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我国的面貌,并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无论在哲学方面、政治经济学方面、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方面,他都有重大的创造性的发展。在文学艺术方面,毛泽东同志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具有了完整的系统性,高度的科学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不同阶级、不同立场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拥护的,这是大多数。一种是反对的。还有一种是低估它的,这种人也不少。拥护的人当然是认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意义的,但认识的程度也可以有所不同。反对的人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怀着刻骨的仇恨,他们为什么那样憎恨它呢?这是因为他们从阶级本能上感觉到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十分锐利的武器,它对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世界观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想要取消毛泽东文艺思想。他们简直恨透了它。胡风分子咒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图腾”,说“它能屠杀生灵”。但他们知道公开反对是很难的,所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像胡风那样,教他的党徒们采取表面上顺着它而实质上反对它的办法。另外一些人则拼命地想办法来修正它,使毛泽东文艺思想符合于他们的资产阶级观点。右派分子徐懋庸、秦兆阳等人就是这样做的。徐懋庸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十五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过了时的纪念》,就是典型地修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文章。徐懋庸竟然在纪念《讲话》的文章中公然宣传人性论,宣传对人民自己也要暴露,也要讽刺。《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中,有一则按语讲得很好,按语说:有些人“抱着资产阶级的文艺观点,所以不能认识这个讲话的重要性。但是,张中晓这个胡风分子,凭着他的反革命的敏感,却深深地了解这个讲话在全国解放以后会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掌握群众,并对各种反动的文艺思想起摧毁性的作用,所以他们就急于想阻止和破坏这个讲话的影响的扩大”。这段按语把为什么有些人那样反对或企图修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道理讲得很清楚了。
事实证明,毛泽东文艺思想使我们的文学艺术出现了一个完全新的面貌。解放以后的十年来,我们的文艺工作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就是由于我们执行了党和毛泽东同志所制定的文艺方针,保卫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就是由于毛泽东文艺思想越来越广泛地掌握了群众,首先是在文艺工作者当中大多数人接受了毛主席的文艺思想。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原因。
毛泽东同志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呢?对这个问题,我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只能说一点自己在学习中的感觉和体会。如果有错误,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要说明毛泽东同志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就不能不先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艺思想做一个最粗略的叙述。这方面我读的东西很少,不但不可能说得很完全,还可能有理解错的地方。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成熟的时代。巴黎公社表现了无产阶级冲天的革命精神,但是很快就失败了。用列宁的说法,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性已经衰亡,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性尚未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什么真正的无产阶级作家。同马克思、恩格斯同一时期活动的,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好评或者和他们有直接来往的,大概是这样一些作家:一种是巴尔扎克这样的作家。巴尔扎克的文学活动比马克思的活动早,但在1850年巴尔扎克逝世以前,马克思已经开始他的革命活动和著作活动了。马克思、恩格斯称赞过巴尔扎克,因为巴尔扎克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支配一切的规律。巴尔扎克用形象、用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件揭露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科学的语言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象。但我们知道,巴尔扎克不是无产阶级作家,他是站在惋惜贵族灭亡的立场上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和丑恶,又证明贵族社会灭亡和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必然性的。第二类作家,可以说是革命民主主义者或者是带有社会主义幻想的民主派作家,如海涅、乔治·桑等人,马克思和海涅有很好的感情,也很推崇乔治·桑,马克思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同情劳苦人民,他们对社会上的不平现象表示抗议。当然,他们也不是无产阶级作家,像海涅就是不理解真正的共产主义的。第三类作家的时代比较晚一些,主要是和恩格斯交往的。如明娜·考茨基(考茨基的母亲)、哈克纳斯等人,她们自称为社会主义者,实际上是一些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者,她们同情工人,但并不真正认识工人、了解工人。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所处的时代,由于当时还没有什么真正的无产阶级作家,同时还由于那时的文学作品“主要地是供给资产阶级圈子的读者”(恩格斯)看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那时只能提出下面的一些主张和要求。
第一,他们要求文学作品“真实地描写现实的关系,打破对于这些关系的性质的传统的幻想,粉碎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引起对于现存秩序的永久性的怀疑”,如果能够这样,这就是一部有益的作品,这部小说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了(恩格斯)。当时他们对大多数作者只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同这种观点相联系,马克思对于当时德国的一些所谓“真正社会主义者”的诗歌是非常反感的,因为那些所谓“真正社会主义者”,其实是一些小资产阶级作家,他们的诗歌,实际上是在粉饰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他们要求作家反映工人阶级的生活。恩格斯提出,“工人阶级对于压迫他们的环境的革命的反抗,他们想恢复自己的人的地位的紧张的企图……可以在现实主义的领域中要求一个地位”,因为工人阶级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斗争已经“属于历史的一部分”了,恩格斯认为他们的斗争应当在现实主义的文学中有所表现。
