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胡耀邦“关於农村扫除文盲工作”
胡耀邦
1955.10.16


这是我在一九五五年十月十六日团的二届四中全会上、十月二十八日上午北京各报记者会上、同日下午各地青联秘书长会议上讲话中关於农村扫除文盲问题的部分,现在把它合并整理出来,作为各地进行扫除文盲工作的参考。

——作者


一 战略任务


党的七届六中全会在讨论到农业合作化的全面规划的时候,曾经指出务必把扫除文盲的工作规划进去。这是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战略意义的任务之一。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战略任务?

我国农村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文盲,单是一亿青年中,就有七千万左右是文盲和半文盲。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妨碍着农民的进步,给农业合作化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现在有些地方的合作社,由於农民没有文化,又缺乏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会计,账目很不清楚,农民把这种账叫做“良心账”,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随着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迫切地要求学习文化。因此中央指出,这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也只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才能解决。如果我们认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有助於推进农业合作化胜利地向前发展。

问题不仅如此。我国从第三个五年计划起,就要在农村中大规模地使用机器耕作。到一九六七年,预计机器耕作的面积将占全部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七左右。农村的电气化也将逐步发展。因此我们这一代农村青年必须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以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熟练地驾起各式各样的“铁牛”,把农村的面貌根本改变过来。


二 天然助手


青年团在扫除文盲这个严重任务中,是党和政府的“天然助手”。

这是斯大林的一句话。斯大林这句话说得非常中肯。因为,学习文化首先是青年的迫切要求,而我们的党和国家也正是把掌握文化这个任务,着重地放在青年的身上。

既然青年团是党和政府扫除文盲工作的天然助手,我们就应当严肃负责,把这个工作主动地积极地担当起来。全团的同志要懂得,如果青年团不认真地解决广大青年群众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脱离群众;如果青年团这样一个革命团体脱离群众,就是不能积极地为社会主义奋斗,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几年来,很多团的组织在扫除文盲和组织青年学习的工作中,做了许多事情,这是很好的;但是也有不少团的组织对青年的学习不大关心,没有做什么工作,这是很不好的。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场严重的斗争,不能马马虎虎。扫除文盲的工作也是一场严重的斗争,也不能马马虎虎。做得好的,就应当表扬;做得不好的,就应当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特别重要。青年团的同志在扫除文盲工作中,也像在其他一切工作中一样,要学会掌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对於那些消极的有害的东西,要大胆地勇敢地提出建议和批评;在工作中如果有缺点有错误,就应当勇敢地承认并且加以消除和纠正。


三 全面规划


“要有全面的规划”,这是毛主席在本年七月的报告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有了全面的规划,我们就能够主动地、有预见地、有系统地进行领导,就可以周密而稳妥地去取得胜利。

扫除文盲工作也要有全国的、全省的、全县的、全乡的全面规划。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在青年中扫除文盲,就全国范围来说,可以初步拟定如下的轮廓:用七年的时间,即从今年起到一九六二年为止,使全国青年文盲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脱离文盲状态,并且使他们每人都认识一千五百个字左右。

把青年中扫除文盲的最低标准定为一千五百个字左右,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懂通俗的书籍报刊;只有能看懂通俗的书籍报刊,才能进行自学,才能巩固扫除文盲的成果,才能同以后升入业余高小衔接起来。而一般的青年人对一千五百个字能读、能写、能用,大概有一年半的业余时间就够了。

把青年中扫除文盲的比例定为百分之八十左右,是因为扫除文盲工作暂时还只能按照自愿的原则,而在青年中,可能有些人由於身体残废、或者长期害病、或者其他各种原因而不能学习,或者不能坚持到底地学习,也可能有极少数人不愿意学习,而暂时又还不能让他进初级学校去受义务教育。如果我们把比例定为百分之百,而实际上还没有必要的条件来保证,那就要犯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

如果按照以上的标准,把扫除青年文盲的工作定在一九六二年完成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如上面所已经说过的,(一)广大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有不做“睁眼瞎子”的热烈愿望;(二)农村中现在已经有三千多万完全摆脱了文盲状态的青年,他们是我们能够大规模地胜利地开展扫除文盲工作的一支可以依靠的强大力量;(三)使一个青年文盲认识一千五百个字,一般地有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这样,七年就可以翻四翻。苏联也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扫除文盲的,到一九三三年就把青年、壮年和老年中的文盲扫除了,在俄罗斯共和国,扫除文盲的比例是百分之八十一点九,乌克兰共和国是百分之八十五点三。我们的汉字现在还不是拼音文字,学起来当然要难些,但是我们的要求只限於青年,只限於青年的百分之八十,并且初步地只限於一千五百字,所以这个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以上是全国范围的规划。由於各地的条件不同,扫除文盲工作的进度也应当不同。例如辽宁省金县,按照他们的报告说只要三年的时间就够了,北京市的同志说北京郊区也只要三年的时间。但是在有些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例如一些边疆省份和偏僻的山区,七年的时间可能就不够。因此,各省、各县、各乡都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扫除文盲工作的全面规划,以便积极地、稳妥地完成扫除文盲这个历史任务。

