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李云峰关于企业领导制度问题的报告
国务院第三办公室 李云峰
1956.02.08
(根据笔记整理仅供参考)
共分五个问题讲:
一、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情况。从我们胜利接管工业到现在已6年了,从中央提出组织解决这一问题也有一年了。去年全国党代表会议,有的省委书记提出反对企业实行一长制,认为一长制带来许多损害,严重的削弱了党的作用。同时也有人反对上述意见。中央即给了我们(三办)一个任务——组织讨论提出方案。我们当时召集了省市委负责同志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争论很厉害,省市和部并不是都一样的看法。后来我们写了个报告中央已批转了,我们曾请中央指示方针,而中央叫我们充分组织讨论,把各方面的意见都发表出来,以便揭露矛盾发现问题。去年后半年分两次召开了工业部长座谈会,又争论了好几天,也争的很厉害,个别同志感到不大愉快,到今年中央还未表示态度。但这时中央的指示我们已经知道,中央指出“重大问题的会议制和执行工作中的单一制”,我们向中央反映了有的部不同意,仍要中央采纳一长制,并表示中央如不采纳再拖两年也可。当时主席很火说:他们不通怎么得了。又有人引苏联的经验和列宁的学说,主席说:也可以取点“经”。
到我们修改文件时很犹豫,我们也未完全弄清楚。我们也感到易于发生误会,因此提出“重大问题党委集体领导制,执行时厂长负责制”。后来又有很大争论,经过两次讨论也未解决。今年书记请各部汇报,主席接连讲了二三天,这个问题解决了。情况完全弄清了,后来总理在司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讲了,并请苏联专家同志参加了会议,到政治局会议(各省委书记参加的)主席讲了十条,未讲此问题,因问题已解决了,并提出只等发文件回去即可执行,总理讲了民主集中制是着重从政府讲的。文件未发下,因为我们的调和主义,怕说企业就是实行集体领导。另外,其中有几句也是错误的,如:一长制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则,并引证了列宁所讲的:“千百万人的意志要服从一个人。”后一句就被主张实行一长制的人抓住了。其实一长制不是不可改变的原则,这是属于他们可以那样我们可以这样的问题,列宁说:千百万人的意志要服从一个人,他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提出的也须加以研究。中央要我们批评,一定要批评,我们又重新修了文件送中央了。
主席提出一长制是从那里来的,执行那个中央决议,查了以后还是执行我们中央的。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年有了党的工业部以后才组织解决,这一段是正式提出,是中央提出到解决,还有一段是我们入城后没有经验,我们学习苏联就搬来了一长制,但一长制究竟怎样我们不清楚,东北实行一长制最早,华北曾确定党委领导下厂长负责制,少奇同志曾将华北意见转去东北,高岗即抓住来反对少奇,到了1954年华北又确定采取了一长制,中央批转了,各地都先后实行了,但中央始终未正式发指示。现在已决定要改了。有的厂长提出实行一长制是谁的责任,这个要向各地说清楚,是从上边来的,如讲责任的话上边必须负责。中南局第四次政工会议××同志的讲话也是中南局负责。中南的同志回去也要说一下。
很多同志当他赞成一长制时,认为三级一长当然是党委领导下的,但未能了解各方面的反映。总之对一长制有很多理解法,执行也很不一致,强调一长制确实出了许多问题,包括对党可以代表国家,不同意党委意见然后上报。过去我们了解的较简单,认为不妨害党的领导。实际上有的同志已发展到思想意识上:我是厂长就可以不执行党委的决定,个人可以决定重大问题,容易助长个人独裁,一长制这几个字不要了,因为它带有独裁味道。如理解厂长负责制即执行中的单一负责制那是对的,但过去确实是削弱了党的领导,厂长的话成了法律,群众认为党的决定都不行吗?降低了党的作用,所以讲上述历史情况,是因为我们决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不是简单的,要有许多斗争,搞不好,甚至会伤害一些同志。
二、主张实行一长制所提的理由。
1、实际工作要求我们加强管理,加强纪律,建立严格的负责制和单一负责制,提出一长制正是在这个时候,1953年底1954年初,当时企业确实需要。恰好一长制也体现了这个单一负责制的要求,实际工作中有这个要求。我们不要一长制,但在执行工作中要单一负责制,讲清了这一点就会防止在实行党委领导下形成了一揽子。
2、现代化企业要求集中统一,还要计划经济,有的认为是联动,我们执行中从来都是个人负责,不能以此作为一长制的理由,因为一长制是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原则,实际绝不是如此。资本主义企业才是最一长制的。而社会主义企业则是依靠工人阶级有党的领导,有人强调工业集中,实际不如军队集中,空军是以分来计算时,空军也未妨害集体领导,集体领导也未妨害空军。有人强调白天夜里,其实厂长来北京开很长时间的会又怎么办。过去一长制把党员厂长弄成两个屁股两面转。还有的说计划性很高,我们的计划性主要是表现全国是计划经济,如讲一个企业,资本主义比我们并不差,若这样强调要管企业,就要发展到和资本主义一样的管人,一长制人很易助长官僚主义。
