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第二次科学讨论会开幕词:树立清华大学科学研究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

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

《新清华》编者的话: 本校第二次科学讨论会自十一月二十三日开幕以来,已举行了三次全体会议,本星期六将举行闭幕式。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蒋南翔校长致开幕词,高等教育部杨秀峰部长作了简短讲话,苏联专家齐斯佳阔夫介绍了“苏联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刘仙洲付校长作了题为“坚决地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积极开展我校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报告。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的有:水利系秘书张思敬,理论物理教研组主任徐亦庄,电视教研组副主任陆大(此处一字打不出),建筑系副主任吴良镛。在第三次全体会议发言的有:机械制造系付主任王遵明,高压教研组主任杨津基,水利系主任张任,普通物理教研组主任刘绍唐,土木系付主任杨式德。大会的全部报告和发言,本刊将陆续发表,以供读者参考。本期发表的蒋校长的开幕词和刘副校长的报告,是经过修改的正式文稿。

同志们:

清华大学第二次科学讨论会现在开幕了。今天的大会,除了我们全校的教师和同学参加以外,还有高等教育部杨秀峰部长亲临指示,各兄弟学校及有关业务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指导。我们谨对杨部长及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清华大学自1952年实行院系调整,从旧式的综合性大学改为新型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各系第一次设立了专业,采用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制度,新的教学方法;这在我们学校的发展史上,是经历了一次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巨大跃进。当时对于教学过程中新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象怎样制订教学计划?怎样领导和组织教研组的工作?怎样开出新的课程和实验?怎样指导生产实习?怎样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去都没有做过,根本缺乏经验。因此,在教学改革之初,我们不能不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来学习苏联高等学校的一套先进教学经验,以便使我们学校的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和有效地前进。

从1954年起,我们学校就成立了以刘仙洲副校长为首的科学研究工作委员会,负责筹划全校的科学研究工作。1954年至1955年,各系教师提出的研究项目39个,参加科学研究的教师151人。1956年各系教师提出的研究项目124个,参加科学研究的教师300人。1957年各系教师提出的研究项目215个,参加科学研究的教师414人,其中教授付教授70人,占全体在校教授付教授的66%,参加科学研究的教研组56个,占全校教研组的83.6%。

上述情况说明:虽然我们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还处在开始阶段,还有许多缺点和问题,有待大力改进,但是总的说来,科学研究工作还是逐年在发展和前进。“坚定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我们学校所一贯奉行的基本方针;实践证明,这一方针大体上是符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发展的规律的。

钱伟长及曾昭抡等右派分子曾经对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方针进行了恶毒的攻击。他们别有用心地到处宣传: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搞晚了,搞糟了。原因据说就是因为学校领导压制了科学研究工作。他们不但给清华大学而且给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作了结论:“今不如昔”,在解放以后的新中国远不如在国民党统治时代的旧中国。今年五月,他们甚至策动一部分科学家联名提案,要求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大会公开谴责所谓高等学校压制科学研究的现象。谁都明白,这是他们对全国高等学校的党的领导提出控告。在他们看来,共产党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罪人。钱伟长在今年五月二十四日的民盟座谈会上就明白地说:“科学要中断了,我们不要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应当先补一下前十二年的课。这个问题共产党要负责!”但是真正危害科学事业的,究竟是共产党的领导,还是资产阶级的复辟呢?凡是真正了解清华大学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发展过程的人,凡是稍稍知道我国高等学校和科学界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的人,凡是具有客观态度和历史观点去观察问题的人,都不难识破钱伟长、曾昭抡等挂着“内行”“专家”的招牌而进行的迷惑人心的宣传,是多么不符合历史事实,多么虚伪,多么怀有敌意。

新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否不如国民党统治时代的旧中国?周恩来总理今年七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作了有力的驳覆。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否“今不如昔”?刘仙洲副校长也将在他的报告中提出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说明,这里不再多说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值得在此特别讲一下,那就是党的领导对于发展科学事业的必要性。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力量,它胜利地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的阶级斗争,它也将胜利地领导人民进行发展生产,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反对剥削者的阶级斗争和征服大自然的生产斗争,是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交互影响和彼此联系着的两个最艰巨最根本的斗争,只有依靠集体,依靠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包括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全体知识分子——的团结一致和共同奋斗,才能取得胜利。我们要对自然界开展广大规模的有效的斗争,这和进行阶级斗争一样,不但需要战斗队——由忠于社会主义的广大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王程师、科学家所结成的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而且需要正确反映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统一领导。在新中国,任何有才能的个人,如果他“专而不红”,脱离了人民群众和正确的政治方向,那么不管他本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如何,他将只能成为“散兵游勇”,不能在伟大的生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什么重要作用,甚至会堕落成为右派,成为反动阶级的工具。在今天的中国,谁来执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统一领导的任务?不可能是任何个人——不管他是精通了哪一行业务的专家;不可能是任何别的团体——不管它是学术团体还是政治团体;只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久经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考验的,和全国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的,最集中地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集体意志的伟大的共产党。党的领导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同样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和文化的最根本的保证。有人认为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共产党是“外行”,应该“让开道路”;而资产阶级右派倒是“内行”,应当敦请他们来领导,给他们“最高的发言权”和“绝对的决定权”,也就是让资产阶级的“内行”来负责领导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种逻辑岂不是太奇怪了吗?是的,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技术和对自然界作斗争的经验还是比较少,但是共产党曾在阶级斗争的实际锻炼中学会了领导阶级斗争,它也将在生产斗争的实际锻炼中学会领导对自然界的斗争。苏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伟大成就和首先成功地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事实,给我们提供了实际榜样和最雄辩的论证。在阶级斗争同样也在生产斗争中确立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不是决定于任何人的主观要求,这是历史的选择。