第三,他们进一步要求文学作品不但要反映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而且应该正确地表现工人阶级,不应该把工人阶级描写成消极的群众,不但不能自己救自己,甚至也不企图自己救自己。认为解放工人阶级是工人阶级本身的事业,既不靠什么神仙上帝,也不靠什么英雄豪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和一切空想的社会主义者、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主要区别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情工人阶级,却不相信工人阶级能够自己解放自己,他们是想从外面或者从上面来解放工人阶级。恩格斯不满意哈克纳斯的作品,就是因为她把经历了几十年斗争锻炼的工人阶级描写成完全是消极的群众。恩格斯认为,尽管还有许多落后的工人,但从整个的时代环境来说,这种描写就是不典型的了。
马克思、恩格斯在文学艺术方面发表了很多宝贵意见,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和学习,他们对未来的无产阶级文学表示了热烈的期望,这对后人也是极大的鼓舞。可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还不可能提出“无产阶级文学”的口号,更不可能明确地提出文学的党性的原则。这只有到了列宁的时候才有可能。列宁的有名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奠定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思想基础,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口号,提出了文学的党性的原则。
《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这篇文章是在俄国1905年第一次革命以后写的。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这个时候,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大大向前发展了。1905年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个严重的打击。虽然革命没有胜利,但当时俄国的情况正如列宁所说的,是革命固然还没有力量战胜沙皇制度,而沙皇制度也已经没有力量战胜革命了。这篇文章一开头就说:“十月革命(指1905年十月的全俄政治罢工——引者)以后在俄国造成的社会民主党工作的新条件,使党的文学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这所谓“新条件”,除了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外,还由于沙皇政府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对人民实行改良,给了人民一些出版、结社的自由。过去“存在着非法报刊和合法报刊的区别”,“一切非法的报刊都是党的报刊”,现在,党的报刊已经可以合法出版了,因此列宁指出,文学必须有鲜明的党性,才不致于同那些含含糊糊的、不彻底的东西相混淆。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列宁第一个提出了文学应当成为党的文学。列宁说:“这个党的文学的原则是什么呢?这不只是说,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应当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社会民主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文学事业必须接受党的监督。列宁在这篇文章里很好地驳斥了资产阶级所谓“创作自由”的论调。他说,第一,资产阶级作家、艺术家不可能离开资产阶级出版家而自由,不可能摆脱对于钱袋的依赖,对于收买的依赖,对于豢养的依赖,他们所说的“创作自由”不过是一种欺骗。其次,作家有写他愿意写的任何东西的自由,但是党也有“赶走利用党的招牌来鼓吹反党观点的人”的自由;你有言论自由,党有结社自由,有保护党的纯洁性的自由。同时,列宁说明了只有无产阶级文学才是真正自由的文学,因为它是有觉悟的分子自愿为劳动人民服务而创作的文学,是为千百万人民服务的文学;是摆脱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束缚的文学。列宁还指出,主张党的文学,决不应该抹煞个人的创造性;决不能把无产阶级党的事业的文学部分同无产阶级党的事业的其他部分刻板地等同起来。
列宁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他在同德国女革命家蔡特金的谈话中,明确地指出:文学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为千百万劳动人民服务,必须为他们所了解和爱好。他说:“难道当工农大众还缺少黑面包的时候,我们要把精制的甜饼干送给少数人吗?”他认为,一定要把文学艺术送到群众中去,并且要把最好的艺术送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人和农民,理应享受比马戏更好的东西。他们有权利享受真正伟大的艺术。”
还有,大家知道,列宁提出了关于两种文化的学说。列宁指出,“每一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一种是“俄罗斯神甫的和资产阶级的文化”,一种是“大俄罗斯的民主派和社会民主派的文化”。他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吸收和改造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必须是党的文学艺术,必须为工农群众服务,同时,要正确地对待文化遗产。这就是列宁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很明显,到了列宁,已经明确地建立起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党性和群众性的思想了。伟大的苏联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正是列宁早年的主张和要求的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
毛泽东文艺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的文艺思想,这集中地表现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产生的。一方面,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在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另一方面,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空前壮大,工人阶级不但有了自己的武装,而且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大批作家艺术家到了根据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新的群众、是新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作家艺术家们是去表现新的群众、新的思想、新的感情,为新的群众服务呢?还是继续表现他们所喜爱的旧人物、旧思想、旧感情,投合旧的读者呢?这就是当时摆在作家艺术家面前的问题。许多作家艺术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仍然抱着旧的世界观、旧的思想感情来对待群众,对待文学艺术事业,这样他们就不能不同新的环境、新的群众和对于文艺的新的要求,发生尖锐的矛盾了。这个问题不解决,文学艺术就不能正确地向前发展,就不但不能为革命服务,反而可能损害革命。延安文艺座谈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召开的。
