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郊区粮食统购统销工作总结向中央、华北局的报告
1954.08.06
从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初,我们以40天的时间,在本市郊区农村中大张旗鼓地宣传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贯彻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顺利地完成了征收公粮和统购统销的任务,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互相合作运动,为郊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1953年郊区收购任务1600万斤,实完成1650万斤。公粮任务2777万斤,实完成2950万斤,除去经济作物、蔬菜、果园所收的代金折粮1057万斤,实完成1863万斤。收购粮食和征收公粮占郊区去年粮食总产量18.29%。估计余粮户还留有余粮约二三百万斤。
我们在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主要收获和经验:
(一)粮食统购统销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从去年11月底开始集训干部到完成统购统销,历时40天,我们基本上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过一系列的会议,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大张旗鼓地反复宣传了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使干部和群众初步划清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界限,明确工农关系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弄通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和粮食统购统销的基本政策,为发展互助合作与完成粮食统购统销做好思想准备。这一步的关键在于集训干部。开始时,区乡干部对粮食统购统销普遍感到理屈词穷,认为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刀把子(粮食)在农民手里,不好动员”,对“统购能提高农民积极性,推动互助合作运动”不能理解,担心把“这样做下去,党会脱离群众”。经过集中训练以后,区乡干部才认识到统购统销的目的在于“把粮商一脚踢开,让工农直接见面”,在于“把农民的车厢从开往资本主义的车头上摘下钓,挂在开往社会主义的车头上”。一个乡支部书记,原准备买粮囤积,参加集训后,不但不买粮,而且要卖出10石粮,用卖粮的钱买肥料准备大生产。
第二步,摸清粮食的底,教育群众,自报公议,发动售粮。摸粮食底,不能派积极分子挨门挨户去调查,那只能引起群众的恐慌和不安;但也不能单纯听信积极分子和乡干部、党团员的反映,以免造成片面和错误的判断。主要方法是通过总路线的教育,提高群众觉悟,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召集群众座谈协商,参考土地、产量、消费情况等,实事求是地进行估算,自报公议后,才能最后定案。经验证明,凡是这样做了的,群众一般情绪很好,自报确实,售粮积极;反之,则群众惶惶不安,余粮报少,缺粮报多,造成工作中的困难。
第三步,填发缺粮户的购粮证,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和冬季生产。郊区除关厢、街镇外,在农村占有土地的50万人口中,菜农、经济作物农及其他半农业人口约占60%,再加上有些缺粮户为了周转资金或为生活上的需要,卖粮后仍需买粮,这样便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供应量。为了适应郊区的这种的特点,我们将统销工作和统购工作结合进行。在余粮户自报余粮时,缺粮户也自报缺粮数,经过民主评议,工作组和评议委员会审查批准,填好缺粮户的购粮证后,即可如数供应。这样做,对促进售粮、互助合作及冬季生产的顺利开展都有很大作用。
(二)粮食统购统销必须与冬季生产和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在这次工作中,我们曾再三强调了以能否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和搞好冬季生产作为统购统销或成功失败的标志。经过总路线的宣传和粮食统购统销以来,农民对参与互助组、合作社表现了空前的热情。在统购过程中,农民一面售粮,一面即酝酿组织“互助合作”。到今年1月底止,农业生产合作社即由原来的63个增加到380多个;到目前为止,已增加到412个,发展了6倍多,超过原发展计划的1/3,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户数,也由农业人口总户数的0.8%,发展到7.9%,互助组也有很大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的户数占农业人口总户数54.1%。信用合作社也超过原计划的发展数字,由66个发展到185个。农民生产情绪极为高涨。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制订了全年的生产计划;不少缺粮户也制订了生产计划,争取成为余粮户,要把粮食卖给国家。
(三)在贯彻执行党的粮食政策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思想发动阶段,由于干部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容易产生右的偏向,束手束脚,顾虑重重,害怕完不成工作任务。而在学习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初步批判了资本主义思想和初步树立了社会主义思想后,部分区乡干部和党团员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为了表现自己,脱离实际地随便增加任务。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各级领导分配收购任务时不能规定得太死,只能当作控制数字掌握。另一方面必须教育干部不能凭主观想像,只顾完成上级分配的数字,而不顾群众实际有无,一味硬追硬逼;同时还必须教育干部把农民及手工业者购买少量粮食的行为和粮食投机者的行为区别开来,把农民之间互相借贷少量粮食的关系和高利贷剥削关系区别开来。否则即会发生严重偏差,脱离群众,给工作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必须划清余粮界限,防止收购面过宽,产生余粮户售粮过多、缺粮户也售粮的现象。我们明确规定了余粮户是指到今年秋收时止(约10个月时间)除去吃用粮外,尚有剩余粮食者。收购时也只是对余粮户收购其吃用以外剩余粮食中的一部分,不是将余粮全部收购。若余粮很少,则不去动员其售粮,计算口粮、饲料标准,由群众自己估量,各乡各户不能完全一样,但也必须大体上符合市内控制的标准和群众的实际需要。这样做,既可消除群众顾虑,使其能够愉快地出售余粮,也有利于农村中的互通有无和预防灾荒。
3.统购的对象主要是中农,因此必须特别强调团结中农的政策。对中农中的一些抗拒售粮者,主要依靠耐心教育,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坚决反对用简单的方式和土地改革时斗争地主的方式强迫他们售粮。郊区虽然还有一些富农,但也不能采用追逼、斗争等方式解决问题,主要还是教育说服,启发其售粮;遇有真正顽固、抗拒售粮者,亦须待全部售粮结束后,再分析具体情况个别处理。这样,既不影响整个售粮工作的进行,也有了时间分析研究,避免了急躁、追逼,造成不幸事件。
4、粮食统购统销对农民各阶层的震动很大。工作开始时,由于政策没有交代清楚,在群众中曾发生了一时的混乱,反革命分子即趁机造谣破坏。我们分析了群众的思想情况后,反复地进行了宣传解释,群众情绪才逐渐安定下来。同时规定工作组不能粗心大意和滥用职权,对反革命分子的活动,要实事求是地迅速将情况反映到区委,由区委研究提出意见报市委批准后,再行处理。这样做,一面防止了错捕、错押和小事变大,一面在经过缜密侦察后,对真正的反革命破坏分子也易给予应得的惩罚。
(四)在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做好农村的物资供应工作很重要。我们一开始就重视这一问题,督促和检查供销合作社充分准备农民适用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使农民群众在出售余粮后马上就能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样,群众非常满意,表示感激政府。个别地方由于运输不便,货物一时没有从区联社运到乡内去,结果有的货物脱销,曾一度引起群众恐慌,发生抢购现象。在春节前后和春耕时,供销合作社准备了大量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充分地保证了农民的供应,并普遍地与蔬菜生产合作社签订了供销结合合同,大大地支持了蔬菜生产。关于粮食供应问题,由于在统购时即注意解决了统销问题,情况并不严重。但为便于农民互通有无,购粮方便,和减少政府的粮食供应量起见,我们在郊区先后恢复了7个没有私商参加的国家粮食初级市场,效果很好。
特此报告。
来源:根据文件的原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