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
|
四川温江县粮食统购工作经验
周祖佑
1953.12.26
【四川分社二十二日电】四川省温江县在粮食统购中,紧紧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采用动员说服启发自报的办法,并特别注意对大余粮户进行工作,效果很好。截至十六日止,全县已有二十四个重点村的农民进入自报卖粮阶段。据十八个村自报的结果:卖粮十石以上者五十四户,一百石以上二户,二百石以上一户,部分村在自报后已超额完成原定任务。
为了使干部动员群众时心中有数,该县在宣传动员阶段即细致地作了余粮摸底排队工作,一般已掌握了余粮户的情况。该县存粮三十石以上的大余粮户,据县扩干会初步估计约四百余户,其存粮数约为该县粮食统购任务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在自报卖粮阶段开始时,发现一般余粮户观望不动;大余粮户顾虑很多;有的还拉拢小户企图抗拒。由於中小余粮户都是些贫雇农成份,思想问题容易解决。为了争取多数,孤立大户,在广泛宣传动员后,许多村都召开互助组、居民组或一般小户开会,由干部、积极分子带头引导他们表示态度,在自报数与控制数相差不大时,即宣布解决问题,安定了中、小户情绪,使大户感到孤立。如永兴乡十、十二、十四等村的中、小户解决问题后,情绪高涨,他们主动劝说大户,并揭发大户存粮材料,使其不得不改变顽抗的态度。
与此同时,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户粮食的来源去路,细致地分析其思想情况,根据各种类型分别对待,进行分化瓦解。
温江县大余粮户一般可分三种类型:一、勤劳发家,虽囤积粮食,但无大投机行为者,表示理直气壮。二、囤积居奇和投机不甚严重者怕没收粮食、怕斗争。三、富农顽固分子不愿放弃剥削。对第一种农民采用教育鼓励的办法,说明增产粮食很光荣,但卖给国家更光荣,并进行对比、算账及前途教育。对第二类农民批判其投机剥削的思想行为,教育其改正错误,回到劳动人民队伍中来。至於第三类人,只要对以上两部分人的工作做好后即完全陷於孤立,对这种人指明其必须爱国守法,争取和大家一道到社会主义才能解决问题。隆兴乡十六村富农刘成荣在感到孤立并受到教育后才承认卖出余粮八万斤。在三类人中,怎样解决第一类人的思想问题是一关键,许多乡的例子证明,只有突破这批人后,争取到第二类人,然后才有力量突破第三类人,而第三类人往往占有比重较多的粮食。
在动员劝说中,该乡还注意重点突破,培养典型,以带动一般。隆兴、永兴等乡都注意选择较易突破的大户,集中力量劝说,解决后即可利用他对其他大户进行工作。清平乡六村在动员中农冷×年将余粮卖出后,即用这一事例教育其他大户,因中农多系劳动所得的余粮,不肯轻易出售,他们自报后对其他各类大户作用很大。隆兴十四村中农李玉云经过劝说,自愿将全部余粮卖出后,组织他在大户会上典型发言,使大户们大为动摇,大户李自安说:“李玉云都卖了这样多,我们不卖还行。”经劝说后,即自愿卖出余粮三万五千斤。有的村还吸收解决问题的大户参加评议委员会,起了相当的作用。
温江县这一办法和一般民主评议办法比较有其优点:首先避免了评议中可能产生的硬逼、硬追数字的偏向;其次,动员出的粮食,入仓的可靠性比较大。隆兴乡的十一个村的大户经过劝说自报,全部解决了问题,但个别乡村在劝说中有轮流劝说,变相强迫的现象。如清平乡十村中农周良量就是在两天一夜的连续劝说后,才不得不答应出售余粮二十三石,这些问题如不注意,即使达到购粮目的,也将影响生产情绪。(周祖佑)
来源: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195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