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指示我们:为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废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和消灭资产阶级,用全民所有制去代替资本家的所有制。
用什么办法来废除资本家的所有制呢?
最干脆的办法是无代价的没收。在一九四九年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时候,我们是使用这种办法去对待官僚资产阶级的。能不能用同样的办法来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呢?我们知道,民族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是有区别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着两重性的阶级。他们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性;同时,由於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於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由於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格,他们虽然在一九二七年以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前,跟着大资产阶级反对过革命,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掌握过政权,而受到当政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策的限制或压迫,因此,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常采取中立的态度,他们的一部分代表人物,在某些时机,还参加了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他们承认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地位;并在国家和工人阶级的领导下,参加了爱国运动和经济恢复工作。经过国家和工人阶级对他们的不法行为进行了多次的严重斗争以后,许多资本家提高了觉悟,表示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同於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特点。同时,中国原来的经济地位是十分落后的。现代工业的产值在一九四九年只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七左右,分散的落后的小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工商业,一方面具有不利於国民经济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也还具有有利於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国家需要尽可能地利用资本主义的这种积极作用,去扩大生产,积累资金,训练技术人材,维持社会就业,协助社会主义商业扩大商品流转,以供应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如上所述,由於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我们就不宜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时候,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商业,采取干脆的、无代价没收的办法。
那末,不没收,是否可以采用挤垮的办法呢?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把私营工商业放在统筹安排的范围里面,如果对他们不给原料,不给生产任务,不供应货源,把生产和生意都拉到国营经济方面来,这就会使几百万私营企业的职工陷於失业,就会使几百万大小资本家及其家属破产失业,就会使一、二千万小商小贩和手工业者同时也发生困难。用挤垮的办法,并不能妥善地废除资本家所有制,反而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使工人阶级处於极其被动的地位。
对资本家私有制的废除,党的路线是要实行和平改造,即在赎买的办法之下,对资本主义企业和资产阶级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在一定时期以内,工人阶级在为了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生产的同时,也为资产阶级生产一部分利润。这种赎买是逐步的,不是一下子完成的,也不是由国家另外筹出一笔钱来赎买。在实行赎买政策的过程中,我们对资本主义企业和资产阶级分子进行改造,最后把企业改造成为国营企业,用全民所有制去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并把资产阶级分子,从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种赎买政策是从我们国家的特殊条件下产生出来的,这种政策并不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马克思和列宁都曾经主张过这种赎买政策,认为这种政策对於工人阶级是有利的。
在赎买政策之下,国家对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进行的。列宁曾经指明:工人阶级所建立的国家,可以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而走向社会主义所有制。列宁曾经指明:国家资本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门阶,而在工人阶级已经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它是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界限的一种资本主义。列宁在一九一七年革命胜利以后的俄国,曾经企图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达到社会主义,但是由於那时俄国的国际国内条件,资产阶级采取敌视苏维埃政府的态度,迫使苏维埃政府不得不采取迅速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的办法。这就使列宁的计划没有能够在广大的范围内实现。但是在中国,由於上述的历史条件,由於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不但有斗争,还曾经有过并且现在还存在着联盟的关系,民族资产阶级的所有制没有被剥夺,他们还保有不小的生产基础,因此,我们有可能和必要,经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将资本主义企业逐步地改造为社会主义企业。这样做,有利於利用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积极作用,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有利於争取资产阶级中大多数的人,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有利於国家从容地改造和安排为数众多的中小私营企业,尽量避免可以避免的破坏;也有利於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争取世界和平。
这六年,党和国家对於资本主义改造的成绩,是极其显著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满足於这种成就,决不能固步自封。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资本家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剥削工人;一个是生产经营的无政府状态。加工订货和经销、代销,基本上只限制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以加工订货来说,在这一形式之下,企业仍为资本家所有,资本家仍然对工人进行剥削,企业的经营管理,仍然按照资本主义的方式去进行,因此,公私矛盾、劳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许多矛盾,都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成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因此,需要将这些企业进一步推向公私合营。商业方面,经销代销已经把主要行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但是在经销代销的条件下,资本家对店员还存在着剥削关系;社会主义成分还不能进入商店内部,直接发生领导作用;而过去私营商业的盲目发展,形成了分布不合理的情况。解放以来,各大中城市不断地在发展,在变化,这种发展和变化,要求改变这种分布不合理的形势,要求调整商业网。这么一来,很多城市的不少行业,就不能仍旧停留在经销代销的阶段,而必须进一步进行全业公私合营了。
