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在内蒙古党委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示,使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党内党外的同志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互相学习,互相批评,共同进步。我们大家都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来看问题,做工作,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很好建设自治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现在仅就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问题,讲下述几点意见。

(一)在全国的新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的新情况

10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关系,阶级关系,有了很大变化。解放战争的胜利,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过去蒙古民族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压迫政策之间的尖锐的民族矛盾解决了,内蒙古民族得到了自由和自治。经过农业地区土地改革,牧区废除封建特权,过去广大农牧民与封建地主牧主阶级的尖锐矛盾解决了,农牧民得到了土地和自由,经过镇反肃反广大人民与反革命分子的尖锐斗争,反革命基本肃清了。但这些变化只是一定的反革命和统治阶级的消灭,而社会上阶级剥削还是存在的。较之以前的变化更深刻的变化是去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以后变化的结果是:

(1)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基本上消灭了,剥削阶级基本上不存在了,个别地区虽还有剥削制度(如牧区的牧主),但在全区已不占统治地位,剥削阶级分子虽然还有,但已不多。故敌我矛盾虽然存在,但已降为次要地位。

(2)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正在巩固,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正在迅速发展,经济,文化落后的内蒙古自治区,正要变为先进的工业基地;经济、文化落后的内蒙古民族和区内各民族人民,正在逐步地向变为社会主义的民族的道路前进。

(3)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并且正向前发展。

这就是最近几年来我区的大变动。在这个大变动中,各民族各阶级,各部分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但在各部分人的局部利益之间又不是完全一致的(如各民族之间,工农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企业的领导人与职工之间,农业社和社员之间等),这种局部利益的不一致,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有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思想,而形成是与非的矛盾。

这种“是”与“非”的矛盾,就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当前形势下,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X X X

因此,在社会主义革命已基本完成之后,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矛盾已是各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自治区,过渡到社会主义民族的要求,和自治区经济,文化落后现实之间的矛盾。各民族人民对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与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的矛盾。

目前内蒙的城市,工厂、林区和农村,已经发展许多新的突出的问题。包、呼两市发生过十几起罢工、停工事件,农村中发生了不少打架闹社事件,最近丰镇,萨县学生罢课要求升学。虽然从总的来看,人民内部的矛盾还不是怎么尖锐的。这些事件有些还是个别的,但是已经是很严重的了。

对于这些事件的处理,我们过去大多数实际上是按人民内部问题处理的,但是,我们大都还没有自觉的认为这是人民内部问题,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学了毛主席的指示后,我们的认识明确了。今后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个新形势新任务,学会运用中央和毛主席指示的方针政策办事。

第一类矛盾降为次要地位,第二类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突出了。这表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大变化,表示内蒙工作,大大前进了一步,这不是什么不正常的现象,而是正常现象(尖锐化了则不是正常现象)。这种矛盾是革命前进中的矛盾。我们的任务是要认识这个矛盾,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和条件,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否认矛盾是不可能的。

矛盾是永恒的现象,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发展中的客观存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内蒙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的结果。由于地区和民族关系的特点,因而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矛盾特点。

从客观情况看,矛盾的主要现象是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无论生产条件意识形态或领导状况,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某些环节都如此)。

例如:包头和林区的情况。

包头1949年只有9万人,1956年达到42万人;过去是个消费城市,是“皮毛一动百业兴”的商业城市,现在要建成工业基地。

林区过去职工很少,现在修进去3百公里铁路,有3万职工,10万居民。

这些几乎都是在平地起家建设工业,困难很多,矛盾也较严重。

又如:农村,1955年我们还只有占农户19%的初级合作社,1956年一个大跃进,达到了全区高级合作化,在农业合作社内部,不能不产生若干缺点和带来许多新矛盾。

牧业区正在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和矛盾。如牧业社内部,社员,干部、社员,牧民与牧主等。

又如:粮食统购,棉布定量供应,都是改变影响每一个人的大事情。又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不能不改变原有的资产阶级地位和状况。

又如:教育问题,内蒙1946年只有小学1600所,中学22所,学生14万人,1956年已有小学9千所,中学87所,还办了高等学校,学生已达92万人,10年,比较是一个大进步。但是人民生活发展学校建设赶不上,估计今年将有部分学龄儿童不能入学。5万高小毕业生不能升入中学,7千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这不能不造成矛盾。

又如:民主人士、起义人士、民族上层、知识分子都有很大变化。

内蒙古是个民族自治区,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不能不反映在民族问题上,因而民族问题就在许多方面显得突出。

上边是工作中客观实际情况。

X X X

从意识形态上看,工作中的许多变革,例如合作社、粮食、棉布问题,都是影响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改变千百年来传统习惯的巨大变革,即使工作不犯错误,人们的思想也常常落后于客观实际,何况工作中难免出些错误和偏差,因而,人们思想认识上和实际不相适应,产生低/抵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思想指导行动。思想上的抵触,不会不产生这种或那种行动。

