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盖平县崔家屯村农民对粮食“三定”政策的反映
1955.03.14


【辽宁分社十四日电】辽宁省盖平县二区崔家屯村农民对“定产、定购、定销” 政策表示十分拥护。三月十一日,在全村群众大会上,许多农民都说:这个办法对他们增产的积极性是个很大的鼓励,认为是给他们指出了一个奔头,表示要用增产的实际行动来感谢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但是,在这次会上也暴露了一些农民存在某种不同的认识和疑虑。主要是:

一、该村虽然主要产粮食,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棉田。因此,植棉多的农民就认为种粮食增产部分可以由自己支配,而种棉花就不如种粮食自由。农民夏长庆说:“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好是好,就是这样一来谁都愿意种粮食而不愿种棉花了,因为种粮食自己多加把劲儿,增产部分可以自己支配,愿意吃点干的就吃点干的,愿意吃的稀的就吃点稀的,而种棉花就不同了,就是把收的棉花都卖给国家,国家也只能供应你五百二十斤粮食(该村平均每人供应标准五百二十斤,据农民反映,如果全家都是大人,就不太够吃),自己想吃点干的或者用粮食换点白面吃都不敢。要这样,一年吃的就不够了。”农民王永山过去三亩地全部都种棉花,这回他听说要实行“三定”后,他当场就说我今年种一亩棉花就行了。

上述思想顾虑,是全村农民普遍存在的。据该县中共县委书记谈,在贯彻“三定”工作前,必须对种棉农民也想出个具体办法,不然国家布置的植棉任务就很难完成。

二、农民听说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办法后,几乎一致认为过去统购统销政策是错了,他们都把“三定”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分开来看,虽然作传达的工作干部一再说这是统购统销的一种办法,说明过去统购统销对国家对农民的好处,但农民一时很难接受,他们只看本村统购统销时的缺点,看不到大的方面。在三月十一日的群众大会上,讨论时如果不是掌握会场的人掌握的正确,这个会议几乎成了对以前统购统销的“控诉”会了,因为每个发言的人在谈到“三定”好处后,都要说过去的缺点。有的干部并当场就检讨说,过去他们做错了等等,更助长了农民这种错误认识。

三、过去不好劳动的人听说要实行粮食“三定”之后,心里有些发慌。在会上,当场就有全村出名好吃懒做的农民王永山、贾润田表示态度,说若是再不好好劳动,完不成“定产”任务就要挨饿。此外,据干部说,也用不好劳动的人一声不吭,情绪不高。


 (杨绍山)

来源:新华社《内部参考》195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