在进行扫除文盲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倡全国专职干部、扫除文盲的教员、农村中的知识分子以及广大青年逐步地学习和推广普通话。因为推广普通话不仅是我国进行文字改革的一项最重要的准备工作,而且也可以加速扫除文盲工作的进展。


四 三种形式


扫除文盲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动员和组织广大文盲青年学习文化,有下面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采用班级教学的农民业余文化学校。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民校。民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常年民校,一种是冬学。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来,无论在学习的时间上,或者在人们的心理上,冬学已经是一种落后的组织形式,使许多人造成了“冬学冬学,冬去不学”、“年年上冬学,年年从头学”的结果。因此,我们不主张再限於冬学,而是要春夏秋冬都学。我们应当把它们统一称为农民业余文化学校,并且建立按期开学、主动放学的制度,根据本地农忙情况采取“不忙多学,小忙少学,大忙放学”的教学办法。

近几年来,各地还出现了记工学习班的组织,也是采用班级教学的一种形式。这种学习班是把合作社的会计和记工员组织起来,采用带有突击性的办法学会记账、记工所必需的文字和算术。事实证明,广大合作社的群众,特别是缺乏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会计和记工员的合作社的群众很欢迎这种形式。各地应当根据本地合作化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帮助农民举办。

第二种是采用小组教学的识字小组。这是农民业余文化学校的一种辅助形式,它特别适合农村居住和生产分散的情况。团的基层组织应当指派识字的团员和动员识字的青年积极分子去担任组长,以便使每个小组都有人负责领导学习。

第三种是采用个别教学的包教包学。这就是动员一切识字的团员和号召一切热心扫盲的青年,每人帮助一个或几个文盲青年识字,并且负责到把他们教会一千五百个字为止。上面说过,现在农村已经有三千多万摆脱了文盲状态的青年,几年来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对扫除文盲工作十分热心,把自己学到的文化无条件地献给自己的同伴和朋女,有的还不辞劳苦地主动去帮文盲青年识字,叫做“把文化送上门去”。这方面动人的事例非常之多。

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这些组织形式充分地运用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扫盲网,就可以造成一个巨大的群众运动。现在还有些同志害怕扫盲,说事情太多,顾不过来,其实是由於不善於走群众路线,依靠广大群众力量办事的缘故。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和推广这些行之有效的扫除文盲的组织形式。


五 学三本书


扫除文盲还要有一套为青年容易接受容易学会的教学方法。如果有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大大地鼓舞文盲青年的学习信心,大大地缩短他们的学习时间。

根据山东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我们可以采用编三本课本、分三步走的教学方法。

第一步:学习本村本乡的人名、地名、工具名、农活名和一些最必要的语汇,大约两三百字;同时尽可能地学习拼音字母,以便帮助认字,记音,查字典。这种课本,要由指导农业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各就自己的合作社去编。每处自编一本,而不必用统一的课本。学完这本课本,至多有三四个月的业余时间就够了。

第二步:按照一个较小范围的地方,例如一个县或者一个常见的专区的事物和比较通用的语汇,加上一部分全国性的常见的事物和通用的语汇,编一本课本,也只要几百字。这本课本也应当由从事指导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去编,由县级、专区级或者省级的教育机关迅速地加以审查。学完这本课本,至多也只要三四个月的业余时间。

第三步:由省级教育机关编出第三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包括本省和全国常见的事物和通用的语汇。同时还要讲授一些农村需要的算术和农业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学习这本课本和其他的必要课程,大约需要七八个月的业余时间。

青年团的组织,特别是县、区、乡三级青年团的组织,应当积极地协同指导合作化工作的干部和教育部门的同志编好这三本课本,并且找出一套更完整的教学经验来,以便我们能够将最好的经验及时地向全国各地推广。


六 实行鼓励


扫除文盲既然是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大有好处的事情,我们就应当对努力学习的青年,对热心参加扫除文盲的积极分子和对扫除文盲有成绩的单位实行必要的鼓励。