客观通过主观起作用,如果我们领导上充分认识了以上矛盾,采取妥善办法,矛盾是可以调整,缓和和解决的。但是由于我们很多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这种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够,在处理人民内部问题时,自然采取老一套的办法,很多机关领导干部,包括内蒙党委在内,在思想上作风上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这就使得本来应该得到迅速解决的矛盾而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因而使矛盾加剧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都不是马列主义的东西,都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有些党员,干部相信马列主义,也学习过马列主义,但学过是一回事,而要在意识形态上完全消除非马列主义的东西,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主观主义在哲学上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是唯心主义的东西。那怕是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如果还未认真接受马列主义,都有可能产生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它并不是新东西,而是旧东西,要铲除它,基本问题是要根绝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如果满脑子是形而上学,那怕他是共产党员也好,他是组织上马列主义,思想上非马列主义,组织上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上是非无产阶级的。

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是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上起了不好的作用的。

例如:包头排水给水公司工人的罢工,是与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自私自利,脱离群众分不开的;包头钢铁公司技工学校学生闹事与呼市农具厂工人罢工,是与我们招收工人时采取了错误宣传,来到后又安置不好,问题未及时解决分不开的。

农村农民闹社,学生罢课,都是因为三个主义和在群众中政治思想工作薄弱的结果。

教育界、文艺界的许多问题,除了客观原因外,三个主义也起着显著作用。

X X X

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在许多方面,具体表现于内蒙古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大约可归纳如下述几个,即:

(1)在工人、农民、牧民中如何注意调节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

(2)在新形势中,如何解决民族关系(包括蒙汉民族关系和区内达、回、满、朝、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关系问题);

(3)党与知识分子关系问题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

(4)党内外关系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问题。

我下面就这几个问题加以简略说明。

(二)关于注意在工、农、牧业中调节国家集体个人关系问题

在生产与分配中的根本问题是生产的发展赶不上国家人民的需要。这是一个很长时期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因此在工、农、牧业中注意正确的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工作。

X X X

根据我区工矿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在调节国家和个人利益的重要环节为:改善企业管理,正确解决工资及其他福利事业,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工团结,注意培养少数民族职工等几个问题。

改善企业管理,发动工人来参加企业,扩大工厂的民主生活,是使职工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的重要步骤。有的地区曾因企业管理不善,工人达不到定额而引起罢工,停工事件,是一个教训。因此采用职工代表会议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办法适当扩大职工管理的权利,发挥他们的国家主义翁的作用和对企业行政的监督作用,就可以避免许多缺点和错误,实现勤俭办企业的方针,使国家利益与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要关心工人疾苦,正确解决工资和一系列的福利措施。内蒙企业,多是平地起家,条件是很困难,工资与福利设施必须加倍注意,领导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妥善解决。改善职工福利的基本原则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工人生活”,作不到的事情,只要向工人说清楚,工人是会体谅的。

10年来,内蒙的发展是迅速的。内蒙的工人增加很快,而又多集中在包头和林区,工人中有老工人,新工人,本地工人和外地工人,新工人中,有出身农民,手工业者及其他职业的。因此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是不利于生产与工人阶级的团结的。

自治区工业发展迅速和民族工人阶级的成长不相适应。企业中有些单位对于吸收和培养蒙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工人方面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宁可从区外招收徒工,也不吸收区内各族青年。因此,一方面大力吸收培养民族职工,使自治区的蒙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工人阶级,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迅速发展而相应地壮大起来。又一方面要加强工矿企业中各民族职工的团结,强调汉族职工主动团结蒙、回、满、朝等少数民族的职工。

X X X

在农村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基本问题是合作社还不巩固,巩固合作社,需要几年的时间。

巩固合作社,当前首要的问题是要坚持勤俭办社的精神,搞好经营管理。多找生产门路。改变管理水平落后于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状况。在搞好经营管理的基础上,争取再一个大丰收。生产发展了,别的问题也好解决了。

巩固合作社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坚持民主办社的方针,调节合作社中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贯彻合作社内统筹安排,公私兼顾的精神。中央指示的按时公开财政,社与队决定问题与群众商量,社干参加劳动等三项规定要坚决执行,以鼓励全体社员生产的积极性,把生产推向高潮。

巩固合作社需要认真解决农村牧业经济即散畜入社问题,坚决按照自愿的原则处理,要既发展社公有的畜牧业,又发展社员私营的畜牧业,使合作社的生产真正做到农牧结合,这是我区的地区特点和发展生产的一个优越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合作社和社员增加收入,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并能增加民族团结。

巩固合作社,还需继续妥善解决少数民族社员减少收入问题,目前问题最多的是西部地区蒙族社员减少收入的问题,除了蒙族社员外,回、满、达斡尔,朝鲜等社员减少收入的也要认真妥善解决。

巩固合作社,还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毛主席说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现在仍然需要在这方面作艰苦的工作。

除了巩固合作社外,农村还有其它工作关系着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例如在农产品畜产品收购的价格,品种问题;生产计划上的实事求是问题;粮食工作问题;复员军人的安置问题;移民和外区流入的灾民问题。这些工作做不好,农村人民内部的矛盾也不能很好的解决。