列宁提出了文学艺术必须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必须为工农大众服务。但是,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党的文学艺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为工农大众服务,列宁却没有来得及加以详细的阐明。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毛泽东同志的伟大贡献。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部最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科学文献,它给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最明确的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这样地丰富,我们每一次重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他的有关文艺的其他论述,都能得到新的启发,新的教育。因此,要在这个发言中说明他的全部思想是不可能的。我想,可不可以说,最主要的是解决了下面几个最根本的问题。
第一,毛泽东同志彻底解决了文艺和革命的关系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开始就说,开座谈会,目的就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同志发挥了列宁的思想,认为文艺应该“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是: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整个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它应该服从于革命的任务。这是最根本的原则。我们同资产阶级文艺家的最主要的分歧,就是他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用“为艺术而艺术”的招牌来掩盖他们的政治目的,我们则公开地主张为革命而艺术。既然文学是党的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它就当然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否认文艺事业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就必然会拒绝党对文艺的领导,就会像王实味一样,认为不是政治领导艺术,而是艺术领导政治,或者像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一样,认为“艺术和国家之间”存在着什么“对抗性的矛盾”。
毛泽东同志又指出,文学艺术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如果连最广义最普通的文学艺术也没有,那革命运动就不能进行,就不能胜利。”这就是说,文艺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部分,而是对革命事业,对全部机器起推动作用的、积极的一部分。正因为这样,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从来就是非常重视文艺工作的,这不是由于个人的爱好,而是因为文艺对广大群众有极大的影响,对革命事业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它是正确的,就可以起好的作用,如果走了错路,就可以起坏作用。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衡量文艺作品必须以政治标准为第一,他说,“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这二者的关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政治标准第一,就是说对于文艺作品首先要看它对革命事业有利还是不利。如果你承认文艺是为革命服务的,就必然会承认政治第一的批评标准。否认政治第一的批评标准,实质上就是否认文艺要为革命服务。
第二,毛泽东同志解决了文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也发展了列宁的思想。正如列宁所说的,过去的文学是“作家写,读者读”,旧时代的作家既不考虑要不要表现工农群众的问题,也不考虑自己的作品是不是为工农群众所接受的问题。但是,无产阶级文学就不能不考虑这个新的问题了,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你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都不同了。毛泽东同志明确地解决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他的讲话的主要部分。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主要的有这样一些方面:就是作家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就是要努力去表现工农兵;就是要加强工农兵的同心同德,而不是使他们离心离德;就是要引导人们接近工农兵,而不是离开工农兵。如何为工农兵服务,就是通过普及和提高的正确结合来达到服务的目的。毛泽东同志辩证地规定了普及和提高之间的正确关系: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普及也好,提高也好,都是为了给工农兵大众服务。既为工农兵今天的需要服务,又为他们明天的需要服务。片面地强调提高忽视普及是错误的,是脱离群众的,只注意普及而忽视提高也是不应该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普及的可能”,而同时,“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在不断地提高着……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同时,毛泽东同志又指出,要为广大群众服务,也要为群众中的干部服务,他们虽然是少数人,但他们是群众的干部,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为干部,也完全是为群众,因为只有经过干部才能去教育群众、指导群众”,所以,这种“干部所需要的提高”就是“间接为群众所需要的提高”,“忽视这一点是错误的”。
在解决普及与提高关系的同时,毛泽东同志也解决了专门家与普及工作者以及专业创作与群众业余创作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应该尊重专门家,专门家对于我们的事业是很可宝贵的。”但是专门家应该联系群众,注意群众的墙报、通讯文学、群众歌唱、群众美术,“一方面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一方面又向他们学习”。如果把自己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系列的规定,正确地解决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办法和道路。
