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苏州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少奇

将来人民公社建立后,每个公社都办起工业来了,县里也办了工业,那时人民需要我们大、中城市干些什么?这个问题你们考虑过没有?现在公社的工业没有基础,你们搞钢铁,搞抽水机,搞布匹、毛巾等东西,送到农村里去很有销路,反正样样都要。将来再过几年,公社和县里的工业办好了,他们自己能生产东西,就不要你的了。譬如缫丝,许多公社自己栽桑树、养蚕,自己搞缫丝机缫丝,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茧子老远的送到无锡来?以后,象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常州等大、中城市都应该考虑人民需要你干些什么?各县、各公社能办的,你们就不要办了,人民需要你们办些他们办不起来的事情。假使人民不需要你办的你硬要办,要你办的你又不办,人民就会对你有意见,就会革你的命。

你们调农民来炼钢铁,一个省都有几百万,一个基地也有好几万,他们来了就集中在一起,没有工资,也不带家属,搭个棚子睡在炉子旁边,干得很带劲。我看,倒是这种工人进步些,他们头脑里的共产主义思想还多些,我想,能不能反过来,把他们当作正式工人呢?是不是由此就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劳动制度来呢?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以后新建的工厂,就和现在炼铁一样,由公社里调人出来。现在搭个棚子一声号召,就可以动员几万人、几十万人上山开矿炼铁,条件那末坏,生活那末艰苦,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干起来了。我们开个纺织厂,把房子宿舍都盖好了,要公社调几千、几万个小姑娘来作工,吃饭不要钱,基本菜不要钱,和在农村的公社里一样,生活不降低,还能学技术,你说他们肯不肯来?我就不相信她们不肯来。

炼钢铁不是短期的事,看样子势必长期的搞下去,在现在的基地上建立钢铁工厂。当然还是要把这些工人长期留下来,老搭棚子不行,要盖宿舍,要接家属住在一起,实行粮食供给制,再加一点津贴。如果这些新盖的工厂实行新制度,老厂还是保持老制度,到后来到底是谁影响谁?谁向谁看齐?是老厂照新厂办呢?还是新厂照老厂办?我看,势必是老厂要跟着改,老厂要学新厂的样。我们要搞出一个新的样子来,老厂的工人假使不愿意来,我们也不—定要他们,我们就从公社里调新的人来干,将来看看,到底谁干得有成绩,到底那一种制度好?大家可以比赛嘛,我就不相信,新厂比不过老厂,拿供给制的工人比不过拿工资的工人。

将来工厂的工人和农民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全国就是一个大公社,工人、农民的生活待遇就应该差不多。当然,工人和农民稍微有些差别还是合理的,但差得太远就不合理了,目前当然不是说全部不合理,但有若干部分是不合理的。公社里动员出来炼铁的,晒盐的,采矿的,修水利的都应该看作是工人,这不是降低工人现有的水平,而是为了要力求更合理些。一个家里哥哥上山去炼铁,工作很艰苦,拿的钱少,妹妹去工厂纺纱,作的活很轻巧,拿的钱反而多。这就是不全理,不合理就一定会有矛盾,有意见。

新办的厂采取新的劳动制度,这是一个方向,但各地的具体办法可以不一样,到底怎样实现这种制度,还有待研究和试验,这问题暂时不要拿到工人中去讨论。

小商小贩是否多了一点,社会上不需要这么多的小商小贩小店铺子。以前是照顾性质的,已经照顾了这么多年,还嫌不够,还要反对我们,这就不对了。应该和他们讲清楚道理,分析形势,说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转到生产单位去。以后一个地方有一两个商店就够了,要那么多铺子干什么?现在要趁这个劳动力紧张的机会,组织这些小商小贩快快转业。

劳动力紧张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劳动力紧张我们工作困难些,但是基本上要把它看作是一件很好的事。劳动力多余倒是不好的。一九五一年我来苏州时,就是有很多人没有事作,那种情况不好,我们要利用劳动力紧张作好五件事:(1)人人参加体方劳动,(2)从家务劳动中把妇女解放出来;(3)技术革命,工具改革;(4)改变社会和工厂的劳动组织;(5)发展多面手,提高技术水平。

劳动力紧张是暂时的现象,过几年就不那么紧张了,可以实行六小时工作制,农业生产不要那末多劳动力,就可以作别的事情。当然,我们对外宣传不要说紧张是暂时的现象,免得让那些懒汉坐享其成。

苏州地委的××刚才说,农民对吃饭不要钱这个制度非常拥护,农民说“一个心思放下来,一个心思又来了”,这两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前一个心思是农民几千年来都担心吃不饱,现在宣布吃饭不要钱,等于把几千年的重担子放下来了。后一个心思是想怎样把生产搞好,不然怎样对得起共产党。

有人担心,吃饭不要钱,是不是会出懒人?苏州的事实说明,吃饭不要钱,不是工作马虎了,而是工作得更好了,劳动效率提高百分之三十,出勤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当然少数的懒人还是有的,对这种人我们有办法治他,最好的办法是不给他饭吃。列宁说过,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对于懒人就要这样,他没得吃只好劳动。对多数人来说,吃饭不要钱,干活更有劲,不是做得少了,而是作得更多了,不是作得更坏,而是作得更好了。这是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提高的表现,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标志。列宁说:“共产主义的劳动就是不要报酬的劳动,是没有定额的劳动”。不管你钱多钱少,不管你规定什么定额,总是作得那么多那么好。这就是共产主义的道德面貌。只有当劳动成了社会全体人民的普遍的生活习惯,这时候才能产生共产主义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

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物质生产极大的丰富,人民觉悟提高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并且要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三个差别;消灭资产阶级法权制度的残余,到那时,就实现了共产主义了。但是不是要等群众的觉悟提高到那种程度,等各方面的条件全部成熟后再宣布实现共产主义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在有条件的方面先实现共产主义,一边实现,一边来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这也是互相促进。譬如我们先宣布吃饭不要钱,群众就得到很大鼓舞,共产主义的觉悟就提高了一步,工作不是更坏了,而是更好了,少数的懒人在群众中很孤立,很没有道德,很臭,人人都瞧不起他,在这种压力下,懒人也势必会得到改造,势必去参加劳动。

对那些资产阶级和他们的家属,他们现在拿定息,手里有钱,当然不愿意参加体力劳动,但我们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劳动,我们干部和劳动人民都干起来了,他们也就孤立起来了,慢慢也会跟着来劳动了。

你们想过没有?农民吃饭不要钱,乡干部怎么办?常熟白茆乡的乡党委书记一月拿五十三块钱,在干部食堂吃饭,他的老婆是社员,在社员食堂吃饭,这就不太合情理,我说夫妻俩个还是要在一块吃饭嘛。农民吃饭不要钱,拿供给制,乡干部势必要跟农民走,乡干部一改,县干部,地委干部,省一级的干部一直到中央也都要跟着改;地方上改了,军队也得改。我看我们不改就站不稳,五亿多农民就会起来革我们的命。我们与其让大家革我们,不如我们先自觉地来革。

现在我们就要向农民看齐。标兵在什么地方?是干部?是工人?还是农民?恐怕标兵还在农民那个地方。农民作标兵,各县各地都要按当地农民的标准,有些地方搞得好的就多拿些,搞得差的少拿些。不但在省与省之间,各县之间,各公社之间都可能有些差别,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差的太多了也不好,富裕的地方要拉平,差的地方要提高,能保持合理的差别就好。

来源:

原载人民出版社资料室《批判资料: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集》(1948.6—1967.7),一九六七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