X X X

牧区畜牧业当前需继续解决牧业合作化方针问题,牧业社中个人利益问题和牧区经济工作等三个问题。

牧业合作化是党在牧区不可动摇的方针。但是牧区的合作化必须根据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办事。现在要特别反对主观主义,把牧业当农业一样看待。牲畜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而土地就不是生活资料。要坚持按照“依靠劳动牧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稳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要稳,办法要宽,允许以较长时间,允许因地制宜的进行工作。同时要持续不断的广泛向干部和牧民群众进行政策教育,使稳定发展生产中进行改造的精神深入人心。在改造过程绝对遵守自愿互利原则的。在办法上采取最简单的为群众易于接受的办法。在分配上坚持照顾畜多劳少,劳多畜少户的利益。保证绝大多数社员并尽力争取所有社员增加收入。在社内生产上,经济问题上,贯彻公私兼顾,既发展了生产又照顾到社员生活上的方便。在社内生活上坚持民主,团结,进步的精神。有人嫌这个方针右。不右,是对的。我们的方针,基本问题是增畜保畜,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也发展了。如果改造了,牲畜也没有了,那么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去年我们在农区的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犯了错误,就是因为没有执行这条方针,农民不愿把牲畜入社,我们3天3晚硬开会“说服”,这当然是不对的。

稳步实现牧业合作化是牧区个体经济与生产力相矛盾的道路,是牧区人民的长远的利益和目前的利益。解决好合作化的问题,又解决好技术措施的改进问题,内蒙畜牧业大量发展的前途是存在的。

牧区合作社已发展到23%。其中呼昭两盟已达50%左右,部分旗(翁牛特,扎鲁特、科右前,乌拉特前,察右中,郡王等旗)已基本实现牧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牧场已试办13处。具体解决合作化中,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矛盾,是巩固合作社的重要环节。牧区人民对牲畜的占有是有很大的悬殊的,因而在入社办法和分配上兼顾畜多劳力少,劳力多牲畜少的户的利益是很重要的。解决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经营管理水平的矛盾也很重要,目前有些合作社,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牧畜增多,管理缺乏经验;人力财力增多,生产门路不广;勤俭办社精神贯彻不够;财务会计混乱等。这种经营管理上的盲目性,是应当改变。

牧区经济工作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牧区商业已几乎全部归国家所掌握,皮毛牲畜收购实质上已为国家统购统销,棉布定量供应后,牧民与农业区农民和与城市联系已经减少到很小程度。因而,经济工作就不能不突出地表现为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即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近年来关于牧区价格,畜产品收购,粮食物资供应,牧业税收中发生的问题,就是这种矛盾的反映。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文教卫生工作赶不上人民的需要;铁路的兴建,工矿的开发,除了带来好的作用外,也带来了若干具体问题和困难;有的地区(例如巴盟)还存在某些具体情况。这些都是需要具体解决的。

农牧业关系调整问题,是农村解决国家,集体,个人关系和民族关系和贯彻民族政策中的一件重大事件,过去对半农半牧区中央所制定的“以牧为主,照顾农业,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的政策,自然要继续执行。合作化后,内蒙党委曾经规定:“全面规划,农牧结合,有计划的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方针,这个方针是在上述中央政策原则下的具体方针,中央的政策仍然是要继续坚决去执行的,去年以来,有的地区由于有重农轻牧思想,没有全面规划,没有与牧民协商取得同意后再调整农牧界限,产生了盲目开垦牧场的现象,引起了新的民族纠纷,这种作法是错误的,在整风检查政策中应当纠正。凡是去年不按中央和内蒙政策开的农场,并引起纠纷的地区,除交给牧民种饲料基地外,其余都应闭起来,有关领导人应向领导上提出核对报告。

X X X

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城市,农村,牧区肃反和治安问题仍然值得注意。

我区和全国一样,对残余反革命分子是基本肃清了,但还没有完全肃清,反革命分子是比过去大大减少了,但反革命分子还有。“有反必肃,有错必纠,”对此,有任何一方面的偏差认识都是不对的。我们对反革命分子的破坏还必须提高警惕,继续进行斗争。

当前,社会治安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流氓,盗窃,诈骗等分子和扰乱社会治安等普通刑事犯罪活动的问题,这些分子的活动,严重地妨碍了社会治安,影响了生产建设,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我们必须坚决开展同盗窃,流氓等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包头,呼和浩特等地发动群众,开展这一斗争的经验证明,对巩固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很有效,应当坚决有准备的继续开展。

闹事中打骂人的分子和扰乱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也应有所区别,要有具体分析,一般不能按刑事犯罪分子处理,但也不能迁就不理,毛主席说,要拿刀杀人,就只有坐班房。

X X X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是党的战略方针。对区内各民族人民的各种问题都应当本此方针积极负责地给以处理。

(三)关于民族方面的几个问题

由于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现了内蒙古民族的空前统一,消灭了民族压迫,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与团结,自治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巨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以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民族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各民族在生产上、生活上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了。