3、强调从部局到企业是:“联动机”部局一动下边都要动,此须要一长制,对党说是代表国家,这个话不好讲,那么共产党代表谁的,这是有分散主义倾向。我们到企业就会看到,实际上行动不起来,企业有许多意见,计划是法律,实际上计划的变动都是从上面来的,计划订的迟,变的快,这样都成了执行机构,实际部局与企业距离是相当远。部局的命令企业党委当然要保证执行,有意见时间来的及也可以向上提。
4、强调一长制是苏联的经验和列宁的提法。苏联是30多年的经验,老经验老资格这条最难驳。但主席说,这是属于可以这样、可以那样的问题实际上并不那样美妙在苏共。20次代表大会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据我们到过苏联的同志谈,苏联厂长的作风有很多问题, 一去是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其实他们光讲好的不讲缺点,非常缺乏自上而下的自我批评,单纯的经济观点相当严重。主席曾说不要制度想的太美化了。也有讲是列宁手订的,这个提法本身即违背马列主义。根据我们的经验还是不采取一长制好。
主张一长制的同志主要是强调了以上理由,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
5、把企业的缺点毛病更多的归罪于党委领导,说党委包办书记独裁政治工作太弱,干部配备现状是厂长强书记弱等作为必须实行一长制的根据,认为厂长强应成为核心。其实党委会应是企业的领导核心,至于党委会内部要看谁正确,核心不是职位,核心是自然形成的。当然党委内部要有意识的培养,一般情况应是书记,但厂长正确,厂长则可形成为核心。目前不能说厂长强些它即是核心。
6、其他硬凑合的理由。
说党的领导责任在于方针政策,体现方针政策的是国家计划,执行计划的是部局,同时厂的主要领导是部,按此推下去执行一长制就是党的领导。
总的广泛的讲都是党的领导,如按上述理由结果是行政就是党,把党取消了。
说实行集体领导谁负法律责任?工作中的错误都有法律责任,如这样一长制确定了,就没有人敢作一长了。要看谁犯了法,犯了什么样的法,工作问题不好拿到法律上负责。煤矿出了事故不问什么原因就处分当然不对,有的同志说我再也不干厂长了。反之一长制倒是助长了官僚主义。
有人说如不实行一长制厂长就不积极了,果真有这样人就请他不作党员,当然这样不能有,厂长是党员许多是优秀干部。强调这种理由是对厂长的一种污蔑。
说企业基层不等于部队的连队,实际连队也是支部集体领导,对上级的命令保证执行。
有人说实行党委集体领导,部局的领导会中断,因为部、局只能抓厂长不能抓党委,我们说按照中央“九一”决定和我们党的传统(下级服从上级)根本不存在,党委集体领导是不会妨碍部局领导的。
三、一长制为什么不对,为什么必须实行党委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其名字如何提法还须考虑):
1、这问题的性质属于可以这样可以那样,列宁提出这问题有他的条件,我们不一定要这样,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的企业的管理原则最大的区别是社会主义企业能依靠工人阶段,有党的领导,主要点并不在于一长制。至于执行中的单一负责制则是一样的,有党的领导,依靠群众就能更好的办好工厂。列宁提出是暴动后组织工人管委会管理很乱而强调了统一指挥,但列宁又提出同时要有如春潮泛滥般的民主,实际上重大问题都是集体决定,我们也不要迷信。
2、中央主席从苏共20次代表大会后,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很易滋长官僚主义,权力很集中(当然现在企业权力还不够大,因此更加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更加需要充分发扬民主,依靠群众,加强党的领导,不能把集体领导除外,加强党的领导,主张一长制的人也讲,只有依靠但依靠什么则没有讲,如不集体领导,便不能克服官僚主义,不能保证民主,权力要集中执行的问题越严格越好,但重大问题必须是集体领导,这样才能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发挥群众积极性。重大问题集体领导,执行时单一负责在党委集体领导下厂长会负责更好,既是大家意见又有大家支持。
3、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证明了,企业的经验也证明了必须有党的集体领导,几年来搞的好的企业都是党委的集体领导,许多企业生产和基建超额提前完成,出乎苏联专家估计,所以如此不是一长制而是党委的集体领导,我们有20多年搞根据地的经验,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传统,这是一无例外的。我们党对那种独裁式是有抵抗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并未忘记,不管叫什么制党都要领导,有些厂长不依靠党的领导,不走群众路线企业就搞不好,企业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53年搞一长制,54年接之贯彻四中全会强调了依靠党,军队集中主体作战联动性比企业强的多,仍然是党委领导下的省长分工负责制。
