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的劳动都是光荣的 工农的生活都有了改善

《人民日报》社论

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工农联盟建立在更加强大、更加巩固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我国工农联盟基础的这种伟大变革,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工农联盟的新的发展。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同我国工人阶级所领导的工农联盟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分不开的;同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更需要工农联盟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保证。

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是很少有人怀疑的。但是,对于工人和农民的劳动、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国家建设的贡献等等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完全了解,甚至还有某种误解。这对于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解释。

有人说,“农业劳动不如工业劳动重要。”“农民劳动重、报酬低,工人劳动轻、报酬高。所以,农民不安心农村工作,自由向城市流动,是有理由的。”这对不对呢?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首先,应当肯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不可缺少的。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离不开农业的高涨,离不开同农业密切联系着的轻工业的高涨。没有农业和轻工业的继续高涨,没有农业和轻工业对国家的积累,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将是不可设想的。目前我国全部工业产值中,用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因此,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没有农业的发展,工业发展的速度就会降低下来,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农业投资的比重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7.6%,执行结果将达到8%,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准备提高到10%以上。与此相适应,重工业和轻工业投资的比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七点三比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将考虑把轻工业投资再提高些。这样,我国的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就将获得全面的高涨。但是,反过来说,农业要更进一步地发展,也不能脱离工业而孤立地发展。否则,农民就得不到价廉物美的肥料、农业机械、水利设备和工业消费品。那样,农业也就不可能最终地进行技术改造,农民的生活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所以,农业必须依靠工业的支援,工业也必须依靠农业的帮助。工业和农业的相互支援和帮助,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因此,强调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当然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但因此而贬低工业劳动的重要性,则是不正确的。说“农民劳动重、报酬低,工人劳动轻、报酬高”,也是一种误解。如果一定要说工农劳动有什么不同,那么,我们只能够这样说:第一,工人阶级的劳动在现代机器工业的条件下,是跟复杂的机器操作相结合的,因此,他们的工作一般是比较紧张的。农民今天还没有或者很少有机器,因此,农民劳动的紧张程度,要比工人相对地低一些,但是他们也有较重的体力劳动。第二,工人阶级不分昼夜,每年至少要做三百个以上的工作日,每日要跟着机械的转动做八小时的紧张劳动;而农民的劳动,则因农业生产受季节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一定的间歇性。当然,农民并不愿意有这种间歇,因为它减低了农民的收入。但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一时间还难于改变。第三,工人阶级的劳动,因为一般是同现代大生产相结合的,因此,他们的劳动是比较复杂的;而农民的劳动,在目前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一般是比较简单的。第四,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工人比农民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所以,工人所得的货币收入也较农民略高,这也是合理的。

有人说,“农民的负担多,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大;工人的负担少,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少。几年来的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都是用农民的粮食砌起来的。”这种说法也不合乎事实。首先应该指出,我国农民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巨大贡献的。农民每年约把自己净收入的7%左右作为农业税,缴给国家。同时,农民在以自己的农产品和工业品进行交换的时候,由于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有一定的价差,通过这种价差,农民对国家的资金积累也有一定的贡献。如以1936年工农产品比价为基数(应当指出1936年工农产品比价也是有剪刀差的),农民通过价差,大约又要给国家积累约相当于自己净收入的5%左右。两项合计占农民净收入的12%左右。这是我国几年来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一种计算方法是,在我国的国家预算收入中,五亿农民所缴的农业税约占10%左右;由于农业及其副业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的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约为40%左右。当然这里也包括了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店员等的加工所追加的价值在内,不容易分清楚农民有多大贡献,工人有多大贡献。由此说明,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具有的特殊重要性。谁要是看不到这一点,谁就要犯严重的错误。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我国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净产值的主要部分,是交给国家支配的。同时,工人阶级在以自己的工资购入消费品时,同样也通过商品价格缴纳了商品税。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主要部分是来自工人阶级的。我国工人阶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卓越的贡献。谁要是看不到这一点,那也会犯严重的错误。可见,那种片面地认为农民负担多,国家建设资金都是使用农民的钱的观点,是不合乎事实的。同时,还应当指出:今天农民对国家的负担,如果同解放以前相比,是大大地减轻了。解放以前贫农和雇农一般要将自己净收入的70%左右交给地主高利贷者及其统治机构,仅地租一项,每年即达六百亿斤粮食;而现在农民只将自己净收入的12%左右直接或间接地交给自己的政府为自己谋福利。同时,工农产品的差价,也在不断缩小。1955年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就比1950年提高了10%左右,而工业品的价格,则基本上没有变化,仅以1955年一年计算,农民即因此增加二十亿元左右的收入。这还没有把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所增加的收入包括在内。大家知道,1949年全国的粮食产量是二千二百亿斤,而1956年是三千六百八十亿斤。由于人民政府执行了增产不增税的政策,历年所增产的粮食,也都归农民所有。因此,今天农民的负担不能说是过多,而是大大地减少了;农民的收入,不是减少而是显著地增加了。

