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关于农业教育工作的讲话

刘少奇

七月二十日,由农业部向刘少奇汇报全国高、中等农业教育会议提出的问题。参加者有谭震林、陆定一、张际春和农办、农业部、高教部、教育部的同志。这个材料,是根据记录整理的。

以下是刘少奇在江一真汇报时的插话。

(当讲到大专学校一、二年试行半农半读、实际上三、四年级也跟着搞开了时)

三、四年级也呆不住了?过去在解放区,有些医务人员也是这样。开始给他几十块、百把块钱的津贴,后来要不下去了,不要了。

特别是三、四年级学的是专业课,需要到实际中去教。

教学方法值得考虑。课程恐怕倒过来,专业课先教,基础课慢慢教。教专业课时,道理不懂不要紧,晓得怎么做就行,以后再教其所以然。人的知识发展就是如此,是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

(当讲到现在的半农半读学校的学生,体育、德育都好,技术课的学习也好,只是基础理论差些时)

基础理论将来还可以补嘛!以后工作中可以自学,自己可以搞了,可以深造了。

(当讲到半农半读教育存在的缺点之一是外文程度差时,谭震林说,是否需要学两门外文,值得考虑。)

两门不必要,可以只搞一门,要搞好,能看外文书,能跟外国人讲话就行了。

(当讲到发展方针重点是强调积极发展还是强调稳步试办时)

现在已经有基础了。大批初中毕业生,你招他会来的。高中毕业生,百分之五十不能升大学,不能升学就不满意。有了大批初中、高中毕业生,有基础了。可以大办半农半读学校。农大毕业的,可以去当教员,半农半教。逐步在专、县办起来,国家补贴些是必要的,不要舍不得。花几十万办一所大学就舍得,这就舍不得!学校办起来,不能升学的都可以升学了,即使一时办的还不太好,他也不吃什么亏,不会折本的。横直是公社来公社去,农场来农场去,大队来大队去,小队来小队去。就是从城市招的学生,也要先讲清条件,不算国家干部,毕业后到农村去当社员。讲清楚了,发展起来不会有危险,反正国家不增加负担。所以今后农大农业专科学校招生时,这个条件要定下来。不然,都不下乡,这不行。不同意就不要你嘛!

(当讲到老学校还应当吸收一些应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不回农村时,陆定一说,人数也不要多。)

老学校可以保留一批,招生时也要讲清楚,毕业后当社员。到时不叫他当社员他还不满意吗?

(当讲到实行半工半读后,全日制招生不足额。天津高中招九千人,报名只有六千人时)

高中毕业后,可以下乡,可以到工厂,也可以升大学,只要有上山下乡的决心,最机动嘛!我有个侄子中学毕业了,问他下乡去不去,有没有决心,他说有决心,愿意去。还是让他升高中了。他要是不肯下乡,高中就上不成了。只想当干部的就一定不要,轻视体力劳动不行。学校不要提什么保留优等生。优等生不一定是你学校的。牛顿什么学校毕业?瓦特什么学校毕业?爱迪生什么学校毕业?把各极的优等生深造一下可以,但是还是要下乡上山。优等生就不下乡上山了,一定出废品!

教育部、高教部都来了,整个农村教育如何安排?农业要有农林、畜牧兽医、渔业、机电、农业的经营管理、商业工作的、卫生工作的、画画、唱歌的……,各个行业都要有一点。一个省、一个专区、一个县,可以办多少个?那些办多了就没有出路了那些需要多办了高教部、教育部、宣传部要对农村教育作个统一安排。

(当讲到半农半读学校如何解决劳动基地时)

要有劳动基地,国营农场也可以给你们办学校。可是学校再发展,这点农场基地就不够了。我看,一个学校,不要那么多基地,够教师们种就行了。招生要限定地区,只招本县、本专、本省的,学生们可以回家去劳动。教职员没有地方去,有个百把亩地就行了。不要所有的学生都住宿,这里学习,回家种地。有了这么多的农业中学,一个专、一个县就不能不办农业大学了。所以,不能要那么多的劳动基地。问题是老师的问题学有解决。半年劳动给不给钱?现在还可以给些津贴,给点工资也可以,将来办多了就不行了。将来这个问题还得解决。

(当讲到半农半读的学校的教学、劳动和假期的比例,可以定为“六、五、一”时)