不庸讳言,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内,关于“如何开展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一问题,在我们学校的教师中,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是存在着原则分歧的。对于我们学校近几年来科学研究工作的估计,对于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目的,对于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所抱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都存在着两条不同路线的斗争。

走资产阶级的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科学研究工作进行两条路线斗争的最深刻的本质。

这里所说的科学研究问题上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自然不是说自然科学中真正反映客观规律的某些公式或定理存在着什么两条路线的斗争;而是说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上,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如果要从牛顿的力学定理或门德列也夫的元素周期律中去寻找不同的阶级路线,那当然是荒谬的;但是如果在整个科学事业的规划和组织上,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若干基本原则问题上,不能正确地贯彻阶级路线,那么这就将对祖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时也对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要正确地开展我们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我们就不能掩盖和回避科学工作上的两条路线斗争。

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根本问题。

我们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提倡科学至上主义。

在我们学校中,有不少人片面地孤立地强调科学研究,认为只有科学研究才是唯一高贵的工作,其余一概不足道。有些人甚至刚刚开始做了一点研究工作,或是发表了几篇文章,就仰首看天,自认为高人一等,看不起劳动人民,看不起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以外的一切人;看不起实际生产,看不起科学工作以外的一切事。在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科学高”的影响下,有一些教师不但轻视行政工作,轻视政治思想工作,而且不愿意负担教学工作,只愿意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们认为担任教学工作是为别人,是“输出”,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才是为自己,才是“输入”,才是“目的”。他们所一心想望的是:

“学好数理化,什么都好办!”

“两耳不闻窗外事,三年搞个副博士。”

“只要能发表几篇科学论文,就可以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了。”

“有了学术地位,就有了政治资本,就可以待价而估,有名有利。”

补习基础理论课程,做副博士论文和发表学术论文,当然都是可以的,甚至是值得赞助的。但是如果我们的业务进修和科学研究工作不是同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相联系,不是首先为了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是仅仅为了给自己镀金镀银,成名得利,那当然就是不正确的了。“学衔学位,心响往之;社会主义,与我无关!”——这不是我们所要走的道路。如果循着这条道路前进,科学研究工作将不是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利益,而只是带来损害;科学工作者将不是通过科学研究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只能愈来愈脱离实际,脱离人民,走进象牙之塔,染上贵族习气。我们当然不能期望社会主义的科学事业可以在这种基础之上得到健康的和有力的发展。因此,正象我们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至上主义”,我们同样反对为科学而科学的“科学至上主义”。

不管本人是否承认或是否意识到,在“科学至上”或“艺术至上”的高贵外衣下,事实上是包裹着“兴趣至上”“个人至上”的思想实质。这是脱离现实生活和违反历史规律的唯心主义思想。在历史舞台上,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人民群众,只有革命的集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人民至上,集体至上,这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兴趣至上”和“个人至上”,“科学至上”和“艺术至上”,同样都是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观点。这种观点违反社会主义的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不能促进而只能危害社会主义的科学和艺术的真正繁荣。

我们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为了使我们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最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正确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科学研究工作在高等学校中的位置问题。二是科学研究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问题。

科学研究工作在高等学校应该占有怎样的地位呢?