民族方面今后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消灭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事业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逐步提高到先进的社会主义民族,这是较长时期的任务,必须逐步地加以解决。这里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和目标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民族发展水平不同,并各有其特点,各民族都需要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建立社会主义。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次会上,大家在民族问题方面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各民族如何保持和发展民族特点,民族形式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中,最基本的东西是民族语言文字。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就必须注意使用与发展民族语言文字,运用民族语言文字来有效地发展文化和经济事业。

(1)民族语言文字问题

10年来,我区在使用与发展民族语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在学校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语言科学研究那一方面,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民族语文的这种发展,还落后于整个经济、文化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文化的需要。这里除了有些客观原因之外,主要是我们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重视不够,没有把经济建设和民族语文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缺乏经常的措施,因而有忽视民族语文的倾向,从机关行文到合作社的帐目,医院门牌以及商店里,处处使蒙古群众感到不便。在这次会议上有不少同志揭露了忽视民族语文的现象,有些同志担心民族语言文字有被同化、被消灭的危险。我想批判忽视民族语文的现象是对的,担心同化是不必要的。我们从历史上来看过去蒙古民族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反动民族政策的压迫下,除了一小部分受了同化,忘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外,绝大部分,主要部分在长期抗拒同化的斗争中,都使民族语言文字保持了下来。这就说明了,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不容易被同化的,它有着强烈的生命力,有着顽强的抗拒同化的力量。这是过去的情况,现在反动民族压迫政策消灭了,今天共产党所采取的不是消灭而是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更不可能同化。看看解放后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民族语言文字是大大发展了,与解放前根本不能比拟。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什么担心同化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工作问题,使用发展民族语文,来适应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问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还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发展民族的语言文字。目前各机关都使用两种文字,还有困难,主要是干部不会,需要培养干部,还有思想抵触,不仅汉族干部有,蒙族干部也有,认为蒙文落后,学蒙文不必要,我们要使他们懂得,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是贯彻民族政策的重要的一环。在民族形式,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是否需要去掉一些东西呢?需要的。一些旧的东西,封建的东西需要去掉,不去掉群众就会反对我们,我们需要民族形式,更需要社会主义内容,没有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也就没有味道了。所谓民族形式最主要的是民族语言文字问题。有些同志看到我区蒙汉人口的比例是1比7,觉得发愁,说汉人文化高,能力强,因之抱悲观情绪。我看这种悲观也是不必要的。1比7的问题不是今天形成的也不是自治区成立10年中形成的,而至少是几十年来形成的现实。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过去内蒙古地区是分散的,不统一的,现在变成了统一的自治区,才明显地看见了这个问题。感到突出也很自然,但说前途暗淡就不对了。有些人对在牧区建立经济中心点问题,建立饲料基地问题也有怀疑了,主要是怕同化。如果我们现在来看看,今天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共同发展。这对我们有什么害处。看见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来看,10年来有很大成绩,其中有蒙古族的,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汉族或其他民族的。内蒙古经济发展,他们起了很大作用。再如目前内蒙的财政收入上,当然也有牧业经济,但今天最大的,主要部分是在城市、农村中,城市、农村中当然也有蒙民,主要还是汉人。财政收入大,对内蒙建设有什么害处呢?没有,只有好处。当然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反映出一些大汉族主义思想,但10年来,在统一的民族政策下,蒙古民族经济是发展了。至于事实的造成,不是共产党,而是历代反动统治者造成的。现在反动统治推翻了,地主阶级消灭了,将各族人民团结在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建设内蒙古是个很大的力量,是很有力的因素。因此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共同发展,蒙族要发展,其他民族也要发展。如其他民族都发展了,而蒙古民族给搞光了,那是历史性,路线性的错误。所以都要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其他民族也是如此。过去在反动统治下,蒙族没发展,汉族也没发展,主要是统治者舒服了。现在是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忧虑是不必要的。现在在牧区搞经济中心点,建立饲料基地,前途是什么,是不是移些汉人去,这不可能,让他们去他们也不干,如河套山西来的青年垦荒队都跑光了,鄂尔古纳旗山东来的移民,也走了很多,现在不比过去了。过去汉人在蒙地并不是自愿的,一是统治者的强迫,不去就砍头,一是没饭吃逃荒,如《走西口》就是因没饭吃,不得已才跑到包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对劳动人民的基本态度是既来之,则安之,将他们安顿下,加强团结,发展生产。互相歧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是现在产生的,今后我们要进行艰苦的教育工作。今天党的政策,就是要采取正确的办法,解决民族关系问题。所以如何搞好民族关系,发展内蒙的经济文化是最重要的。这没有什么危险,汉人反正是700万,蒙民就是100万,都要发展,互相不同化,也不可能同化,忧虑是不必要的,当然忧虑也有根据,那就是历史上的影响,但现在形势变了,过去的皇历现在不能用了。如果由于7比1把蒙族搞光了,那是另一个问题,然而今天没有这个政策。我们不奖励这个政策,而且还反对这个政策。事实上,今天蒙族经济发展了,牧区每人平均37头牲畜,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农业区有些蒙族社员收入减少是事实,那是因为政策没贯彻下去,那是错误。经济、政治发展以后,最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有宪法,自治区组织条例作依据,目前有些机关不使用两种文字是违法的,不处分他们是因为干部不够,需培养干部,并不是领导上批准的,所以我们不能将错误作为根据。内蒙古通行两种文字,是宪法和自治区组织条例规定的,谁都要执行。目前根据我区的情况,有的地区可以单用蒙文行文,顶好还是使用两种文字,有的地方可以蒙文为主,汉文为辅,有的地方可以汉文为主,蒙文为辅。总之,是要使用两种文字。我们提议:蒙古干部必须要学习蒙古语文,有些不会蒙语了,这不能怨他们,那是被压迫的结果,现在要学习,要发展,汉族干部为了密切联系蒙古群众,为了搞好民族关系,也要有步骤的学习蒙文。可以先从内蒙一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开始,现在已有人学习,成绩很好,以后可逐步扩展至下级机关。有人说蒙文落后,我就不理解,蒙文是拼音的,并不落后。一个人要学一种文字,是文化高的表现。将进步硬说成落后,也是宗派主义情绪。会后在内蒙古各高等学校里招生名额中,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员人数应适当增加,教育厅、教育行政部门,应研究各类学校蒙汉文教学比重。