不要规定得太死。要按学时规定,学不完,时间延长一些,多个一年半年没多大关系。按总学时,看要学习几年,功课要学完学好。利用农闲、雨天上课。

今后发展起来,不见得都有充分的劳动基地,也不一定要有很多劳动基地。学生不要离学校太远,农忙时回家劳动。

老师也要注意地区,河北的就在河北,保定的就在保定,广东的调到河北当老师不好。老师的待遇,比全日制的要低些,比普通农民要高得多。今后学校一多,也可以教课给些钱,不教课回家种地。对于招生条件,学生毕业后的出路,老师的待遇,都要有规定。老师的待遇,现有的这样就可以,今后队里记些工分,国家再补贴一些钱,就很好嘛!

(当讲到下乡知识青年可以一面劳动一面教一两门课时)

可以嘛!要有计划,安排得好,钱花得少,群众也满意。安排不好,国家花很多钱,群众还不满意。下乡青年,教点课,津贴一点,有那么几块钱,就很满意了。

(当说到有些文化落后地区需要从外地调进教师时)

这些地区要从外地调教师去,国家要给钱。

(当讲到原来没有想到半农半读的大学发展这样快时)

大学非发展不可嘛!让学龄儿童入学,就要升学,不叫升学就不满意。小学毕业就要升中学,中学毕了业就要升高中,升了高中,不让升大学,还是不满意。就好象有了孩子不让生不行,生下来不叫长不行。所以,有了半农半读的制度,就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要求,谁愿意上都行。先把条件讲好,自带粮食吃自己的,毕业后当社员。是会有人来的。大学也可以自带粮食,无代价的教你还不行呀!

要尽量满足升学要求。将来公社也可以办大学。老师也吃你的饭,国家补贴一点,这样,教育大发展了,国家又不花多少钱。讲清楚了是有人来上学的。教师也可以加入公社当社员半农半教,也可以记工分嘛!国家也要补贴一点,购置仪器、设备,等等,总要花点钱的。

要一千几百万儿童都入学。升学怎么办?就要办农业中学,农业专科学校、农业大学。现在办的劳动基地还可以解决,办的多了,那就在公社办,不另要基地。没有房子自己动手盖,学延安抗大。所以,要有这样的规划,不只是农业教育,要包括所有农村教育。要有政治经济、经营管理、机械、电力、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等等。将来农村要出文学家、画家的。教育部、高教部、农业部统一安排一下。

这件事情是值得办的。一个是社会主义教育,一个是两种教育两种劳动制度,还有一个干部参加劳动,这是防止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三项措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想出第四种、第五种办法来。干部参加劳动,大学生就没有话讲了。干部参加劳动是一项根本措施。上海有的工厂,在四清以后,选出两套领导班子,轮流参加劳动。这就比“三定一顶”又进了一步,把干部参加劳动固定下来了。王任重送来孝感县的九个材料,县、区、社、大队的领导干部,轮流值班,轮流参加劳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大队长、贫协主席,团支部书记、妇女队长、民兵营长,轮流值日,每天一人值班,其他人都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值班的也没有多少事,就在大队部所在的队劳动,这样办,干部、社员都很高兴。就怕上面光开会乱发报表。大队这样做,逼着公社也这样做,逼着县、区也这样做,这就把农村的干部参加劳动固定下来了。中央要批转这个经验。

怎么统一?书记处讨论—下好不好?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要增加点经费,一年增加两三个亿是必要的。这么大的事花两三个亿怎么不可以?现在非统一不行了;具体业务由主管部门来管,要有个机构来统一领导才行。

(当讲到每省可以把一个好的中专提升为大学,来培养师资时)

这样办可以。

(当讲到是否可以大宣传大发展时)

发展要有步骤。分多少年,尽可能满足升学要求,尽可能充分满足。开始办的不那么好,总会越办越好的。总之,他上学折不了什么本,国家也花不了多少钱。钱是要花一点的,教育经费一年花几十亿,办这件事几亿还不花?将来,这类学校办多了,基地、教师待遇、总学时,都要考虑怎么解决。教学年限,我主张不要规定死为几年,要规定总学时,学完就行,年限可长可短,三年可以,五年也可以。大学、中等技术学校,到底学多少年就够了,要按学时算,该几年就几年。总之,质量不要降低,降低人家就说话了。不要死规定几年,必须学完课程。