4、按照我们企业的情况,要集中统一又要民主,要个人负责又需要积思广益,还是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
执行了这一制度会不会影响个人负责,按照党的经验包括好的企业的经验是不会的,有了党的集体领导分工会分的更好,至于谁比谁大,这与党委制没关系,那是个人错误。苏联虽实行一长制,但也还是强调党委领导,再三强调不能设想一个党员可以不服党的领导,他们厂长个人权利压到最少限度还有不要党的领导的,如南斯拉夫在企业的党只强调教育作用,通过党员个人活动,他们说这样民主,这是有关国际的问题,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根据我们的经验是不能那样必须这样。
四、党政关系如何在企业内分工负责。
所谓个人负责应是一种很好的个人负责,应该有权,厂长和付厂长都是党委委员,在党委会是同样权力,但在日常工作中付厂长要服从厂长,行政工作还是厂长负责。
⑴党政关系,大事情要提到党委讨论,但那些是重大问题,是不能用几个项目去规定的,如计划应该讨论,有的说计划很多表格很复杂,党委不懂没法讨论,实际不对,不能拿计划吓人,第一次只是同意照办,第二次就会提点意见,第三次就可能提出重要意见,中央没有会看病的,但仍要领导卫生工作,没有会唱戏的也要领导文艺工作,有唱生的也没有唱旦的,还是要领导。总司令不会架飞机开坦克,但仍要领导空军和坦克兵。那些是重大问题呢?总之与广大群众有关的,如须动员广大群众的,牵扯广大群众利益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能前进的问题,计划问题、措施问题、干部问题等等。
⑵党委的决定不能与上级的指示命令相抵触,如有时间可以提意见。
⑶生产中的紧急问题又是重大问题应由行政负责人当机立断迅速处理,当然也可和党委书记协商一下,但意见不一致时仍由厂长立断。在部队军事工作是由司令员决断,政治工作是由政委决定。这样既保证了集体领导又保证了个人负责,不要一长制的称号,因为它带有独裁的味道,我们还是叫厂长负责,有人说这样厂长会不敢负责,党委会开会很多,主席说物极必反开够了他就会少开的。
五、推行党委领导下厂长负责制应注意的问题。
1、估计到推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就是改变现行的一长制,要估计到不简单,会遇到相当大的抵抗,不要认为天下太平,要从困难着想争取顺利,我们的思想要先弄通,在国际范围讲是可以这样可以那样。但在国内就必须这样,省委要讨论,厂的负责也要讨论。
⑴实际工作证明必须单一负责制,但不要把单一负责制和一长制混同起来,不要以单一负责制来反对党委集体领导制,实际上只要放在党委领导之下而不要放在党委之上。高度的集中就必须有度的民主。
⑵几年来也可能有些人感到一长制坐官有味道。
⑶几年来的历史对此问题长期争论,说明一方面党对脱离党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倾向有抵抗,许多厂的实际工作也是党委领导下的,另方面宣传了几年执行了几年又是苏联的经验,在脑子里是很混的,加上实际工作需要再加上企业中间不团结的现象严重,过去一长制有的书记现在可能认为翻过来了,厂长有的也可能洩气,总是搞不好可能成为宗派斗争,引起部分的暂时的混乱,是个思想斗争,但要斗得合情合理。
主席说在井岗山就有人反对在军队实行党的统一领导,经过斗争,党不但领导政治,而且领导军事,后来教条主义到了苏区又改变了,结果部队垮了几十万,大家不得不跑到延安。抗战初期也曾有党员变动摇,但很快即纠正了。这就证明了削弱党的领导军队即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教训。
现在中央确定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有人想等一等,中央还会改变,要告诉他们,中央是不会改变的,要改变则要等两万岁都完了才能改。估计到了这一点看到困难,便于克服困难,结合加强对企业的领导,部局和省市委都要如此。
2、区别制度与人,区别各种人的不同情况。
批判各种思想是制度问题不是人的问题,如果是人的问题调动一下不就可以了吗,都是党的工作都是党员,讲责任还是要上边负责,过去还未摸清楚,中央也不好定下,不是什么责任问题,人与人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自我批评也要有一定限度。
要区别各种人的情况,如有错误在什么地方,有些厂长他们从来都是依靠党,他赞成一长制也可能和单一制混同了。另一种人是弄不清楚随大流。这类是多数,重大问题在党委讨论不够。另一种是有了味道的喜好权力,思想不纯,不易弄通思想,但工作中的错误不要和一长制混同起来,否则就会伤害同志。其次是要有耐心,要有分析,与制度无关的要分开。
厂的工作是很困难的,对地方党有意见,对部局也不少意见,批判一长制,不要误会是反对厂长。群众的直接批评是厂长,部局的批评也是厂长,还有历史情况,贯彻四中全会,反对高岗,讨论钱瑛同志关于检查东北厂矿工作的报告,都是批评的厂长,党委要充分注意这一点,批评一长制不处分任何人,至于工作搞不了可另外处理,但也不是束手束脚,思想问题可以充分展开。党委书记过去可能受些压抑,生活待遇也可能低了些,可能参杂个人情绪,也有的比谁大谁小,说书记第一厂长第二,这些都是错误的,可能有的人觉着不好办,经过一番争论问题就弄明白了。
