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北京工人日报关于组织“谁养活谁”和“怎样对待资产阶级”两个问题讨论的报告
北京工人日报编辑委员会
1952.06.12


一、从3月6日到4月10日,我们组织了“谁养活谁”的讨论,从4月12日到24日,我们又组织了“怎样对待资产阶级”的讨论。这两次讨论中,我们直接收到来信约2100多件,发表意见的职工有5万人以上(除西藏、甘肃、宁夏、青海四省以外,各省市甚至许多小城镇都有来稿)。据北京市总工会一区办事处估计,一区仅十个行业就有1万多人参加讨论(占所有职工的80%以上)。同时,我们发表了“谁养活谁”的讨论题目后,在全国许多工人报纸及城市工人中,都在讨论学习这一问题。根据我们已知的情况是:新疆“迪化工人”报、“西北工人报”、上海“劳动报”、“新苏州报”、“上海店员”和“华东邮电工人”报、“汕头工人报”等都组织了讨论。济南市总工会把我们的讨论提纲印了2千份,并下了通知,发动私营企业的工人、店员、职员学习。哈尔滨私营企业工人训练班,潍坊机器制造业工会、武汉市店员工会、镇江工人业余教育学校、北京各区工会办事处和不少县工会都把这一问题当做向工人群众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动员了所有职工讨论、学习。黑龙江省洮南县总工会召开了全县私营企业工人、店员代表大会,专门讨论这一问题。包头市职工政治业余学校700多人讨论“谁养活谁”,由市工会主席作专题报告,结合报纸发表的材料,联系各单位情况,用回忆、算账等方式学习一星期。中共坊子区委员会和工会办事处为了组织职工讨论“谁养活谁”,专门开了训练班,并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由负责同志作典型报告。

这两次讨论是有收获的。过去许多职工不懂得“谁养活谁”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过这问题,通过讨论,他们明白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便积极地参加了“五反”斗争,检举资本家的不法行为。湖南衡阳辉煌电料行店员程金和来信说:“过去我以为自己是吃老闆的饭,就得听老闆吩咐,不参加工会活动,看到他做许多违法的事,我也不敢说,最近我学习了‘谁养活谁’,明白了我和资本家是两个阶级,我便把他一贯违法的行为都向工会检举出来了。”再如锦州市总工会主席王尚武寄来的材料中说:“锦州市‘谁养活谁’的教育,由3月11日起,在46个基层工会、2390名职工店员当中展开。在未进行讨论前,职工店员中有以下四种认识:(一)经过运动的教育,认识到资本家是依靠工人过活的,但说不出工人养活资本家的道理,这占总人数60%,大部分是年青技术工人及职员;(二)认为工人和资本家是‘鱼帮水,水帮鱼’、‘双方兼顾’、‘缺一不可’的,占总人数25%,多是工龄较长的职工;(三)资本家有工厂、机器、原料、资本,所以我们工人依靠资本家吃饭过活的,还有的徒工说靠老师傅过活,这占总人数5%,多是青工及老年工人;(四)犹豫不定的占10%左右。这说明了不少职工对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认识不清。但通过‘谁养活谁’的讨论,通过算细账,职工店员大都知道了资本家发家史就是剥削史,85%以上的职工店员认识到资本家的机器不会下崽子,更不会‘拉金尿银’,要不是工人劳动,资本家是活不了的,同时也认识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增强了与不法资本家进行斗争的意志。”

通过“怎样对待资产阶级”的讨论,私营企业中不少职工店员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社会还允许资产阶级存在的理由和原因,认识到今天工人阶级对待资产阶级,应该是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达到团结,便主动地团结资本家搞好生产,监督资本家不再犯“五毒”。

以上便是我们组织这两次讨论的一般情况和收获。

二、“谁养活谁”这一题目,是领导上根据“五反”运动中反映出来的群众思想情况提出的。问题提的很适宜。

未讨论以前,我们虽感到这一问题重要,但是否讨论得好,觉得没有把握。因为:第一,这是一个牵涉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不比讨论一个具体的事情和思想容易。第二,这问题很通俗,每个工人职员店员都容易弄明白,能发表意见,就怕讨论中没有反面意见而展不开。

在讨论前,我们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一)蒐集了群众思想情况,特别是蒐集了职工群众中的糊涂认识和反面意见,作为依据。(二)以北京一区、六区做重点,通过工会办事处,先组织广大的职工讨论,继续蒐集群众反映和准备稿件。(三)印发提纲,由通联组分发给各地读者、通讯员、工会组织,动员大家参加讨论。在进行这些准备工作中,我们就发现职工群众中对这一问题并不是都认识清楚的,反面意见和模棱两可的意见也不少,这就打消了展不开的思想。