(当讲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时,陆定一说:大学怎么办下去?分部门办院校,又分多少科系,这是—九五二年经过院系调整成了这个样子。为了个尖端,放弃了普及。大学要往下伸,办综合性的,工农、医各地都需要,文理科需要就比较少了。农村会变化的,机、电越来越多,大学必须伸入到专县去。要办小型的几百人的。专科的还要办下去向上升搞尖端,综合性的往下伸。这需要有个综合规划)

工、农、文、理,都要有尖端,又要普及。要全面规划一下。今后,读书的越多,升学的越多,形势逼人。都国家给饭给钱,就办不起。自己劳动,吃自己的,国家补贴一点,毕业后国家不分配工作,回公社劳动。也可以演戏、写小说,讲马列主义也能讲好。这些人是早进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就是半日劳动、半日学习、文化活动嘛!我已和工业口的一位同志谈过,要试办一个厂一律招收初中毕业生当工人,实行六小时工作、两小时学习,一小时自习。另试办一个厂,四小时工作,四小时上课,两小时自习。这样办,可能劳动效率还要提高一些,六小时不一定比八小时低。六小时的工作中间不吃饭,情绪高。列宁讲过,教育脱离生产劳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就是讲的半工半读。现在,有了好的形势,我们认真办,再有社会主义教育,干部参加劳动,就可以防止修正主义。

(当讲到参加四清,下连队当兵占用时间太多了不好办时)

参加一期四清,毕业延长一点、补起来,当兵两个月可以不当了。不要因参加四清,学习质量降低。

要保证几个大学搞尖端,另外,一批中等技术学校变成大学解决师资。大学、中等技术学校,到底学多少年就够了?要按学时算,该几年就几年。总之,质量不要降低,降低人家就说话了,不要死规定几年。必须学完那些课程。

专业过去分得太细了,不好。要一专多能。多到多么宽,要经过试验,太宽了也不行。

劳动基地有农场的能开荒的都可以。有的只解决教职员的就可以了。以后招生,这个省不要招那个省的。恐怕不只农业,搞文科的,财政的恐怕都有这个问题。对统一招生要研究,学生不要跑那么远。实行这个办法,城市青年下乡也好办了。

(当讲到少数民族地区是否动员城市知识青年去时)

边疆地区要从小学办起,很快就发展起来了,不能靠动员人去。

总之,经验还不够,步子要稳。人家要办,不要阻止,乱子出不到那里去。问题是,第一,不要把尖端搞掉了,第二,不要背包袱。如果都国家分配工作就不行。当然也可以分配一些到什么技术站这些地方去。以前已答应了由国家分配的,不算包袱,可以分配当教员。以后招生招附近的,毕业后回去当社员,这就没有危险。高中、初中毕业生,没有升学之路,横直会有人来的。那里初中毕业生多就办中专,那里高中毕业生多就办大学,工业也一样,要半工半读。毕业了都当工程师,没有那么多工程师当!苏联办了几十年,大专毕业的都包下来,几百万知识分子,我看他们没有办法解决。我们有事干部参加劳动,轮流值班,风气一下就变了。对现有的要慢慢来,教职员上了年纪的,身体不好的养起来,青壮年要参加劳动。实在不愿意的,也不要勉强。今后招生要讲清楚,就是当社员。到时分配他当技术员不要高兴吗?文化人也要当工人农民,写作时可以给时间吆!医生要跑路,开刀也很紧张。当护士要算体力劳动。以后医生可以半天看病半天当护士,护士也可以半天当护士半天读书学点看病。

要对全日制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全面研究一下,搞个全面规划,提交书记处讨论。

(当陆定一提出在半工半读的会议和高等教育会议开过之后,明年再搞全面规划时)

明年再搞也可以,今年统一招生要打破。搞尖端的要统一分配,尖端科学要注意搞好。

(当讲到现在的大学已实行一年劳动的制度时)

对现有的大学生讲的要参加体力劳动,就是当工程师也要参加体力劳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个制度。对现有的大学生就要讲清。当然少数搞尖端的可以不参加。“三顶一”发展到轮流值班就把劳动固定下来了。对新生更要讲清。大中专毕业生都叫国家分配工作怎么行!大学毕业生当半农半读的教师,劳动—年可以不要了,实习也可以不要了,当两个月兵也可以不要了。参加四清,耽误了一年,就补他半年—年,不要硬挤时间,要把课程学完。

来源:

教育部北京政法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黑话集》,196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