我们对经过考试成绩及格的青年,应当发给他们扫除文盲的毕业证书。颁发这种毕业证书,既可以统计扫除文盲的成果,又可以使这些同志取得升入农村业余高小的资格。这种毕业证书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青年团组织应当协助农民业余文化学校颁发。

我们对热心参加扫除文盲的积极分子,应当发给他们奖章。团的二届四中全会已经决定由团中央制定一个团在扫除文盲工作中的奖励条例,这个条例不久即可公布。我们相信实行这种奖励,将会大大地鼓舞农村知识青年参加扫除文盲工作的积极性。

我们还应当对扫除了文盲的单位,给以必要的鼓励。这就是说,凡某个乡、某个区、某个县团的组织协助党和政府已经按照规定的要求扫除了青年文盲,即由团中央或团省委或团县委发给扫除文盲的奖状。


七 书报下乡


随着扫除文盲工作的开展,随着农村识字青年的逐年增加,农村对於通俗书报的需要会越来越大。现在农村中的书籍报刊的供应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一切团的组织和一切青年文化工作者必须协同文化部门、文艺团体、书店、邮局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必须大力繁荣通俗书籍的创作。现在我们的通俗书籍是数量太少、程度太深、篇幅太长。我们的知识如果只限於为知识分子服务,而不为最广大的工农群众服务,那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组织和帮助广大的作家和文化、科学工作者为最广大的工农青年写出更多更好的通俗读物来。

第二,必须大力改进通俗书籍和报纸的发行工作。现在许多农村青年有钱买不到书、订不到报刊,这主要是农村里的邮站不够普遍。因此在没有邮站的地方,青年团的某层组织应当挑选优秀的团员建立起农村义务邮站,帮助书店和邮局做好书籍报刊的发行工作。

第三,必须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农村中的图书室和俱乐部。随着农民生活的不断上升,特别是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今年农民丰收,许多地方都有条件兴办图书室和俱乐部,群众也有这个要求。只要农民愿意办,我们就应当积极去领导。我们应当懂得,如果农村没有图书室和俱乐部,青年们只识一些字而看不到书报,也不会唱歌、演戏,那末农村的文化还是不完全的。我们还应当懂得,在农村中多办一个图书室和俱乐部,就是在农村中多建立了一个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据点。

此外,现在城市中有大批没有升学的初中和高小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满腔热忱地要求参加劳动生产,社会上也很关心他们的出路问题。但是有些人以为参加劳动就一定要当工人或者是当干部。这当然是错误的想法。我们的国家每年增加新工人的数量是很有限的,需要干部的数量更为有限;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为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劳动生产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因此城市知识青年最大的出路就是到农村中去。我们必须经常地对城市青年进行宣传教育,动员他们自觉自愿地、兴高采烈地到农村去为农民服务,同广大农民一道,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八 及时指导


毛主席在七月间的报告中说:“对於合作化运动的检查工作,中央、各省委、区党委、市委和地委必须十分抓紧,每年不是进行一次,而是应当进行几次。一有问题就去解决,不要使问题成了堆才去作一次总解决。批评要是及时的批评,不要老是爱好事后的批评。”这个指示对於扫除文盲的工作也是完全适用的。

对於扫除文盲工作的指导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力求避免因为扫除文盲而影响生产和发生强迫命令的现象。为了不影响生产,就必须掌握上面讲过的“不忙多学,小忙少学,大忙放学”的教学原则。为了不发生强边命令现象,对於那些愿意学习但是缺乏信心的人,团的组织应当进行适当的说服动员,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高兴地参加学习。对於那些因身体残废、患病、怀孕或外出做工而暂时不能参加学习的人,应当推迟和延长他们的学习时间;而对於那些经过劝说动员还是坚决不愿意学习的人,在目前的条件下也要善於等待,不要强迫他们。要知道,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他们周围的人们又都能够读书识字了,这些人终究是会要求学习的。

为了确实保证贯彻上面所讲的教学和入学的原则,各级团委必须勤加检查。从明年起,可以以县为单位,每年由青年团委和教育部门联合召开两次会,一次是扫除文盲干部会议,一次是扫除文盲积极分子大会,用这两种会来总结经验、克服缺点、表扬模范和修订计划。

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而来的扫除文盲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群众运动,已经提到我们的工作日程上来了。全团同志必须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在学会领导农民勤俭办社的同时,学会领导农村青年实现文化大翻身的本领。只要我们善於学习,就一定能够完满地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努力。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