做好了以上准备工作,才在报上正式组织讨论。这时的方针是:先多登各种反面意见,引导大家展开讨论,然后再逐一解决。但过几天,我们又发现这样做并不适宜。第一,大家各发表各的意见,讨论不集中;第二,反面意见零碎,无法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三,正确的意见都很空泛,没联系实例谈。于是,我们便决定把反面意见集中登出来,再归纳了十五个问题,分做十一个单元,号召职工同志结合本厂本店的情况和个人的看法,一个一个问题的讨论。

关于“怎样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原先我们没有想到要讨论,满以为把“谁养活谁”的问题解决了就够了;没想到“谁养活谁”只能解决认识资产阶级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正确地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职工、店员讨论了“谁养活谁”,认识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后,就必须紧接着解决如何正确地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否则可能会引起偏向。这问题经全总及中央宣传部指示,我们紧接着组织了讨论。

三、组织讨论的经验:

(一)讨论的题目出的好与不好,这是关系讨论搞得好与不好的重要问题。这两次讨论所以搞得比较成功,题目出得好是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认为题目出得好,至少应包括以下这三个方面:

1、所讨论的题目是为广大群众所关心的,也就是说,是群众中需要解决,而又是每个职工群众都能发表意见的。如“谁养活谁”跟“怎样对待资产阶级”就是这样:“五反”运动开展以后,许多职工同志因弄不清“谁养活谁”,跟资产阶级划不清界限,不敢大胆地揭发资本家的罪行,资本家也乘机麻痹工人、店员,说什么“吃我的饭,就应叫我管”,“你要检举,我就解雇你”,“过去我待你很好,今天你何必昧着良心揭发我”,“劳资是一家,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等,因此,这一问题就成为广大群众迫切要弄明白的问题,群众也自然乐意来参加讨论,经过前一个问题的讨论,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弄明白后,群众中自然就亟需解决如何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这都说明组织讨论时,一定要根据群众的需要出题目,而不能凭空杜撰。

2、要跟当前的群众运动密切结合。如“谁养活谁”的讨论是在“五反”运动中,“怎样对待资产阶级”的讨论是在“五反”运动结束阶段,都跟运动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不光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推动运动的问题,所以能够得到各级党委和工会组织的支持,能够讨论的起来,并给运动以推动。

3、题目要有讨论的余地。如“谁养活谁”这问题看来很简单,实际并不简单,并不是每个人都已弄明白了,甚至有不少人还有不正确的看法,其中道理很多,有讨论的余地;“怎样对待资产阶级”,这也不是一句话可以回答明白的,这实际上是研究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地位问题和工人阶级对待资产阶级的态度问题,其中包含很多的道理和理论问题,所以都能讨论得起来。

(二)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怎样一个目的。也就是说,组织讨论时,思想要明确,并要根据总的意图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

(三)要有准备。这两次讨论,事先我们都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如蒐集群众思想情况,预先组织一部分稿件等。在这一问题上,北京一区工会办事处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如这两个讨论未正式展开以前,我们就以北京一区做重点,和他们联系好先在四个行业展开讨论,组织了上百多篇的稿件。他们在讨论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后来在全国组织讨论中反映的问题大体相同,使我们在事先能够掌握群众的思想情况,不致完全被动。

(四)要把组织讨论看成是进行阶级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组织讨论,不要单单为了在报面上的活跃,而要通过讨论,在群众中发生影响,教育群众,因此,一定要动员广大的群众参加讨论,参加讨论的人越广泛越多越好,即使这些讨论不能都表现在版面上也不怕。

(五)组织讨论要依靠各地党委、工会组织,和广大的通讯员,依靠他们去组织广大的群众。我们这两次讨论,要没有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支持与广大通讯员的帮助,显然是搞不好的。

四、这两次讨论中的缺点:

(一)对于这样两个重大问题的讨论,事先我们自己没有很好的研究,其次,由于对实际情况估计不足,把问题看的太简单了,没想到这两个问题引起了职工群众如此的重视,问题又很复杂,因此,在讨论中显得被动,至于如何组织力量做总结,更没有准备,以致在快要结束时,弄不出总结来,只好把总结拖后。

(二)在整个讨论中,我们对读者缺乏指导,好像主持会议的人不发言。

(三)缺乏研究工作:对所讨论的问题,究竟要谈些什么,只凭自己想到的来搞,而没有很好的研究,讨论中反映出群众中存在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也没有很好的研究整理。


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宣传通讯》195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