第三,毛泽东同志解决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同志根据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很好地解决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问题。首先,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源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生活的反映,“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所以,文学艺术决不能够离开生活,从古人的作品和外国人的作品去“硬搬和模仿”。其次,“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而生活通过人们的头脑反映出来,不可能不受他的世界观和思想立场的影响。每一个人的头脑里都反映生活,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正确地反映生活,只有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想立场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反映生活。所以,毛泽东同志说,“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同样的人民生活,在反动的作家的头脑中反映出来,就不会是革命的文艺,而是反革命的文艺。再其次,既然文艺作品是人民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那就是说,必然要经过作家的分析、选择、判断和概括。因此“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种反映不可能是纯客观的,而是经过作家的选择、分析和判断的。因此,反过来,文学艺术又能够对生活起推动、促进的作用。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文艺从生活中来,同时文艺又比生活更高,因此能够反过来影响生活、促进生活。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对于文艺和生活的关系的基本看法。
第四,毛泽东同志很好地解决了作家和群众的关系问题。要解决文艺为革命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要正确地反映人民的生活,最根本的关键,就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同群众结合,在同群众结合中改造思想,同时又取得创作的源泉。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毛泽东同志指出,作家艺术家只要下定决心,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长期深入革命斗争,同群众打成一片,理论与实际反复结合,就能收到改造旧思想,建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效果。毛泽东同志指出了作家艺术家联系群众、改造思想的光明道路,这是一项极重大的贡献。关于这一点,我国很多作家都有深切的体会。既然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是一种完全新的文学艺术,它的思想观点,它的描写对象,它的服务对象,都同旧时代的文学艺术不同,作家、艺术家就不能按照旧时代作家、艺术家的老路子走了。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
第五,毛泽东同志解决了文艺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无产阶级文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必须在旧有的传统的基地上建立起来。毛泽东同志发展了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首先要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文化遗产中既有民主性革命性的东西,又有封建性反动性的东西,我们应该“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对于传统,应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研究,给它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既反对割断历史,不要传统,又反对颂古非今,拜倒在传统面前。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的新文化;是为了革新和创造,而不是因袭守旧,让传统来拖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是引导人们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毛泽东同志用“推陈出新”这一句话,最概括、最生动地表现了批判、继承和革新、创造的辩证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要我们批判地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有用的东西,但是学习了外国的东西,必须使它同我们民族的东西相溶合,使它具有民族色彩。文学艺术和某些技术科学不同,技术科学的对象是自然规律,而文学艺术是表现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它就不可能不带民族的特色。我们的文艺必须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民族的风格,要“标新立异”:标民族之新,立民族之异。这样才能为人民所喜爱,又为世界文化作出了我们民族的独特贡献。
总之一句话,从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从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一切盲目崇拜外国、盲目崇拜古人的思想都是极其有害的。
上面所说的几点,我认为是文学艺术上面最根本的问题,这些根本的问题,毛泽东同志都极其正确地、全面地、系统地、辩证地加以解决了。
全国解放以后,十年来,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毛泽东同志又继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文学艺术战线上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解放以后,文艺界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从《武训传》的批判开始,《红楼梦研究》批判、胡适思想批判、反胡风的斗争、反对丁陈反党集团的斗争、文艺界反右派斗争,以及反修正主义的斗争,根本问题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许多同志根本不能辨别什么是革命的,什么是反动的,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应该歌颂,什么应该反对。全国解放刚一年多,毛泽东同志就注意到了思想领域内两条道路的斗争问题。但是,文艺界许多同志没有充分认识文艺界这一连串思想斗争的意义,没有认识到这是整个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的一部分,是文艺思想上谁战胜谁的斗争,是要无产阶级文艺还是要资产阶级文艺的斗争,是用什么思想去培养文艺队伍的斗争。只有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斗争,才能够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才能够解放文艺界的生产力。正如周扬同志在《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中说的:这些斗争,“给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以致命的打击,解放文学艺术界及其后备军的生产力,解除旧社会给他们带上的脚镣手铐,免除反动空气的威胁,替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开辟了一条广泛发展的道路。”这个分析是十分正确,完全切合实际的。我们回想一下,在没有进行这些斗争以前,文艺界是一种什么情况。那时一些党员作家可以公开宣扬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可以公开反对党的领导。不少作家、艺术家不是力求同党靠拢,同人民结合,而是日益同党疏远,同群众隔离。一些青年作家一出来很快就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不少人在胡风、丁玲的影响下堕落下去了。而有些同志,对这一连串斗争实际上是采取了旁观的态度,他们对敌对的东西没有无产阶级应有的愤怒,对于胡风猖狂攻击党、攻击社会主义竟可以袖手旁观。他们自称老党员,是毛主席的拥护者,但眼看毛泽东文艺思想受到攻击诽谤却不起来斗争。他们根本忘记了自己是共产党员,应该起来保卫党的路线,保卫毛泽东文艺思想。也有另一些同志,他们参加过这些斗争,但不能充分估计这些斗争的意义,没有看到文学艺术工作的成就是同这些斗争分不开的,不经过这些斗争,文学艺术的生产力是得不到解放的。