3、改变制度要防止偏差。
⑴不要简单化,而是要解决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问题,有的可能利用群众不满搞厂长,带有盲目的个人主义宗派情绪,有的可能消极抵抗,推卸责任;什么问题事无大小,都要党委讨论。也有的可能积极抵抗,或者很不愉快,当然当时不愉快是难免的。有的原来不团结,可能火上加油要非常注意,有的想设管经济政策的付书记,那么要厂长做什么?这可能与上面分口管理混同了。有的想扩大党群干部编制,其实那个地方党群干部编制都不少,对于党群干部编制,我们意见维持现状,个别调整,准备精简。
总之是个大问题,是个思想斗争,要向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主席讲的十条联系起来研究,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提高思想增强团结,改进工作,不要妨碍工作增加分裂。这个问题解决了还要研究解决扩大企业的民主的问题。
4、上边必须加强对企业的领导和帮助,部局和省市委首先要知道企业中有很多困难,工作复杂,任务繁重,一要看(即检查工作)二要帮,领导上不要摆架子,企业一出现不团结的现象,就要立即解决,有些企业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好解决的程度。五多现象,中央允许省市委关闸,今后要加大企业权力,使企业有权分别轻重缓急统一安排自己的工作,上边不要一切都命令。其次是改造上边对企业的领导。如部局开了许多专业会和厂长会,但厂长很少能见到部长、局长,部局为人民服务也要为下级组织服务。
5、最后,大家都要关心政治,厂矿企业电报看不上,书籍发不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会议怎样传达,什么文件怎样发都要研究一下。
关心政治,就是关心国内外党内外的大事,如批判斯大林的问题,不只是归罪于谁的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去考虑,同时要很慎重的考虑。
一长制的问题我们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中未写斯大林对中国许多问题出了些错误主意,我们也未写,我们不要出头还应以苏联为首的。
十条是总结国内外革命的经验我们都应该好好学习。
(这与以上内容好似不符?)
前实际情况,应该有所区别,应该有所分析,就是说:
①调动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到重要地区去,必须适当地增加工资;
②调动一般工人,可以酌量增加工资,以刺激他向重要地区走;
③对劳动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失业工人,可以稍增加工资,或者不增加工资。
过去在这方面也有机械论,也是不加分析地,不论什么人到一个地方去都增加工资,都给地区津贴,一起包下来,这也是平均主义。正是因为过去无区别的一律对待,把问题搞的很复杂、很麻烦。对真正有技术的工人、技术人员到一个新地区去后工资高一些,当地人也不会说话,可以把道理说清楚,当地人也能够认识到:你确比我高明,我们地区需要你,你的工资应该多一些。这样可以把经济工作与政治工作结合的很好。而我们过去不管长子、矮子、胖子、瘦子一到我这地方来,工资一律提起来,再做政治工作也打不通思想。这说明我们对于工资这个武器还没有掌握好,运用不熟练、缺乏经验、有枪瞄不准,还不是熟练工人。
⑶必须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工人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工资政策上要表现能够鼓励提高技术,奖励先进。不管工资标准也好,技术等级标准也好,计件工资也好,都应该是这样。所以决定工资政策就是一条按劳取酬的原则。
这三点都是反对平均主义的:要区别不同的劳动,区别轻重缓急,要能够促进生产发展、技术提高。平均主义思想,实际上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农民思想,不是工人阶级的思想,它不合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几年来工资制度有改造、有成绩,比国民党统治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的缺点是平均主义,它的历史根源就是由供给制转过来的,在那艰苦岁月、游击战争时代,只能“干不干二斤半”。如果现在再来这种“干不干二斤半”,我们就不能鼓励先进,反而要包庇落后。
1、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的关系是:工资的增长要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国家的积累,才能扩大再生产,才能增加国家的后备力量,反转来也能增加工人的福利,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看,这几年来工资的增长情况怎样呢?