科学研究对于高等学校只有极大的重要性,对它的意义估计不足,采取消极保守的态度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利用一切可能,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对于那些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全部教学工作的教研组和教师,更应把科学研究工作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们应当把科学研究工作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不能放低了,也不能放高了。具体地说,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应当和教学工作相辅相成,建立起一种正确的互相配合的关系。我们应当明确肯定一个简单明了的事实:对于高等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教师来说,完成教学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干部,这是第一位任务。某些教师可以任某一时期以主要力量甚至全时进行某种必要的研究工作,但这是特殊情况,不能也不应成为学校中的主导趋势。高等学校所以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重要的理由之一,也正在于它是高等学校提高科学水平从而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师,应当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这样才能把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教学工作正确地结合起来,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因素,而不是削弱教学工作,成为改进教学工作的障碍。

在我们学校中,有些教师不大乐意做教学工作,他们认为高等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们不认为一个人民教师,应当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们借口开展科学研究而牺牲教学工作,对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轻教学重科学的观点,势将促使他们走进资产阶级的“科学至上”“个人至上”的泥坑。教师对教学工作不负责任,有如工人对生产怠工,这是违反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基本义务,这是一条歧路。

不错,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据点。但高等学校对于促进科学事业的贡献,不单是体现在学校本身的科学研究的成果上,而且更基本的,还体现在学校教学工作的成绩上。学校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出政治质量和业务水平都较好的干部,补充和壮大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队伍,加强了我国的工业战线和科学战线,这也就在更加深远的意义上,对科学事业作了宝贵的贡献。因此,要求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正确结合起来,要求高等学校把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看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从全局的观点看来,这不但不是忽视科学研究工作,而且恰恰相反,这正是高等学校同研究机关、企业部门实行必要的分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应该怎样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呢?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科学研究工作应当更好地结合实际生产,结合教学工作,使我们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既能不断提高学校的科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又能密切配合国家的建设事业。

在选择科学研究的题目时,有人对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认为生产是低级的,没有高深的理论;有人不愿意配合教学工作,认为教学工作只是重复劳动,缺乏创造性。他们一味追求抽象的理论研究,认为这样才有理论价值,才能一鸣惊人。

在科学研究中,理论研究是很重要的。真正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理论,对于推进实际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当十分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忽视和轻视理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只应当死死抱住理论研究,无需接触实际。实际是理论的源泉,理论脱离了生动的实际,它就丧失了活泼的生命力。有不少还比较缺乏实际经验的青年同志,一开始就只想钻抽象的理论,只想“攻坚”,一举成名;不愿脚踏实地地进行平凡的劳动,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实际知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和有害的现象。我们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是要同时反对“轻视实际”或“轻视理论”的片面观点。但是就我们学校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说,克服轻视实际的观点,是具有更为迫切的意义。有些教师能够给学生讲解专业课程的理论,但是却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实际经验,这当然是一种缺陷。由于我校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师资的培养和成长需要时间,某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某些教师缺乏实际经验,而在于有些人明明缺乏实际经验,却还看不起实际经验,却还自我满足于自己的缺陷状态。正像一个游泳指导只能大谈游泳理论,而自己却根本不会游泳,下河就得没顶,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他还要认为实际“低级”,只有理论高超,那也就未免太迷恋于“理论”了。轻视实际的观点,不但妨碍科学研究的正确开展,而且会在教学工作上造成严重恶果。如果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厌恶和惧怕直接参加实际生产斗争,不想下工地,下工厂,下实验室;只想戴着白手套,坐在温暖的书斋里研究抽象理论,只想做高级专家,不知道任何高级专家都要经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试问这样能够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什么贡献呢?对于一个工业大学来说,轻视生产和脱离实际的害处,是更加明显和不可容忍。

社会主义的建设,要求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与之相适应。在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要求首先明确地树立社会主义的方向。

当然,我们应该正视和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科学事业的建设上,破除资产阶级的旧传统,确立社会主义的新方向,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期的努力和工作。

现在没有人或者很少人在口头上公然反对“社会主义方向”,但是大家知道得很清楚,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大会上所公开驳斥的,以中国民主同盟名义在今年六月九日通过光明日报公开提出的反社会主义的科学纲领,在我们清华大学是有市场的。我们学校不但有发起和草拟这个反社会主义科学纲领的主要倡导者,而且也很有热心的附和者、自觉或不自觉的追随者。在长时期内形成的旧传统和旧思想,当然不能期望在突然之间就全部消失或澈底改变。只有经过认真的讨论和辩论,经过思想上的自我检查和自我斗争,最后还要经过实践的体验,才能克服旧的思想习惯,真正把新的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逐步确立和巩固起来;“讳疾忌医”和“掩耳盗铃”,都是没有益处的。

我们希望这次科学讨论会,不但能够比较全面地检阅我校科学研究的工作成果,而且还能结合我们学校的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明确我们学校的科学研究的方向。这一点,对于正确有效地开展我们学校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甚至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们深信,如果能够正确地解决了方向问题,我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将能比肩并进,获得更加迅速和健康的发展。

我们预祝这次科学讨论会,除了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有益的经验以外,同时对于树立我校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社会主义方向,能够得到应有的收获!

 来源:《新华社》1957年12月18日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