(2)关于经济建设问题

首先,是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和民族工人阶级问题。自治区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有了2万多蒙古工人,国家在我区开始建立了工业基地,这对自治区各民族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民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民族工人阶级的成长和民族工程技术人材的培养,远远落后于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今后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民族工人和培养民族工程技术人材,尤其是蒙古族工人和工程技术人材,参加自治区各项工业建设。但是在这里也必须有重点。首先从地方工业和民族工业(如乳品、皮毛工业)开始,然后再进步地扩大到国营工业和重点工业等部门,但培养民族职工问题,不能操之过急,过急了也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要逐步发展,要从实际出发。从牧民变成工人,是个大问题,是一个革命在生活习惯上是个大变化。你说草地什么也没有,但牧民就喜欢草地,我们不懂得这点,就要犯错误。农民也是如此,让他们离开土地也是个大问题。所以,培养民族职工要有计划,要稳妥。

其次,农牧关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蒙汉杂居地区出现了不少民族联合社,这是民族关系上的新变化,民族联合社中,各民族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先进帮助落后,增加了生产,增加了收入的事例是很多的,但在民族联合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个就是民族联合社中蒙族少,民族文化如何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在民族联合社中可以蒙民多,也可以汉民多,要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最近统计区外蒙族还有50万,他们中间有些愿回内蒙,我们的态度是欢迎。他们来了,民族联合社中的蒙民就多了。蒙民多了就便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当然我们不希望搞运动,只要自愿就可以搬来,如泰来等边界地区,搬来之后,还可以解决那里的一些矛盾。现在民族联合社中,主要的问题还是蒙族社员收入减少的问题。问题是严重的,各地应抓紧解决。解决这个问题要根据互利原则。有些蒙民要分社,只要愿意是可以的,不分出去闹不好,分出去也是搞社会主义,分社的时候要注意生产,团结问题。调整民族关系最基本的一条是互利。必要的时候可以照顾,经常照顾是搞不好民族关系的。另外,就是蒙族干部有职无权问题。民族联社的基本方向是对的,但工作作不好,就会产生矛盾,现在有些矛盾要做工作,调整关系,教育群众,除搞好团结,要解决现存问题。

在牧区建立经济中心的问题,方针是对的。有人问,是否汉人去?也可能去,汉人去,主要是技术人员和手工业工人。但主要还是蒙民,必须注意增加民族人口,吸收蒙民积极参加,当作自己的事业,还要注意在经济中心点培养民族工人。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有疑虑是不对的。我们对过去旧社会的问题和今天发展的问题,应有原则性的区别。

