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中教导我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早在一九四五年,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这部伟大著作中就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主席又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目前,还有人不懂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他们不懂得团结──批评──团结,是毛主席历来教导的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唯一正确的方法。他们不懂得除了这个方法以外,没有别的方法。
有些同志,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有了缺点错误,不作认真的自我批评,也不许人家批评,存在着搞“一言堂”的危险。这是形而上学的,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论的。
鲁迅在《阿Q正传》这篇小说里写了一个落后的农民,最怕人家批评,一批评就和人家打架。他头皮上长了几处癞疮疤,自己不愿说,也怕人家说,愈是这样,人家说得愈厉害,结果闹得很被动。我们先进而觉悟了的无产阶级,难道能够象阿Q那样吗?
处在当权地位的同志,特别要发扬民主,要启发人家批评,要听人家的批评,要经得起批评。对于自己的错误,应当采取主动,首先作自我批评。如果已经被动了,就更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批评,自己坐下来冷静地想一想,诚诚恳恳地作检讨。毛主席教导我们: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还有一些同志,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对待自己的同志,对待人民内部性质的问题,没有开展批评的时候,好象人家什么缺点错误都没有;而一开展批评,或者听到什么“风声”,就认为人家“罪该万死”,必须“打倒”。我们的同志,不是敌人,在工作中如果有错误,改了就好。为什么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允许人家革命呢?
还是在那篇《阿Q正传》里,鲁迅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有个留过东洋的地主少爷叫假洋鬼子,他不准阿Q革命。阿Q想到假洋鬼子那里参加“革命党”,却被他扬起哭丧棒赶了出来。其实,阿Q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想抢点东西而已。可是,这样的革命也还是不准。我们革命的无产阶级,难道能够象假洋鬼子那样吗?
对犯了错误的同志,我们党的政策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看二帮”,“团结──批评──团结”。
毛主席说:开展批评,“首先需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因为如果在主观上没有团结的愿望,一斗势必把事情斗乱,不可收拾,那还不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那还有什么党的团结?”
毛主席说过:对待犯错误的同志,究竟是采取敌视态度还是采取帮助态度,这是区别一个人是好心还是坏心的一个标准。
在人民内部,对犯错误的同志一棍子打死,就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界限,实际上也是否认了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这样做,也是形而上学的,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论的。
应当指出,不能正确地运用批评的武器去帮助犯错误同志的人,往往也不能认真地开展自我批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没有“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就不可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群众内部,在革命师生内部,都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正确地、有成效地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的矛盾;都要充分地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来更好地进行工作,整顿作风。
我们这样做,才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集中力量狠狠地打击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把我们的斗争提到更高的水平。
(载《人民日报》一九六七年六月二十一日,社论。)
来源:载《人民日报》一九六七年六月二十一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