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变化来说,经过三年的恢复工作,加上三年的有计划的建设工作,我们已经在经济上大大地巩固了和扩大了社会主义的阵地,大大地削弱并缩小了资本主义的阵地,特别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农业合作化的大发展,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作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对於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地位。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工业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改制新产品,增加生产量,同时,也要求私营商业能够调整供应网以适应市场的要求,但是在资本家所有制之下,在加工订货和经销代销的形式之下,这种要求是难於实现的。为了适应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为了适应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的到来,我们必须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从原来在私营企业中所实行的由国家加工订货,为国家经销代销和个别公私合营的阶段,推进到在一切重要行业中、在各地区实行全部或大部公私合营的阶段,从原来主要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初、中级形式,推进到主要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全业公私合营比个别进行公私合营,具有更多的优点:(一)实现全业公私合营,在生产上更有利於贯彻国家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方针;(二)全业实行公私合营以后,社会主义成分就在全行业中树立了领导地位,全业的经营管理,就能够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来进行改革;(三)全业公私合营打破了厂和厂中间的界限。可以对各企业的人力(即劳动、技术)、物力(即设备、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合理使用;(四)全业的公私合营可以解决个别合营时国家资金分散浪费和干部配备缺乏的困难;(五)实行全业公私合营,能够加快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能够使改造资本主义的工作,适应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要求。如果说,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形式,那末,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就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从一九五五年第一季开始,各地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统筹安排。统筹安排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要做好统筹安排,必须进行经济改组,因为我国原有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一般是分散落后的,它们的产品,很多不合规格,品质低劣,如果只着重在照顾,就会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并且没法把它们维持下来,因此,必须在安排生产的同时,进行改组。这就是把小的合并到大的里面,要大的去带领小的;或者把几个小的合并成为一个大的;对於那些设备技术极端落后,没法改造的小厂,加以淘汰,把工人和实职资方,安插到大厂去。但是,要做好经济改组,又必须有社会主义成分的直接领导。经验证明,在我国条件下,私私之间,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成分的领导,就没法有效地、合理地进行全业改组。既然生产是整个行业来安排的,既然整个行业的各企业、各工厂,要加以改组,那末,整个行业的公私合营,也就成为顺理成章、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最近,北京市全市私营工商业,实现了全部公私合营,它的做法是先宣布批准公私合营;至於经济改组,放在第二步来处理。这种做法,在程序上,虽则与以前有所不同,但实质上,仍是公私合营与经济改组两个过程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全业公私合营与经济改组的密切结合,打破了厂和厂中间的界限,把几十个工厂、几百个工厂,变成为一个企业;把几十家、几百家计算单位,变成一个计算单位。这样,就不是一个厂一个厂计算盈亏,而是整个行业变成一个企业来计算盈亏了。这样,不但提高了生产力,而且为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为了适应全业的生产安排、经济改组和全业公私合营,在组织形式上,需要成立全业性的专业公司。专业公司就是托辣斯,但是它并不是资本家的托辣斯,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公司。据一九五四年底的统计,我国有十三万四千余户的私营工业企业,有四百五十余万户的私营商业。对於这些分散落后、为数众多的私营工商业,要把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要使它们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进行改组和改造,如果不把它们组织起来,那是有困难的。有了专业公司,就可以把它们组织起来,管理起来。要安排生产,要改组改造,就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专业公司有经济任务,也有政治任务。所谓经济任务,指的是管理这一行业的加工订货,生产安排,指导技术改进和公私合营后对企业的改革等等;所谓政治任务,指的是对资本家的统一战线工作、教育工作。
在全业公私合营和改组合并的条件下,由於企业的生产资料直接地掌握在国家手里,由於企业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来经营管理,由於资本家的股息红利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息率上,因此,这样的公私合营企业,在性质上,基本上和国营企业相同,从而,工人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起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就比以前更能发挥其作用了。
今年一月初,北京走在全国前面,实现了全市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继北京之后,天津、西安、沈阳、南京、重庆、广州和上海等六十多个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短短二、三十天中,亦先后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高潮,已经到来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部公私合营,已经成为一个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踏上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踏上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基本上代替了资本主义;这就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我们的党中央和毛主席英明领导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从一九五二年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以后,资产阶级分子重犯上述行为的情况,已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减轻;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一般地也有所改善;工人的监督已经在许多企业中建立起来;大多数城市中的许多工商业者经常进行政治学习,因而对於社会发展的规律,国内外时事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提高了认识。在这里,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工商界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爱国的进步分子,他们不但自己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而且能够推动其他工商业者接受改造。在协助政府推动工商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一种核心力量。当然,我们决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认为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问题上,没有什么问题了。不,不是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性质上,仍然是一场尖锐的、深刻的阶级斗争,不可能设想不遇到许多人的抵抗,不可能设想不需要用国家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来克服这些人的抵抗。但是从下列的情况来看,我们是有可能争取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