所以,有一些文章,在谈到十年来文艺工作成就的时候,对思想斗争的意义轻描淡写,略表几句,相反倒强调地反对思想斗争中的或读者讨论中的简单化和庸俗社会学的个别现象。我们不否认在思想斗争中特别是青年读者的批评意见中有过简单化和庸俗社会学的缺点,但是这不是主要方面,并且也是群众性的批评中一时不可避免的。可是按照这类文章的看法,今天的任务不是继续开展思想斗争反对修正主义,而是主要反对庸俗社会学。这是完全错误的。《文学知识》编辑部的《欢呼新中国文学的重大成就和发展》(见该刊1959年10月号)就是一篇典型的文章。这篇文章整个说来是歌颂新中国文学的成就的,但却根本忘记了我们的社会还有阶级矛盾,忘记在文艺界还有敌对思想存在,忘记了还要长期进行思想斗争,这是很危险的,这往往就是修正主义的根源,是极有害的。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里说:“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和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的影响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作为阶级的意识形态,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如果对于这种形势认识不足,或者根本不认识,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就会忽视必要的思想斗争。”解放十年来,正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进行了文艺战线上两条道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经过这样的斗争,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已经在文艺界基本上树立起来了。
第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发展学术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是无产阶级极端坚定的阶级政策。我们党在1956年提出这个方针,是由于:第一,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同时,经过了一连串的思想斗争,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已经树立了领导地位。第二,在人民内部还有资产阶级思想存在,还有意识形态上的阶级矛盾和其他各种不同的思想。对这些不同的思想,只有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让它们发表出来,经过自由批评,自由讨论,用说服而不是用压服的办法,才更有利于解决这些矛盾。第三,在完成了民主革命和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新的任务就是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为了适应这个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发展学术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最好的方针。
现在看得很清楚,这个方针,一方面是调动一切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各种文艺样式的作用的最好的方针,在这个方针下,各个文艺工作者都可以施展他们的才能,各种艺术形式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从各个方面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服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最好的方针。另一方面,这又是同资产阶级思想斗争的最好的方针。正如刘少奇同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一文中所说的:“我们采取这个方针,绝不是实行资产阶级的‘自由化’政策。而是实行无产阶级的极端坚定的阶级政策。实行这个方针……是为着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为着便利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战胜资产阶级,肃清它的影响,而不是容许资产阶级思想自由泛滥。”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我们认为只要阶级存在,只要还有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敌对思想意识,就会有资产阶级思想毒草。对于资产阶级思想毒草,与其压下去不准出来,不如让它们放出来然后锄掉,在斗争中锻炼群众的识别能力,锻炼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力量。事实证明,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并不是削弱马克思主义、削弱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而是锻炼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锻炼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第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这是随着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着人民大跃进的冲天干劲而提出的。在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以后,已经出现了一个空前未有的英雄时代。要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群众,新的生活,就不能不采取新的创作原则,新的创作方法。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来的。
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文艺界进行过一些讨论,周扬同志在《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载《红旗》1958年第1期)一文中,阐述了这个创作原则的根本要求,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我现在想就这个问题,特别是对革命浪漫主义的理解问题,说一说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
我以为,革命浪漫主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浪漫主义精神,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手法。这两者常常是相联系的,但又不一定非联系起来可。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可以用浪漫主义手法来表现,也可以不用浪漫主义手法来表现,比如鲁迅的一些作品,就是属于后者。