也有人说:“国家照顾工人多,帮助农民少。农民生活没有改善,工人生活改善得太多。”这种说法,也是不符合事实的,不正确的。事实是党和国家对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是十分关怀的。解放以来,工人和农民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根据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调查,1936年全国农民每人的平均消费额是六十一点二元,(都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全国职工每人的平均消费额是一百三十元,职工的消费额为农民的消费额二点一二倍。解放后,到经济恢复时期结束的1952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农民每人的平均消费额是七十二元,职工每人的平均消费额是一百五十一元,职工的消费额为农民的消费额二点零九七倍;1955年农民每人的平均消费额是七十八点九元,职工每人的平均消费额是一百六十四点六元,职工的消费额为农民的消费额二点零八六倍;1956年农民每人的平均消费额是八十一元,职工每人的平均消费额是一百七十九点六元,职工的消费额为农民的消费额二点二一七倍。当然,这里所列举的全国农民和职工的平均消费额数字,只是“平均”的,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但是,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解放以来我国工农生活对比的一般情况。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个比较吧:如果同抗日战争前的1936年相比,在人口增殖率很高的条件下,1955年工人的生活水平大约提高了26%左右,农民的生活水平大约提高了29%左右;到1956年前者提高38%左右,后者提高32%左右。可见,工人和农民的生活,都比抗日战争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前几年农民生活提高的速度快于工人,1956年工人生活提高的速度又略快于农民,这主要是由于前两三年中,工人的工资增加较少,而在1956年进行工资改革后,职工工资较上年平均提高13%左右;而在同年农民则因灾情较重,生产较计划减少,收入增加较少。这当然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就会改变的。

如上所说,以货币计算,工人每人的工资收入大约高于农民的收入一倍多一点。但是,以实际消费水平计算,则是另外一种情形。例如,根据对湖南攸县大兴农业合作社社员李裕芳(解放前是雇工,现在是富裕中农)生活情况的调查,1955年李裕芳全家六口人全年消费的实物折价是三百零一元,而以同样的实物折为北京的价格则为七百二十八元八角六分,折为上海的价格则为七百四十三元八角六分,相差也是一倍多。这是由于我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目前还带有很大的自给经济的性质(目前农民自给性消费约占其全部消费额的60%左右),而工人阶级的消费,则全部是靠货币收入来支付的。在城市生活的职工,无论吃饭、吃菜、喝水、烧柴、住房子等等……一举一动都要花钱;而在农村生活的农民,则不完全是这样。所以,工人按货币计算的收入比农民高一些,也是完全合理的。同时,应当认识,工人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某些差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虽然这种差别将随着我国生产的不断发展、工农生活的不断改善而日益缩小,但是要消灭这种差别,则需要经过长期奋斗,在大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下,才能达到。

应该看到,我国农民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之下,在政治上得到了解放,在生活上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同党和政府对农民的一贯关怀和援助分不开的。党和政府曾经领导农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战争、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把农民引导到伟大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来,并且还在继续领导农民进一步巩固合作社和提高农业产量。同时,国家还给了农民一系列的物质援助,例如,从1950—1956年七年中,国家投入水利建设的经费即达二十六亿余元,发放救灾和救济农民的经费即达十三亿一千万元,用于推广农业的优良品种、新式农具、改良农业技术的经费即达十二亿七千万元,仅此三项共达五十一亿八千万元,等于农民七年中向国家缴纳税款的三分之一左右。除此之外,国家还累计贷给农民八十余亿元的低利贷款,扶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我国农民在以往任何朝代和任何制度之下,都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利益。

自然,由于过去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阶级长期罪恶统治的结果,我国的经济还是十分落后的。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这种落后状态,已在开始改变。但是,如果和其它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工人和农民今天的生活水平,都还是很低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而要充分发展我国工业和农业生产,加强工农联盟的教育,消除工农之间的任何错觉,不断地巩固工农联盟,则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条件。只有工农联盟不断发展和巩固,工人和农民更加亲密团结、共同劳动,相互支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迅速地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地改善。

 ---- 原载《人民日报》1957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