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钢铁厂从8月23日开始大鸣大放,到9月26日基本结束。这是很不平常的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曾出现了大鸣大放的高潮和改进工作的高潮。在这一个月里所完成的事情,如果依靠过去老一套的工作方法,不知道要干多少个月呢!根据9月21日的统计,全厂共贴出大字报七千四百四十七张,召开各种座谈会一千三百八十二次,工人共提出问题二万零四百零八个,已经解决和即将解决的有一万五千零二个,占总数73.5%,平均每天解决问题五百个以上。这说明石景山钢铁厂的整风运动发展是正常的,工人和干部的热情是高涨的,解决问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中共石景山钢铁厂委员会(下称党委会),在这一阶段做了不少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抓紧了政策思想的领导。如果把这种领导的内容概括起来,只有两句话:坚定不移地信任工人中的多数,放手地大鸣大放;坚定不移地贯彻边整边改的方针,狠狠地改进工作。
这个厂的整风运动开始于5月下旬。当时,党委会曾在厂内召开了十九个座谈会,征求职工的意见,并且组织了五个专门小组,从生产技术管理、生活福利、工资奖励、党群关系等五个方面,分析研究企业内部的矛盾,着手解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同时,又在职工中进行了反右派斗争的思想教育,对工人作了三次报告,组织职员进行了四十多天的学习。这两个多月的活动,对提高职工的阶级觉悟有不小的作用,对这次的大鸣大放也有不小帮助,可以说是大鸣大放的准备阶段。但是,在发动大鸣大放的时候,仍遇到不少的思想障碍。
当时,在领导同志中间,有些人是有顾虑的,他们有些犹豫,怀疑大鸣大放后,工人是不是会放下工具,是不是会扰乱生产秩序,是不是会影响生产……。总之,怕工人闹起来。也有人怕工人鸣放不起来。为扫除这种思想障碍,党委会对全厂工人情况作了研究。全厂有八年工龄以上的老工人二千二百一十五人,约占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有较高的阶级觉悟,是历次运动的骨干;三至七年工龄的工人有六千五百五十七人,占工人总数的70%左右,他们受过民主改革或总路的教育,大都能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各种运动;只有1954年以后入厂的六百八十九名青年工人,没有受过阶级教育,但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从生产方面看,1956年生铁的产量为1949年的十五点八四倍,这是工人爱护社会主义事业,进行英勇劳动的标志;再从党、团组织的状况看,党员、团员的人数占总人数50%以上。这不是普通的统计,而是工厂基本政治情况的定向器。
分析了上述基本情况以后,工厂党委会相信绝大多数的工人会诚心诚意帮助党整风的,坚定了发动大鸣大放的决心,在领导干部中统一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于是教育各级党的组织,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相信工人中的多数,要他们在思想上作接受各种批评的准备,不准急躁,更不准打击报复。同时,通过大会小会进行了两次全厂性的总动员,号召每个工人拿出主人翁的态度帮助党整风,用大字报揭发工作中的缺点,批评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要有什么说什么。为了解除群众怕领导干部给小鞋穿的顾虑,党委会向群众提出,绝对保证提意见的人不受到打击报复。
运动一开始,许多工人(包括一部分党团员)不习惯用大字报这个形式,觉得这个办法太激烈了。有人说:“都是自己人,有意见在小会上说说算了,何必贴出去呢!”这时,党委会便通过各支部,号召党员、团员、工会积极分子,带头用大字报给领导提意见。为了掀起大鸣大放的高潮,党委会特别指示各支部、各单位领导人员,为工人创造一切鸣放的条件。一方面继续动员、发给各种文具、在大小会议上宣扬大字报的作用,给写大字报的人以鼓励,另一方面,由于有许多人不会写字,于是也采用座谈会和访问等形式,给这些人提意见的机会,让他们把心里的话鸣放出来。从此,大字报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这时,有些被批评的人看到某些批评不够全面,或者语气偏激,提出:“被批评者能不能讲话呀?”党委会听到这种反映,为保护群众大鸣大放的热情,又在领导干部中提出:先听大家讲,不要忙着解释,即使听到错误的意见也不要马上反驳,主要的是要听取正确的批评,考虑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
通过上述工作,全厂立刻掀起了大鸣大放的高潮。从8月23日到9月6日的十多天中,全厂有二千七百多人贴出了四千三百多张大字报,提出四千八百多条意见;在各种座谈会上有三千九百一十七人提出了一万一千七百五十七条意见。(在大鸣大放以前的两个多月的过程中,只有一百四十九人提出四百五十一条意见)。在提出的意见中,绝大部分是正确的,是属于生产和干部作风的。