最主要的是要掌握浪漫主义精神。我认为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就是要看到生活里的新事物,要善于反映新事物,帮助新事物的成长。在今天来说,就是要善于看到生活中的共产主义新因素。列宁、毛泽东所以是伟大的革命家,是革命浪漫主义者,就因为他们始终能够看到人民生活中的积极的新生的东西,无论在怎样困难的环境中,他们总是对革命、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列宁的《卡·马克思致路·库格曼书信集俄译本序言》中有好几段话可以作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最好的说明。他说:要“学习那种决不因革命暂时遭到挫折而灰心丧气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谁把冷静地肯定客观情况的理论曲解为替现状辩护,以至于尽快地使自己去应付每次革命的暂时低潮,尽快地抛弃‘革命幻想’而去从事‘现实主义的’小事情,那他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就是说,要冷静地观察和分析客观现实,但不能因此而为现状辩护,不去看到可以改变现状的革命的、新生的事物。列宁接着说:“马克思就是在那些仿佛最平静的、如他所形容的‘富有田园风味的’时期,或如《新时代》杂志编者所说的‘极沉闷的’时期,也能够觉察到革命将临的气息,而使无产阶级觉悟到他们所负的先进的革命任务。”列宁在这里提倡了革命运动中的革命浪漫主义,反对那种为现状辩护的没有理想、没有远见的“现实主义”。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也是最高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有的人根本看不到星星之火,认为革命已经失败了,没有希望了。还有的人看到了星星之火,却不相信它可以燎原。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就是既能看到星星之火,又坚定地相信它可以燎原,并且积极地促进它的燎原。因此,我认为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所要表现的理想,不能是脱离现实的,它是从现实中来的,它是现实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首先从现实中看到了理想,否则,他的理想就是空洞的幻想。因此,我认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创作原则,而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外加点“理想”,外加点“浪漫主义”。正因为这样,这种思想才是有力量的,是有现实基础的,它才能鼓舞作者去热爱它,描写它,热情地促进它的成长和胜利。根据上面的认识,我认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主要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看到和反映生活中的新生的、革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第二,作者对这种事物要有高度的热情;第三,因此作品就能具有高度的强烈的鼓舞力量。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是革命浪漫主义的表现。根本脱离现实的空洞的幻想,是不能鼓舞人的。要掌握革命浪漫主义之所以困难,正在于它要求作家具有从生活中看到新生的、革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浪漫主义的作品往往采用更多夸张,更多幻想成分,更多神话色彩等等的表现手法。但不是说只有这些才是革命浪漫主义。一个作品如果没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即使怎样夸张,用多少神话,也不算革命浪漫主义。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有的有神话,有的没有神话,但每一首都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
要真正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有革命的世界观,要有和革命人民的密切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看到人民生活中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充分地体现到自己的作品中。
而要做到这样,根本的方法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同时要到群众中去,同群众结合,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到群众中去是不行的。但是,只到群众中去而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行的,那样并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种科学。从群众的生活中可能获得某些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观点,但不可能得到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列宁、毛泽东同志与之坚决作斗争的经验主义者,就是否定理论的。我们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不学习就可能被各种错误思想所俘虏。
总起来说,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多方面的重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伟大贡献,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毛泽东同志不仅从正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建立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科学,同时,又对资产阶级文艺思想作了最深刻最尖锐的批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实际上早已把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的主要论点彻底驳斥了。修正主义,就是用资产阶级观点修改马克思主义,抽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质、革命灵魂。尽管它经常用新的面貌出现,但是归根结蒂还是那几个主要的老论点。表现在文艺思想上,我觉得也像在政治上一样,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调和阶级矛盾,模糊阶级斗争,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巩固旧制度的目的。这是修正主义者的根本特点。文艺上的老修正主义者卢卡契的主要论点之一,就是歪曲列宁的认为不同社会制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平共处的原理,把它曲解为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可以和平共存,不要斗争。这种“思想共存”论跟王任叔(巴人)的“竞异求同”论是一模一样的,就是要同资产阶级在思想上“求同”“共存”。卢卡契认为自从列宁逝世以后,确定共产党的战略的主要矛盾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而是法西斯和反法西斯的矛盾,这就是要取消阶级斗争。美国共产党的叛徒白劳德也是这样主张的。为了要模糊阶级斗争,他们就提出了抽象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等等来代替阶级性、党性。所谓“人道主义”,就是博爱主义,就是毛泽东同志批判过的那种“人类之爱”。马克思说过,“博爱学派是最完善的人道学派”,他们主张对所有的人都讲“爱”。在今天,这就是资产阶级用来模糊阶级界限、取消阶级斗争的最大骗术,其目的是在“人道主义”的幌子下来保护反人道的资本主义罪恶制度。工人阶级作家,如果丢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跟着大讲其没有阶级性的人道主义,就是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投降。毛泽东同志早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深刻有力地揭穿和驳斥了人性论和所谓“人类之爱”等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第二,修正主义主张取消文学学术的教育作用,反对文学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取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把无产阶级运动变成没有革命目的的活动,这也是修正主义的主要论点之一。老修正主义者伯恩施坦就说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修正主义者取消革命的目的、就是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在文学艺术上,他们主张文艺不要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服务,文艺不应该有任何教育作用,这是一切修正主义者的共同论调。