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长沙各界对捐献的“多头多绪”感到苦恼
1951.06.11


【新湖南报十一日讯】在这次捐献运动中,长沙一般群众的热情都很高,但对捐献的“多头多绪”感到很苦恼。据工会文教部反映:“现在一个工人至少要准备两次捐款,在厂里捐一次,在业余学校又捐一次,如家在长沙市的,在居民小组中也要起带头作用,并且都是采用竞赛方式,工人拿不出来,影响情绪。自发起捐献后,有的小组就不敢开会了。”一般民主人士、文教界和工商界也有同样感觉,民主人士在机关捐一次,在组织里捐一次,在居民小组又要捐一次。湖南大学校长捐了一百万后,教务长除上课外,就不敢上办公室了。工商界中有人原准备捐一千万的,但不一次拿出来,他们说:“各方面都要应付,不留一手就无法开销。”一照相馆老板问:“这次上面有任务吗?工商界都在观望,不过比募公债时,大家心里就不同多了。”另有一个老板说:“甚么都捐了吧,免得再找麻烦,将来人都是公家养(指劳保),救东西没有用。”

目前各界都有这样一个思想:捐献是应该的,也愿意多捐,但能一次捐出,思想负担就轻了。


来源: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1951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