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全文:

上海市私营工商业者家属代表会议告全市工商界家属书
1956.01.03


亲爱的全市工商界家属姊妹们:

1955年12月27、28两日,上海市民主妇联召开了本市私营工商业者家属代表会议,听取了关于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以及工商界家属在改造私营工商业过程中的责任与前途的报告,并进行了讨论。我们一致拥护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我们懂得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国家富强的道路,是人民幸福的道路,是全国人民的愿望;而和平改造的方针是私营工商业者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我们工商界家属姊妹们,也必须看清楚国家的前途,积极接受改造,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样才能与全国人民一道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解放6年以来,我国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援助,我们已经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恢复经济的基础上,胜利地执行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一日千里地前进着,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新阶段也已经到来,在我们面前显示出一幅宏伟美好的图景。全国人民正在做着我们前人从未做过的光荣伟大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改变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

回忆解放之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搜刮抢劫,民族工商业无法生存。民族工商业者本身之间,也是互相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俗语说:“有钱不传三代”,第一代吃盐不吃醋,第二代光穿绸不穿布,第三代有了长衫没有裤。这说明在旧社会里资本家是掌握不住自己的命运的。而我们家属呢,丈夫的企业要是经营失败,我们一起倒霉,要是企业有盈余赚了钱,丈夫吃喝玩乐,腐化堕落,我们也不会幸福,更谈不到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了。解放以后,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妇女才能从几千年的压迫下逐步解放出来。我国宪法上规定,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母亲变国家的保护。我们妇女的政治、经济、家庭地位都有显著提高。我们工商界家属姊妹,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教育以及妇联的具体帮助下,也是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与其他阶层的姊妹共同参加了党所号召的各项政治运动和中心工作,提高了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我们中间很多人参加社会活动,热心为公众服务,在协助政府贯彻政策法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们的家庭生活也起了变化,比以前过得更和睦更幸福了。我们深深体会到今天工商业者和工商界家属的命运,是与我们祖国的前途分不开的。

过去我们总认为资本家开厂开店,将本求利,是理所当然的事,不承认资本家剥削工人。经过学习,我们懂得了资本家开厂开店赚到的钱,就是剥削工人而来的。我们依靠剥削所得而生活,这是不光荣的。我们家庭中从事工商业的父兄、丈夫、子弟认识了这点,今天积极争取企业公私合营,他们将随着企业的改造,逐步改造自己,逐步放弃剥削,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事实证明,很多公私合营企业的资方和已改造的批发商,他们的工作和薪水都已得到合理的、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不少人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子女更加认识了这点,他们已不愿继承父母的财产做资本家;他们已不再是养尊处优没有出息的“富贵娇儿”,而是“志在四方”的好儿女;在党和国家的教育培养下,他们各自有了极其光明美好的前途;他们的志愿是忠诚勤劳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他们有的已经是光荣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少先队员,有的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家属中也有许多姊妹已经认识到这点,纷纷以实际行动迎接企业的改造。如有的拿出自己私蓄投入企业,有的把自己囤积的贵重的生产资料投入企业,有的劝丈夫把私蓄投入企业,有的开始计划家庭开支,减少奢侈浪费,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我们家属的这些行动,将是推动我们亲人积极接受改造的一个力量。

全市工商界家属姊妹们,我们已懂得了私营工商业接受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光明前途。我们应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逐步改造自己。首先我们可以从家务劳动着手,改变生活方式,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自己成为勤劳贤良的主妇。有条件的还可学习一技之长,准备根据国家的需要,逐步参加生产和工作,改变自己的依附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们还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热心为公众服务。有部分家属姊妹,原来参加厂店工作的,是企业中的实职人员,在企业改造时,一定会被量材使用,得到合理的照顾和安排。还有些年老或体弱的姊妹,更可以安心地过真正愉快幸福的家庭生活和晚年生活,因为我们再不要为丈夫企业的前途或子孙的前途但心了。

亲爱的姊妹们,我们深深体会到,学习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懂得了道理,明确了是非好坏,才能使我们循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愿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地愉快地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在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事业中贡献出一分力量,并与全市姊妹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与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而努力奋斗。


 上海市私营工商业者家属代表会议
1956年1月3日

来源:1956年1月4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