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纲领里就写着:“共产主义者联盟同时既反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的观点作任何实用主义的歪曲,也反对把科学艺术变成日常政治利益的手段。”他们把文学艺术为政治服务,诬蔑为“实用主义的歪曲”,贬低为“日常政治利益的手段”。其实,拒绝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就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秦兆阳说不要使文学艺术“成为某种政治概念的传声筒”,用意也是一样的。当年延安的王实味、萧军等人也反对文艺为革命的政治服务,他们攻击我们是功利主义者。胡风分子更恨透了这一点,张中晓的密信里说:“‘功利主义’,云云。这个标准压杀了真正的批评,压杀了新的东西”。毛泽东同志早就驳斥了这种论调,他说,没有那一种文艺是不为政治服务的,“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
第三,修正主义者一方面模糊阶级界限,调和阶级矛盾,使文艺脱离革命的目的,这样来帮助巩固旧世界,巩固剥削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对新社会、新制度,对革命人民,则怀着很深的仇恨,他们竭力丑化新社会,认为文艺的任务就是暴露,对革命、对人民、对新社会也要暴露,也要讽刺。其目的是挑起人们对新社会的不满,散布对新世界的悲观失望情绪,使人民丧失革命的信心。毛泽东同志对于这种所谓暴露黑暗的论调,作了彻底的驳斥。
很明显,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就对文艺上修正主义思想的基本论点作了最尖锐、最深刻的批判。现代修正主义是国际的现象,而且不仅是文艺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问题。在国内来说,只要还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存在,就会有修正主义思想。在国际上,有帝国主义存在,就会有一些意志薄弱的人被吓倒或被收买,成为修正主义的俘虏。十二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修正主义的国内根源。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则是修正主义的国外根源。”帝国主义现在采取两种方法:一方面制造战争空气,恐吓人民,一些胆怯的人便被吓倒,在人民中散布和平主义的幻想。另一方面采用收买的方法,给你议会的位置,给你高工资,制造工人贵族。还有,给你什么奖金等等,这也是一种收买。而有些人不能抵抗这些,不懂得“当敌人称赞你的时候,就需要更加警惕了”这个道理,相反,却把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赞美当作光荣,这就十分危险了。无论在国际上或在国内,现在都有产生修正主义思想的根源。毛泽东同志指出:“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今天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是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重大斗争。
和在政治上反对修正主义一样,我们在反对文艺上的修正主义思想的时候,也要很好地掌握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战胜文艺上的修正主义思想的最好的武器。
这就是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的极其粗浅的认识。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志们加以批评。
现在,我谈谈文艺工作者学习毛泽东思想,彻底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为创造社会主义文艺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方针和措施,现在的问题是,作家艺术家如何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来建设和创造社会主义的文艺,因此,改造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建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修正主义者最反对的,就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他们总是举出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做例子,证明作家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来,甚至认为世界观愈反动,作品就愈伟大。从匈牙利的卢卡契起,到中国的胡风、南斯拉夫的维德马尔,都拿这两位大作家来做他们的武器。因此,必须把这个问题弄弄清楚。
首先我们要看到,社会主义文学同社会的关系跟旧的文学同社会的关系已经根本不同了。旧的文学如果最概括地讲有两种:一种是歌颂和保护旧制度的,这是反动的文学。一种是揭露和批判旧制度的,这种文学所以有进步意义,主要就在这里。正如高尔基所说,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所以有价值,是因为那些作者是资产阶级的“浪子”,他们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罪恶,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瓦解的过程。它们对旧社会、旧制度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永久性的怀疑。社会主义
批判旧社会、旧制度,是可以站在各种不同的思想立场来进行的。当然,最进步的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但是,许多作家是站在资产阶级开明分子的立场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有的是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甚至有的是站在贵族的立场来批判的。《共产党宣言》中讲得很清楚,有各种社会主义者,他们都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有“封建的社会主义”者,虽然他们“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进程”,他们的批判是“半是哀怨,半是讥讽;半是过去的余音,半是未来的恫吓”;但有时候“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判刺中资产阶级的心”。还有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作家,“他们虽然站在无产阶级方面反对资产阶级,但是他们在批评资产阶级制度的时候,总是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来衡量资产阶级制度,他们在维护工人事业的时候总是从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出发。”列宁讲的很好,有两种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种是“要取资产阶级而代之的那个阶级”即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进行的批判,另外一种是“被资产阶级所取而代之的那些阶级”对资本主义进行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所以对于旧时代的作家并不发生改造世界观的问题,各种不同世界观的作家都可以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当然,只有站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立场,才能作最彻底、最正确的批判。)