%——31.1%之间变动。经济收入,全年每人七十多元,代表省内中上等水平,该大队又可反映丰南管治中的民族特点,以布依族为主,布汉混居。
兹将这两个大队的粮食生产和烤菸生产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 粮食生产。
1957年粮食总产1,230,002斤,1959年为1,059,457斤,比57年下降13.9%,1960年为705,294斤,又继续下降33.2%,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劳动力问题,反映在下列几方面。(1)劳动力大批外调,1959年统计,即占劳力1/3。每个劳力负担面积,由1957年的2.9亩增加到1960年的四亩多。(2)瞎指挥,浪费劳力,荒芜了土地,1958.10——1959年6月,山上农民全部下迁,荒芜土地396亩,占当时耕面19.2%,次年迁返,耕作又多费工1/5。1960年遣调第一线上7%的劳力,集体上山垦荒2,200亩耕种包谷,做远丢近,做坏丢好,做田丢土,使插秧迟至夏至以后才结束,还回来×包谷又迟了,结果二千多亩地收到1.8万斤包谷,每亩平均8.2斤,速种都补偿不起,今年不得已采用饲料包谷当种子用。(3)劳力问题跟劳动报酬的平均主义分不开的,1959年以来,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够好,在口粮上各生产队间无差别,同等劳动力上也无差别,且工分值又低,劳动效率不高,加之,口粮标准下降,由1957年每人412斤降到60年的219斤,影响劳动情绪,特别是生病人数增加,经常人数(不包括妇女病)占全部劳力的24.6%,去冬今春死亡率占人口总数50%,所有这一切,使劳动力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劳动力问题,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土地荒芜,1960年减少耕面1284亩(主要是山上的土,田仅占5%)占耕地面积40.1%,单产亦下降,1957年每亩耕地产粮684斤,59年为513斤,60年为341斤;劳动生产率随之下降,1957年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粮食1710斤,每个劳动日收益0.65元,而1960年则为1316斤,得0.3元,显然土地荒芜,单产下降,劳动生产率不高等因素,都是粮食减产的基本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该大队首先认真贯彻中央12条指示,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及有关各项经济政策,使生产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下列几方面,尤为明显。 “三包一奖”“四固定”的执行,激励生产队一级的积极性,一致反映,不象过去那样,不论啥工作都从公社、大队吩咐下去,“卡”到起做,“你正种包谷,叫你转来搞田头,也得照办”。现在在管理本队生产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有充分的积极性,自己主动地商议工作,安排生产。今年各个生产队开荒的数量很大,有些队干脆上山扎营,种毕才返。筹划种子和肥料,也是当前生产队抓得重要内容。生产队干部,对社员特别关心,把杀的死牛肉先送给病号吃,并不让有病的社员下水田,做远活,盼望早痊愈、早生产。
今年评工记分相当认真,无论收入分配,口粮增加,甚至配给蔬菜,死牛肉等,全按工分计算,从而刺激了群众生产积极性,虎场大队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力占整个劳力的89.1%,现在,除有重病,实在不能参加劳动的处,都全部出勤了。有些有病的带病工作,领导上很难制止,(据五月九日调查,虎场大队,470个劳动力中有浮肿病的120人,(下缺)
来源:贵州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