(3)关于其他少数民族的问题

至于达斡尔民族自治的问题。内蒙党委对这问题很慎重,首先需要确定达斡尔是不是单独一个民族。1953年全国大选时,统计全国民族数字,由各民族自己报的有400多个之多。后来研究,发现过去历史上民族战争很多,有些少数民族被迫逃到这里或者那里,于是自己就起个名称,所以一个民族常常有好几个名称。因此确定一个民族必须有科学根据。据研究,达斡尔语言有60%与蒙古语言相同,过去我听郭道甫也说,达斡尔是正统的蒙古,蒙古原先信萨满教,达斡尔现在还信这个教。但我们看到苏联的情况,感到在革命以后出现一些民族也是可能的。解放后,我们就是采取研究的态度,不先确定,另外,达斡尔民族内部意见也不一致。后来就派人下去听听老百姓的意见。他们很高兴自己单独成为一个民族,这样就确定达斡尔是一个民族。随后也就着手研究达斡尔民族搞自治机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内蒙党委去年2、3月间就研究过。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哪一级的自治机关,是搞自治州还是自治县。要解决这个问题,其根据一条是民族聚居区的大小,然后再考虑民族人口多少。据研究历史,嫩江上游是达斡尔民族的游猎区,而现在无论在内蒙或黑龙江都基本上是杂居区,聚居区只是一些自然村。人口内蒙有2万多,黑龙江有2万多,全国约有5万人。如果要成立自治州,就要考虑把内蒙的部分与黑龙江的一部分合并起来。但这不是成立自治区域的根据。以内蒙为例,如不按聚居情况,而是要把蒙族都划进来,那么长春、哈尔滨、(阜)新等地都要划进来了。最近回民自治区也是按聚居区来划的。在这些自治区内,回族人口还不到40万,而分散杂居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回族则有3百多万。所以民族的统一自治也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是否都聚居在一起,不然也是不可能的。既然达斡尔民族没有大的聚居区,所以我们建议中央搞一个自治旗(县),这个建议去年5月就批下来了。我们考虑在莫力达瓦旗搞个达斡尔自治旗,那里达斡尔民族有24000人。但是达斡尔民族的一些同志不满意,他们要求搞民族统一自治,要求搞自治州,这是没有根据的。但意见不能一致,所以就拖下来了。现在内蒙党委正在等中央开会讨论。我在这里把这件事情的经过谈出来,主要是为了说明内蒙党委与达斡尔族一些同志意见的分歧。

雅库特、通古斯、索伦等民族改用鄂温克这一统一名称的问题,领导上没有意见,群众自愿即可,报上来备一下案就行了。至于索伦旗自治问题也正在研究。

对山区少数民族生活上的照顾。现在还存在问题。如住在大兴安岭的少数民族,过去砍木为生,现在不能随便砍了。但集中起来,有组织地砍还是可以的,但忽视了,这主要是大民族主义思想在作怪。鄂伦春民族现在还打猎,要帮助他们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回民主要也是生产就业问题。另外,各地对回民的风俗习惯非常不尊重,我觉得这毫无根据,毫无道理。对故意搞这些事情的人,经过整风查出来。要很好地处理处理。此外,满民也还有些生产问题。因此内蒙党委和各部门要把这次会上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作出规划,如培养民族干部,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培养民族技术人员等问题,都要搞些规划。今后各级党委要经常注意和检查民族工作,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过去老一套的作法是不行了,赶快把它收起来吧。要善于发现新的民族问题,逐渐研究解决。“民族平等,亲密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这仍然是民族关系上的基本问题。“承认历史,照顾现实,解决问题,达到团结”,这仍然是今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最后一个问题是自治机关民族化的问题。这个问题许多人都很关心。蒙族、汉族干部都在喊。汉族干部有的还因此而不安心在自治区工作,要求走。自治机关民族化的问题,中心是个干部比例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正在研究。关于这个问题有一条方针,两个体现。一条方针就是民族团结;两种体现是:一、体现蒙族是主体民族,二、体现汉族是人口的多数。同时也要考虑到民族劳动力的问题,蒙族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劳动力约有30万,如果都脱离生产去当干部,行吗?所以多少干部脱离生产才有利,多少干部脱离生产就没利了,这个问题也要研究。区内其他民族也有这个问题。如鄂伦春民族,人口有800,劳动力算他有240,一个旗要发展200来个干部很容易,如果都当了干部,谁去搞生产。是机关民族化,还是民族机关化?民族是个社会,民族没有劳动力,如何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文化?我们帮助民族,是要帮助它发展经济文化,不是帮助它发展干部。脱离生产的干部过多了,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是没有好处。

(四)知道分子问题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问题

1、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文化上是落后的,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进行大规模经济文化建设,需要大批的知识分子。但内蒙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知识分子很少,新的知识分子不能在短期内成长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知识分子工作非常重要。

内蒙古知识分子队伍的特点是:有本地的与外来的,有蒙族的和其他民族的,其中外来的和汉族的知识分子不仅在人数上占多数,而且在建设内蒙和培养民族的知识分子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宝贵财产,他们同本民族人民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与其他民族的知识分子一同在发展自治区经济、文化中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充分发挥外来的和民族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他们培养大批的新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2、当前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

内蒙古在推行区域自治的过程中,重视进行了团结和改造知识分子的工作,1956年中央知识分子会议以后,进一步重视了知识分子的工作,肯定了他们的进步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对于他们在政治上给予了信任,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后,知识分子队伍中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要求开展科学研究,要求“放”和“鸣”,要求业务领导,要求政治上给予更多的具体的帮助。但由于领导工作跟不上去,有些领导干部在处理知识分子问题上产生了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使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不够正常。

党对科学、文艺、学校工作的领导是不深入的,负责这些工作的党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还不熟悉这些业务对这些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还未摸清,对知识分子的特点和要求了解还很不够。所以领导工作还只是靠一些政治概念和空洞说教来解决。因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之后,显得领导无力,有些人对这一方针还抱有抵触情绪,致使知识分子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

