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在中共八大上的发言: 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努力

蒋南翔

尽量为国家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建设干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斗争——需要逐步解决高等学校的各种困难——贯彻执行“掌握重点,照顾其他”的方针

*          *           *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和中央委员会的三个报告。现在我对高等学校的工作,发表一点意见。

一九五二年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一次革命。这次改革使我们能够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来改造高等学校的工作,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进步。

现在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尽量为国家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建设干部。解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学生人数己从十一万余人发展到三十八万余人,今后高等学校学生人数还要有更大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突飞猛进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这种发展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提高质量的问题,现在却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我国伟大的建设事业,不但要求干部的广大数量,而且更要求干部的高度质量;因为在高等教育中,提高质量比发展数量更困难,可是更重要。如果我国高等教育只有数量上的增长,没有或者很少有质量上的提高,如果我们长时期内不能依靠本国培养的专家来独立解决工业建设中的重要关键问题,如果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长时期内远远落在世界各个工业先进国家之后,那就将给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带来严重的后果。科学技术的落后,意味着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不能独立。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提高全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有力杠杆。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这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的斗争。这需要提高高等学校入学学生的质量;这需要切实解决高等学校的师资问题;这需要建立充足的物质设备,为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这需要科学地组织全校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期限之内,学到最必需最有用的知识;这需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国家的科学规划,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这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是迫切的艰巨的任务。

现在高等学校的负担都已相当沉重,学校发展的快,师资问题、基本建设问题、实验设备问题、图书资料问题、行政管理问题,以至教学辅助人员和实习工厂技术工人的补充问题,都发生困难。以清华大学为例,从解放到现在,学生人数增加到四倍——从二千多人增加到八千多人,而基本建设只增加一倍多,因而使房屋供应十分紧张,学生五人住一屋(解放前两人住一屋),助教三人住一屋,上课不得不实行“二部制”;由于房屋困难,影响了学校许多工作。教师的培养更是赶不上需要,现在全校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课程,只能由青年助教来担任,教学质量就不免受影响。其他学校的困难,可能还要比清华大学更大些。现在北京有些高等学校,有的学生的宿舍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自然,这些只是发展中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如果不能逐渐解决,那么学校的教学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科学研究也很难更有力地开展。

我们认为,高等教育也应当考虑经济核算的原则,力求以比较经济的人力、物力,为国家又多又好地全面完成培养干部的任务。如果只顾“需要”,不顾“可能”;只追求数量,不注意质量;平均主义,没有重点;这就会使培养干部的任务不能很好完成,因而给国家带来损失。一九五二年采取“包下来”的办法大量招生,并且采取“打乱平分”“好坏搭配”的原则实行分配,把不少不够中学毕业程度的学生勉强送入高等学校,使得许多学校都发生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学工作不好安排,因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造成了很高的淘汰率。降低要求大量招生的结果,不但使培养干部的质量受影响,而且最后使数量也不能保证,徒然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这是一个教训。

因此,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规划,我们完全拥护周恩来同志在这次大会报告中所提出的“掌握重点,照顾其他”的方针,我们认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地贯彻执行中央这一方针,切实地考虑到需要和可能的统一,把工作放在充分可靠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解决高等教育中数量和质量、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才能使我国高等学校,不但能为国家培养相当大量的干部,以应当前急需;而且真正能够做到重点提高,更有力地配合我国的科学进军,使我国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部门,能够不失时机地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原载《人民日报》1956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