第一,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是强大的、巩固的,这个强大的巩固的人民民主政权,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成功。
第二,工人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不断地在提高,他们的组织力量不断地在增强,他们在监督资本家,督促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越来越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第三,广大农民站在工人方面,同工人结成了巩固的联盟;农业合作化高潮已经到来,富农经济将受到最后的打击,资本主义在农村的道路被堵住了。
第四,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地扩大,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日益强大。资本主义经济如果不依靠国营经济,如果不接受国营经济的领导,它就难於经营下去。
第五,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削弱,资产阶级中已呈现了显著的分化,他们当中的进步分子,现在虽不占大多数,但是他们将日益增加;中间分子现在的比重很大,但是在当前各种条件下,他们中的多数人,将趋向进步。这种分化是有利於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
第六,在国际方面,苏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无私援助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强大等条件,也有利於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些条件的存在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大势所趋”,使绝大多数的资本家不得不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使我们有可能用教育批评的方法,去改造资产阶级分子。这几年来资产阶级中的一般人,逐步在提高认识,他们中间的进步分子逐渐增加,并且逐渐在扩大其作用。去年十一月间,全国工商联执委会是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和指导之下召开的,在这个会议以后,各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作,飞跃地在发展。各地资本家在职工的推动之下,纷纷申请合营,有一些人用各种积极行动来表示其接受社会主义的决心;一部分资本家的妻子和儿女也起来推动他们的丈夫或家长接受改造。这些事实,证明党和国家对於资产阶级分子进行教育是收到成果的。因此,在我国条件下,不承认资本家这个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有可能用教育加以改造,忽视或否认宣传教育的方法在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问题上的重大意义,这就是不承认中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不承认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强大力量,不承认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威信和能力,不承认党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的正确性。很明白,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为了做好对资产阶级分子的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必须采取企业改造和思想改造相结合的方法。只有进行企业改造,只有在企业改造的实践中,才能深刻地使资产阶级分子认清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反动本质,才能使资产阶级分子在思想意识上逐步起变化;同时,只有做好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思想教育,只有做好对他们的爱国主义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教育,才能使他们积极协助企业改造,才能使我们在改造企业和在将来将公私合营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的时候,减少阻力,才能使他们决心放弃剥削,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
在伟大的“五反”运动之后,我们对於资产阶级分子的思想改造,有可能采用讲演、上课、座谈会、学习班以及在适当时机引导他们内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办法,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使他们了解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必然的、不可抵抗的历史规律,了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联系,了解时事和国家的政策,了解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是他们唯一可能的出路,了解工人阶级对於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是长期的,在资产阶级不存在以后,统一战线的基础虽则起了变化,但党和国家对於对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有贡献的人,是不会不在工作上和政治上给以适当安排的。只有使他们了解这些问题,才能使资产阶级中绝大多数的人,积极地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地参加全业公私合营。
为了胜利完成党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我们必须反对右的和“左”的偏向。右的偏向,主要的是在“三反”、“五反”的斗争以前,有一些人对资产阶级作无原则的妥协,没有同资产阶级划清界限,被资本家所腐蚀,所俘虏了。这些人,丧失了立场,同化於资本家,例如上海民用药厂和铅笔一厂所发生的事件,就是例证。〔注〕我们必须警惕这种丧失立场的右的偏向。但是,在“三反”、“五反”之后,在对资本主义改造的问题上,右的偏向已经不是一个主要的偏向。现在较多的偏向是一种用“左”的形式出现的偏向。这种偏向表现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存在着悲观主义,不相信党、群众和国家的力量可以用教育的方法改造资产阶级分子,因之,怕和资本家接触,对资产阶级的实际情况不作全面的分析,认为说资产阶级在消极性之外还有积极的一面,就会“伤害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既然是要被消灭的阶级,那就只能斗争、斗争、再斗争,从而,教育改造的工作,就完全被放在视线以外。这种偏向,在表面上是“左”,而在实质上则是右的。为了胜利地实现党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我们必须警惕右的偏向,必须批评、纠正“左”的偏向。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放弃领导,而是采取主动的积极的认真的态度,在全面规划之下,对资产阶级分子进行普遍而深入的教育工作,改正他们的思想意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逐步地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这是下一步实现国有化所必须准备的条件。
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改正
〔注〕这两个企业的资本家,在公私合营的招牌掩护下,泛滥“五毒”;而企业中的国家代表和党组织,不但对资本家的违法行为放弃斗争,反而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跟着违法资本家走。结果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而资本家却获得了惊人的暴利。
编者按:本文转载时,曾经作者修改。
来源: 《学习》1956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