宗派主义情绪在党内某些同志中也严重存在着,有些同志总认为知识分子历史、思想复杂,看不到他们的进步。不经常主动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在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时习惯于运动方式,对于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混淆不清,肃反的善后工作做的不好,有些是伤害了感情。

基层单位对知识分子的工作,存在很多缺点。对农村牧区广大知识分子(小学教师、农、牧、林、水利、卫生技术人员、民间艺人)的工作,还未引起领导应有的重视,政治待遇和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困难还未很好地解决,因而,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隔阂,影响着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

3、正确地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贯彻执行,对于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有些人对这一方针认识不足,他们怕贯彻执行后天下大乱,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泛滥,怕马列主义思想得不到胜利,怕不好领导。有的人拥护这个方针,但怕鸣、放以后,记账、挨整。这些都是不必要的。

①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是愈辩愈明的。经过辩论才能发展,才能为更多的人掌握。而且只有经过“放”和“鸣”,讨论和辩论,才能辩别是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让放,不让鸣不一定解决问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思想,是客观存在的,放出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让明放,而暗放起来,结果更不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独立思考,提倡自由辩论的,只要认为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就可以大胆地放和鸣,真理不能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作为衡量的标准,往往少数人的意见是真理,大多数的意见并非真理,只有经过争辩,经过实践,才能分清。思想认识错误是难免的,经过争鸣,才知道是错了,这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②有人认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只有在内蒙一级才可以执行,下级不能执行;在知识分子中可以,在大老粗中不可以;有的同志担心有人借口这个方针,发展自由主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科学、艺术的方针,不应该分上面和下面。文学创作中应贯彻,民间文艺也应贯彻,科学研究也应贯彻;科学普及也应贯彻。这个政策的目的,是用说服的方法,用自由争辩的方法,而不是用粗暴的方法,向知识分子进行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促进我国的科学、文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迅速的发展起来。

但贯彻这一方针与不执行政府的法令,不遵守组织纪律,不执行党的政策的自由主义,无组织无纪律,违法乱纪等毫无共同之处。农民不交公粮,那不是什么争鸣的问题。

③在内蒙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必须从内蒙的情况出发。

在文艺工作方面,应通过百花齐放继承与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艺遗产,创造新的社会主义的民族文艺。自治区内各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艺遗产,其中有的是各个民族独特的,也有几个民族在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发掘、整理和提高这些遗产,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克服不肯认真学习与研究民族文艺遗产的错误思想。抢救将有失传危险的流传在人民中间的口头文学、歌曲、舞蹈。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纠正他们对民间艺人的粗暴限制,积极培育民族文艺工作干部,创造新的社会主义的民族文艺。

在大力开展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工作中,当前作品不多,特别是蒙文创作太少,题材、体裁不够广泛;对新作品很少有人进行评论,作者与理论批评工作者,都有些顾虑等状况,必须扭转。

在科学研究方面,要结合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人认为内蒙没有科学研究与“争鸣”的条件,认为知名学者少,没有设备,缺乏资料。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内蒙在工、农、牧、林各方面有广泛发展前途。所以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在科学研究不一定都研究更深的东西,脱离现实情况。我区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从现有的水平,熟悉的课题,设备条件、资料出发,逐步提高逐步充实和积累;结合内蒙古实际,重点研究自治区和国家所需要的课题。因此在人力物力上首先要保证这些课题的研究。除此以外,各高等学校,研究机关和业务部门,也应支持一般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向科学进军活动。但这些应力求结合工作业务,结合教学以改进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④提倡知识分子学习马列主义和工农群众接触。在各种实际工作中锻炼,这是毛主席指出的知识分子自动改造的道路,同志们之间要善意帮助,个人要有自觉。

知识分子具备入党条件本人要求入党的应当解决。

内蒙知识分子有外来、本地、民族的区别,有青年和老年,高级与一般,进步与落后,党与非党的区别,因此,知识分子之间的团结很重要。本地的知识分子应当欢迎外来的知识分子,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外来的要看到内蒙发展的远大前途,安心在内蒙工作,耐心培养新的和本地的知识分子。

⑤中小学毕业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求升学的多,学校招收的少。今年全区初中毕业生有10300多人,学校仅能招收3500多人。因此要十分注意这个问题,要向学生和向他们的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不能升学的原因,要求不能升学的学生参加劳动生产,或组织自学。

全国今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为26.8%,我区为34.4%,这说明中央给少数民族地区很大的照顾。我区汉族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30%,蒙族为50%以上,其他各少数民族学生升学率都超过汉族和蒙族学生升学比例。这是党和国家照顾少数民族的具体表现。

(五)党与非党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问题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非党的问题,是马列主义政党任何时候都十分注意解决的问题。是关系着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革命实践的根本问题。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在他们的著作里一再明确的阐述:工人阶级、劳动群众的解放是自己的事情。说:生气蓬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本身的创造物。说:单靠先锋队是得不到胜利的。说:只有深信人民的人,钻进人民蓬勃创造力源泉里的人,才能得到胜利和掌握政权。一直要求党员“深入群众”,“更密切的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的这些原则,一向注视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的正确解决。在革命的实践斗争中,并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统一战线的政策,与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这是引导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前进的根本原因。