在整风过程中,如果说批判思想还需要一个过程,不是马上可以把全部问题都解决,那么在改进工作方面却万万不能如此。这不仅仅因为改进工作是整风的目的,还因为及时改进工作中的缺点,可以有力地推动大鸣大放,是继续开展鸣放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工人最最关心的问题。当一开始大鸣大放的时候,有些工人就说:“有些意见早提过了,就是不见改,真是陈土陈粪,越翻越没有劲!”这表现工人对领导上所说的边整边改缺乏信心。还有不少的工人没有完全解除怕打击报复的顾虑,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领导上改进工作和作风的实际行动。党委会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即在全厂干部中宣布:坚定不移地贯彻边整边改的方针,狠狠地改进工作。具体的任务是:问题不分新老、大小,能马上改的马上改,不能马上改的制定改的计划,指定专人负责限期完成,向群众公布,做到条条意见都有交代。
为什么特别把“新老”和“大小”的问题提出来呢?因为当时有些干部认为大的问题应当解决,至于小的问题,可以放后些、放慢些。这些同志不了解工人提出一个意见,是经过一番考虑的,意见提出后总想看到结果,从他本人来说便是一件大心事,如果对这些意见不表示态度,就会挫伤群众提意见的积极性。至于那些拖了几年的问题,如果能马上解决,更可以使工人看到领导上改进工作的决心和诚意。例如,厂内为苹果园职工报时而设的汽笛,1955年就安好了,一直不用,工人提过多次意见。工人牛永顺9月5日提意见时说:“汽笛问题大家都快提腻了,就是没有人解决。上夜班的工人怕睡过了点,睡觉都睡不香,思想负担很重。”提意见后的第四天晚上,汽笛大喊大叫了。牛永顺高兴地说:“嗬!现在一鸣放它就响了!”又如,8月24日装卸工人熊舒贵贴出一张大字报:“小北门到洋灰洞的道,上下班不好走,下雨晚上更难走,希望领导上解决。”8月27号,运输部便动员了干部和电务组的同志,修了一条小马路,安了五盏电灯。工人们说:“还是大字报起作用,刚提出来,道就修好了!”对于这些老的、小的问题的解决,更鼓舞了工人鸣放的热情。洗煤工人李洪春对车间先进生产者评选工作提了个意见,支部马上找他谈话,表示接受批评,他接着又提了四条。
为了保证解决问题及时、正确、全面,党委会注意扭转了运动初期只由少数干部忙着解决问题的做法,提出了依靠群众、大家动手的方针。比较有效的办法大体可分四种。第一、把解决问题的责任层层下放。除了一些重大的问题由厂或车间研究解决外,属于科室、工段、小组范围的问题便交给他们,由党的支部、科长、工段长或生产小组长吸收老工人、业务人员、职工代表等共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经总支委员会或厂部审查后执行。第二、发动各专业系统人员研究解决问题。在厂部由厂长和总工程师分别负责审查本系统问题的处理情况,各车间的职能人员分头负责了解和提出属于本专业问题的处理意见。属于设备的问题,发动修理工人和专业维护小组去解决。第三、对工人提出的建议,吸收提建议的人参加,共同提出方案,共同执行。第四、属于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组织被批评者和批评者开座谈会或个别谈话,互相谈心,一方面接受批评,一方面解释某些误会,增进团结。这次受到批评的二百七十四个干部,开了一百二十六个座谈会,向一千二百三十九人作了检讨。在这四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中,除第四种外,前三种方法所处理的问题(已解决的和正在解决的),都及时向群众公布。为了迅速处理问题,全厂抽调了二百五十余名干部参加各级整风办公室工作,最多时曾动员了九百六十四名干部连夜处理工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大家提出的问题,由大家动手解决,因而就十分迅速,从而掀起了改进工作和作风的高潮。
经过上述工作,石景山钢铁厂对已经集中的职工提出的意见,除了一部分提得不清楚,需要进一步调查,一部分转请上级机关解决,和一部分需要通过群众性辩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外,所有的意见大都做到了条条有交代,件件有着落。这对于促进大鸣大放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在9月6日召开的第一届第二次职工代表会议上,宣布处理了二千二百二十一个问题之后,职工普遍反映这次运动是“开花短,结果快”,提意见的热情更高了。到9月15日召开的第一届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时,全厂的大字报已由四千九百八十一张增加到六千三百二十六张。在这次会议上,党委会向职工宣布,又处理了三千零四十一个问题。从此,大鸣大放运动一直是正常的发展,直到现在,每天仍有二百多张大字报出现。
综合石景山钢铁厂整风前一阶段的工作,可以看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是大鸣大放、边整边改的关键,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大鸣大放,边整边改,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群众大鸣大放可以迫使干部加紧改进工作,反过来干部坚决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行动,又鼓舞了群众大鸣大放的热情,两者必须同时进行。因此,石景山钢铁厂是把大鸣大放和边整边改当作整风的一个阶段进行的。现在,全厂工人提出的意见大部分已经处理,对于某些问题的争论在大字报上已逐渐增多,党委会便在这个基础上把整风运动转向第三个阶段——大辩论,以求解决遗留下来的需要辩论的一千一百九十个问题,由此提高全厂职工的社会主义觉悟。
---- 原载《人民日报》1957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