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北京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
中宣部《宣传通讯》编辑部
1951.06.20


编者按:北京中国青年社为研究当前青年学生思想问题,曾邀请清华、协和等大学的青年团的负责人以及市女一中、市男八中等校校长,举行了一次座谈。下面所发表的便是该社根据这次座谈整理而成的一篇资料。这里所反映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崇美、亲美思想仍存在或残留于曾受美国津贴的学校(协和、燕京)以及受美帝国主义教育影响较深的学校(清华)甚至一般中等学校中,正说明我们对这些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够,尤其是对曾受美国津贴被我们接管不久的学校,所做的工作还很差。在这一类型的学校中,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基本上解决目前青年学生中所存在的一般思想问题。


一、 部分青年学生仍存在崇美、亲美思想


目前学校中,有些学生仍崇拜美国的文化和物质文明。北京一些私立教会学校的学生仍爱穿美国的衣服,爱用美国的东西(如钢笔、小刀),协和医学院的学生仍觉得美国“科学发达”,燕京、清华等校有很少的学生,常躲在寝室里谈论“飘”“魂断蓝桥”等美国小说和电影,觉得中国民歌“粗糙”、“不够艺术水平”。清华本期有一个四年级的同学说:“离开清华,别的东西我都不留恋,就是出去看不到美国刊物了。”京市男八中有一些同学说:“美国的东西就是好,这点我们不应否认。”甚至有人说:“如果美国不好,为什么他们工业那么发达,生产的东西那么好?”对祖国的伟大,则仍然认识不够,怀疑中国人民的力量。这次捐献运动一起,有不少的学生就问:“这是不是前方又有了问题?飞机大炮少,打不过人家。”


二、 对苏联和自己的力量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抗美援朝初期,很多学生对苏联为什么不出兵这问题弄不清,最近捐献运动中又有很多学生表示:“苏联为什么不出飞机大炮呢?”“我们出人,苏联出武器,来反对帝国主义,为什么不好呢?”京市男八中有个别同学说:“我出几个钱没关系,但到苏联去买飞机大炮我可不愿意。”

一部分人对“向苏联学习”这点表示不满。清华有一位会计说:“过去崇尚欧化,今天崇尚俄化;不过我学的是会计,不管欧化、俄化,都有用处。”协和医学院有些教授和同学对苏联的科学(如组织疗法),表示怀疑。


三、 镇压反革命问题


一般学生在参加镇压反革命的学习和控诉会后,都觉得反革命罪大恶极,应该镇压;但也有人觉得“可以将反革命改造”。协和医学院有人以“反革命脑袋的生理构造与普通人不同”的理由来解释反革命为什么不能改造,并且有人说:“人类有两种感情:一是阶级感情,一是父子感情。”清华大学一同学的父亲被枪毙后,坚持要带孝,说:“父亲未死前,我可以检举他;但父亲死后,我仍应给他带孝。”有些学生学习了卢成栩写给她父亲卢旭的信及一些青年检举父亲、亲属的事迹,很感动。但也有人觉得:“这很难想像,女儿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吗?”

协和有一教授上课说:“现在精神病患者增加了,这是因为各国都在疯狂备战,闹得大家心神不安;同时,强调服从集体,个性不能发展,也是患精神病的一个原因。”有一党员当场起来反驳,但同学觉得“太过火,有损教授面子”。

学生中仍有和平土改的思想,觉得“地主反动是在于本阶级所决定,本人并无罪过”。北京女一中有位教师的家里经过了土地改革,情绪不安,有些同学跑去慰问,表示同情。


四、 人生观问题


抗美援朝运动中,一般学生都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他们下乡后,对我们干部的作风、能力很敬佩,看见农民对毛主席的热爱,也很感动。听到周总理的“三年准备,十年建设”的传达报告后,很兴奋,说:“过去知识份子只有三条路:1、反革命。2、当教员。3、作买卖。现在,每一个人都有前途。”但对服从祖国需要这问题仍然搞不通。北京女一中高三的同学,听到今年大学招生的报告后,觉得是“升学的好机会”,原来想工作的同学都想考大学试一试。但在订立爱国公约时,就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不赞成订上“随时响应祖国号召,服从组织分配”这一条,觉得“这很危险”。有学生说:“毛主席号召我们健康第一、好好学习,我响应,但要我服从组织,考军事干部学校,我就不响应。”清华少数同学以为服从组织是“自我牺牲”。很多学生对政府潜在地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总认为服从组织分配一定都会学非所用,觉得组织在故意考验他们。

一般学生对自己的前途都很关心。本届中学毕业生中,一般都愿意考理工学院,将来当工程师,不愿意作教员,当护士及一般干部。北京女一中本期毕业学生38人,其中考农科的占75%,理工学院占20%,文史教育占5%(一人)并且说:“一等生考理工,二等生考文法,三等生当干部(功课不好,没有什么特长)。”学生在看过“乡村女教师”(苏联影片)后,很感动,但也有人说:“乡村女教师伟大,但我不愿作。”政府本期打算在协和医学院培养一批医学师资和研究工作者,大家都觉得不如“当大夫有前途,牌子大”。有个学生因此两三天吃不好饭。清华大学一部分毕业同学为自己工作犹豫不决:“留在学校,将来可以当教授学者;下工厂工作,将来可以带着红花见毛主席。”

也有些学生觉得本校本系不好,没有前途,不安心学习。弘达等落后学校中,有很多学生认为:“国家有前途,个人(或学校)没有前途。”汇文中学有些高中学生很羡慕少年儿童下一代幸福,认为自己并不幸福。这些落后的学校有很多学生仍有“混世思想”,学习成绩很差。某校本期学生全部功课及格的只有20%,有的甚至八九门功课加上都不到一百分。


五、 其他问题


一般学生(特别是干部)对工作、健康、学习三者的关系老搞不清。过去在干部中是:“工作第一、学习第二、健康第三。”一般同学说:“学习第一、工作第二、健康第三”。女一中的干部与冯文彬同志谈话,文彬同志嘱咐她们应好好学习,她们反而很奇怪,说:从没有想到应该学习。

党、团的组织经常在学校中抽调干部,一般党团员觉得应该服从组织分配,因之对学习也不安心,觉得“迟调不如早调”。

 (6月20日)

来源:中宣部《宣传通讯》1951年6月29日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