在恢复时期的1950年至1952年,全部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83.3%,货币工资平均增长57.7%,实际平均工资增长36%,工资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全国情况是这样,各个地区有不同。在恢复时期,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为了克服国民党时期的不合理,为着通过工资鼓励工人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是可以允许的,也是应当的。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的比重1952年只占16.6%,1953年占18.6%,低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终1957年到达的23.7%。
1955年比1952年,全部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41%,职工货币平均工资增长18.7%,实际平均工资增长6%。很明显看到工资的增长是低了,特别是1954年、1955年还有些工业部门平均工资有所下降。这就破坏了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的关系,即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而工资没有增长上去。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1954年占22.4%,1955年占22.6%,高于1952年的16.6%和1953年的18.6%。这说明了积累基金增长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而工资的增长不相适应,从这里也看到工资工作上的错误。
2、工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工资政策要符合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增长工资的因素主要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这不是唯一的因素,还要看国民经济的发展,要看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看某一个产业或某一个经济地区的发展;不仅要看工业的发展,还要看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农业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力的提高,来改善工人生活,还必须照顾农业的发展,照顾与农民的关系,利用工资这一武器来巩固工农联盟。如果整个国民经济中有一个部门不发展,工资也提不高。1953年中央关于国营企业中的工资、年终双薪、年休假问题的指示中说:“解放以后,绝大多数国营企业的工资,已经过一次或数次的调整,工人实际所得较之解放初期已提高60%到120%,农民生活虽也有不少改善,但较之工人则相差甚远,这种工农生活悬殊的情况,已引起部分农民的波动和不满。中央为了救济农村灾荒,保证国防和工业建设经费和巩固工农联盟起见,决定今年在国营企业中,不进行全面调整工资,标准工资一般不动,并取消年终双薪(或年终奖金)制度和暂缓实行年休假制度”。这一指示的基本精神是从当时农村灾荒及抗美援朝的情况出发的。这个指示就是为了保证工农联盟,保证国防和经济建设采取的措施。中央1953年的指示及对工资问题的估计,现在看起来是否正确呢?我认为当时的估计、措施是正确的。工农业的发展是按计划按比例的,1953年农业发生灾荒,当时,不仅影响农业,而且影响工业的某些方面,特别是轻工业。国民经济发展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工资增长也必须有计划按比例。
现在回头看看过去,应该接受什么教训呢?
①1953年标准工资不增加是对的,但到了1954年,特别是1955年,由于农业丰收,工业发展,而工资标准不增加则是错误的。
②由于过去工作有这么个偏差,所以造成了工资是波浪式的增长,不合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的原则,不合乎经济发展的规律:要就是不增,要就是多增,要就是风平浪静,要就是大风大浪。毫无疑问,这是错误的,不对的。因此影响到今年,不仅工资标准增加了,计件工资增加了,升级也增加了。因为去年和前年都没有增加工资,故影响到今年非波浪式的增加工资不可。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制定今后工资改革方案,一方面应该承认错误,但另一方面应该注意增加工资不要太突出。否则明年、后年又会风平浪静,弄的不好,又要波浪式。今年要增加工资,但必须避免大的不必要的波浪式,以免造成被动,这是值得我们很好研究,很好考虑的。
3、除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工资的增长相结合外,还要注意工资的增长和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提高的结合。我们在制定工资改革方案时,要反复考虑。
①一级工资率增长的幅度,应该考虑稍微压低一些。
②升级问题,过去控制太严,有些人的技术和文化提高了,可以升级,但是我们没有给他升级。这次升级要取消控制,但也不能每人都升,再来个平均主义。升级必须要符合技术等级标准,不要不管先进和落后都升一级、进步与不进步都升一级,这样,就不符合刚才所谈的原则。工资这一武器我们要掌握好,要鼓励先进、鼓励进步,要促进工人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技术,不要保护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