(2)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成长、发展来说,也是我们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各个时期正确地处理了党与非党关系的结果。

在自治区运动联合会时期,我们把内蒙古人民要求民主自治的愿望同党的民族政策结合起来,正确地处理了党与非党的关系问题,团结了所有赞成和不反对民主自治的各阶层人民,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后,我们采取了广泛团结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和调整各民族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的各种政策,正确地处理党与非党的关系,团结了广大人民,进行了民主改革,恢复发展了生产,改造壮大了军队,积极参加了反美、反蒋的解放战争,保卫了内蒙古民族的区域自治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恢复发展自治区的经济、文化建设,逐步实现统一的区域自治,进行自治区的计划经济建设等,以及在这些时期所进行的各项工作中,都十分注意贯彻执行了正确处理党与非党关系和调整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关系的各项方针、政策。可以说,现在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一样,党与非党的关系比任何时候都要好,都要密切。正由于有了这种好的党内外亲密团结,共同合作的关系,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建设事业才能得到迅速发展;也才能有今天这样一个条件开诚相见,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调整、解决相互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在新的基础上,新的形势下的党与非党的关系是应更加团结,更加亲密的。这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

(3)党与非党的关系,是人民内部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党员干部与非党干部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非党的关系问题,应该从今天新的形势出发,提高到毛主席指示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高度。不这样,就是思想落后于实际,不可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

(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为了更好地团结和帮助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民主人士,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更加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的根本方针。

(5)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民族成份与经济形态复杂,还有其他历史的、社会的各种原因,各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虽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城乡阶级关系面貌根本改变了,牧区阶级关系也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上述情况,还影响到各个方面,这种情况也反映到干部之间的关系上。这就是各民族干部、新老干部、知识分子、工农干部、老年干部、青年干部、农区、牧区干部等等。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建设的需要,已经有大批的区外干部来内蒙古自治区工作,这就又发生了本区干部、外来干部之间的关系问题。无论那种干部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群众,党与非党干部的关系问题,应当正视这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各民族群众经过历史上多年来的交往互助和共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各民族干部特别是蒙汉干部,在党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10多年或几年以上的团结斗争,共同生活、学习,建立了兄弟般的亲密关系,大家都珍贵这种关系。

还有一种情况是:各民族群众和干部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经过了长期的共同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锻炼,大家都有显著提高,都有显著进步。

忽视以上情况的任何一方面,都会使相互关系受到损害。

(6)当前,在党与群众,主要是党与非党干部间存在的问题,亦就是存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上的宗派主义。有的是世界观上有问题,群众观点薄弱;有的是不以团结广大的各民族人民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有的是在党成为执政党的形势下,产生了一种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的思想情绪和官僚主义作风;更多的同志是对非党干部,经过这么多年来的锻炼,已取得的显著进步和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在全国和自治区的政治形势和任务已经发生的变化下,如何学会同非党干部相处共事,更好地团结广大干部,从而更好地团结各族人民,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自治区,缺乏必要的自觉。

这就是党与非党干部关系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次会议上揭发的许多事情,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党与非党干部关系方面存在这些问题的结果,不仅不能充分发挥非党干部的积极性和建设祖国,建设自治区的应有作用,反而使这种积极性受到挫折,作用被压抑,使相互关系受到损害,十分不利于我们共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7)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非党干部的关系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这种关系处理好了,摆正了,大大有助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处理。

(8)正确处理党与非党干部的关系问题,首先在于克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负责干部思想作风上的宗派主义倾向:

1、全体党员要提高正确处理党与非党干部关系的必要性的自觉;要认识党员只有团结非党干部的责任和义务,绝没有排斥非党干部的权利,处理一切问题必须从团结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群众出发。

2、要创设条件,并真正使非党干部作到有职、有权、有责;处处要尊重非党干部,要开诚相见,要虚怀若谷,要向非党干部学习。

3、那种认为内蒙古自治区没有民主党派的地方组织,无需贯彻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认识是错误的。在内蒙古自治区还有不少的民主党派的成员,民主人士,必须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应作用,使他们能够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来监督帮助我党改进领导工作,紧密地团结各民族的广大干部来积极地建设祖国和自治区。这样就是贯彻执行了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此相违背,就是违背党的这一方针的。

4、要创立非党干部向党的领导畅所欲言地展开批评,提出建议的场合和环境。这一次会议,应该说是一次良好的开端。以后的人代会、政协会,机关、团体的行政会议,工作人员会议,以及其他各种会议,都要贯彻这种精神,提倡这种风气。

5、为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整风决议,开展整风运动,改进和提高领导,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

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整风的开始。非党同志给我们提了很多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对整顿我们党的作风很有好处。希望非党同志继续积极地帮助我们党整风。

来源:《毒草集——乌兰夫反革命言论选编:第二集(1955——1964)》,呼和浩特革命造反联络总部批斗乌兰夫反党集团联络站编印,196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