巴尔扎克是一个保皇主义者,他对贵族有深切的同情,他自己就想冒充贵族,他正是站在贵族的立场揭露资产阶级这个暴发户的庸俗和丑恶的,他的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深刻地揭露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虽然讨厌资产阶级的庸俗和丑恶,却看出了这个新的势力必然要起来代替贵族,所以,他的作品是对于封建贵族必然要灭亡的挽歌。巴尔扎克相当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他的作品有价值。托尔斯泰是站在家长制的小生产者的观点来揭露资本主义的灾难的,他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不是要求实现社会主义”,而是要“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的小农的社会制度”。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因为他既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革命情绪和革命要求,又反映了大部分农民还不够觉悟的状态,他们不是用革命斗争,而是幻想用哭泣、祈祷、请愿来实现自己的要求。列宁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作品作了最深刻的科学的阶级分析。他说得很清楚,托尔斯泰不能成为“生活的导师”,因为他的“对恶不抵抗”的学说是反动的,是不能引导人们前进的。列宁讲得很好:“俄国人民只有在懂得他们不应该向托尔斯泰学习求得较好的生活,而应该向托尔斯泰所没有了解其重要性的那个阶级、向唯一能摧毁托尔斯泰所憎恨的旧世界的那个阶级,即是向无产阶级学习的时候,才能得到解放。”
社会主义文学既然要保卫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而作家艺术家却不是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却没有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修正主义者正是不承认这种关系的根本改变,所以必然得出两个结论,就是:(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任务仍然主要是揭露,是批评新社会,攻击新社会,而不是保卫新社会。秦兆阳的主张就是这样。(二)作家艺术家用不着改造思想,也不要有什么共产主义世界观。他们要今天的作家们以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为榜样,世界观落后或反动也不要紧,甚至认为世界观越落后越反动越好。这当然是很荒谬的。这是因为他们不承认社会主义的文学同社会的关系已经跟旧的文学同社会的关系根本不同了。
改造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文学家、艺术家,不能没有共产主义世界观。在今天,所谓世界观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民主主义者还是共产主义者的问题,是革命的同路人,还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所谓同路人就是在民主革命阶段曾经同过一段路,赞成民主革命,参加过民主革命,而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时,他们却不愿意继续走下去,要同革命分手了。毛主席在很早就指出,我们许多作家过去是革命派,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却变成了中间派,就是指的这种同路人。实际上,做中间派是不可能的,不是进步,变成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革命派,就要落后,以至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事实上正是如此,艾青就是一个例子。他在民主革命时曾经写过一些好诗,以后却变成中间派,最后堕落成为右派分子。
我们许多同志对民主革命是有思想准备、有深切要求的。我们长期以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要把中国变成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国家。民主革命的结果对我们也没有损失,我们同民主革命的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没有联系或者联系较少,因此能够坚决斗争。但是,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很多人就没有思想准备了,社会主义革命来得快,来得猛,很多人对社会主义革命只有朦胧的要求,社会主义革命究竟如何并不清楚。社会主义革命不但消灭资产阶级,而且还要彻底消灭个体经济,以及同个体经济相联系的个人主义思想。这样,革命就深入到我们身上,或者革到我们自己的脑子里来了,许多人就不能接受了。
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部分人直接同资产阶级有各种关系,很多人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联系,彼此是朋友或亲戚,而更普遍的是同资产阶级思想有联系,因为我们过去受的是资产阶级的教育。同资产阶级文艺的联系则更多,我们在资产阶级文艺的熏陶下成长起来,受资产阶级文艺的思想影响很深。高尔基说过,资产阶级文化是蜜糖和毒药混合在一起的。我们要学习它们,但必须看到它们是包含毒素的,它们大多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悲观主义等等消极因素。另一方面,我们许多人都同农村的富裕农民有联系,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再加上我们的工作性质是个人活动,又容易出名,因此很容易滋长个人主义思想,把成就看成是个人的。所以,文艺工作者除了必须彻底解决世界观中的重大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总路线,如何对待群众运动,如何树立不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等等以外,还必须彻底清除个人主义的思想。个人主义在党内一直是不合法的,而今天则和整个社会也是格格不入的了,因为今天的社会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社会,个人主义已成为能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障碍。
应该说,我们的作家艺术家绝大多数人的世界观是正确或者基本正确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很多文艺工作者不断改造思想,同群众结合,已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或者正在努力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者。我们文艺工作的伟大成就跟这一点是分不开的。但是,还有一些人的世界观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这就不能不表现在工作上、创作上、理论批评上。我们在工作上有时出现一些偏差,在创作上有时出现一些不好的倾向,在理论批评上有些文章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观点,甚至出现了修正主义的谬论。错误的情况和根源是各有不同的,但是都说明了彻底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性,并且也说明了一条真理,就是:只要离开了毛泽东思想,哪怕稍微离开一些,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避免错误和损失,我们文艺界的同志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彻底改造我们的世界观;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以推动文艺工作各个领域的更大跃进。
--原载《人民日报》1960年1月21-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