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开牧场引起了民族纠纷

人民日报记者钦达木尼

内蒙古有过一项保护牧场的政策,叫做:“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发展畜牧业,兼顾农业。”规定这项政策的根据是:内蒙人民近百年来的为保护牧场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有无数的蒙古人曾流过血,著名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就是在这个斗争中牺牲的。所谓农牧矛盾和民族矛盾,差不多都集中表现在这个斗争中。在斗争中有许多蒙民抛弃了家乡故土往北移,这就形成了搬家的历史。由于牧场不断被开垦的结果,蒙民生活日益下降,从而也就加深了民族间的隔阂。现在保有的一些牧场,除了个别地区而外(特别是蒙汉——或弄牧交错地区的牧场的土地不好,不适合开荒的。),一般能开荒的地方,早已基本上开完了,因此,在这样地方与其开荒种地,还不如发展畜牧业对国家有利。据记者的认识,这就是这项政策的历史根据和限时跟进。正因为如此,这项政策曾得到了内蒙古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这项政策的实施情况一般说是好的,特别是东部各盟和锡、察两盟的执行情况是令人满意的,但有些地区问题还是很多,甚至严重的。这里最突出的是伊、乌两盟。乌盟的情况,我们仅以乌拉特前旗为例来谈:

乌拉特前旗是沿宁夏公路从包头到河套地区的一段,是个狭长地带,北面是乌拉山,前面是黄河,曾是个傍山望水的好牧场,开垦起来当然也是好农场,因此,反动军阀统治时代就开始向这里进攻了,内蒙古人民奋起反抗,经过四十多年的激烈斗争,蒙民终于失败,最后就跑到乌拉山里去,过着牛马不如的贫困生活。

解放后,为了解决这些牧民的困难,内蒙古党委曾派农牧部长高增培同志闭掉了长达二百多华里的农田,使之从新变为牧场,蒙民重新得到已失去的平原地带的好牧场,牲畜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了,从解放初的四万多头,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激增到十二万多头。

按说,牲畜激增,应当扩大牧场,最低应维持原来的牧场。然而,中共乌拉特前旗委领导上忽然开起荒来了,在1955年和1956年两年之内开了约六万多亩地,解放时闭掉的农田现在又完全恢复原样了。蒙民看到这种情形大为震惊,屡次到旗委请愿,可是旗委根本置之不理。而现在乌拉山又被封山育林,不能随便到乌拉山里去,牧场又骤然缩小,结果就使牲畜大量死亡,去年冬季仅第一努图克就死去一万多头牲畜。

这种情形在中后联合旗也存在,那里有八十多户蒙民因牧场被开曾被迫搬家。

现在,再让我们看一看伊盟的情况,这里仅以扎萨克旗为例:扎萨克旗在去年一年内先后开垦了二万多亩荒地,这二万多亩牧场有如下的一段血泪史:1943年国民党就开垦了这二万多亩地,于是激起了蒙民的愤怒,组织了几千人的暴动,国民党动员了一万多名军队来镇压,屠杀了好几百人,但蒙民终未屈服,最后国民党被迫让步,牧场终于保护住了。在鄂尔多斯草原的历史上这次事件被称为“三二六”事件而永远记在人们的脑海里。这段血泪史实在蒙民脑中记忆犹新,但牧场却被垦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让事实来说明吧:

中共乌盟盟委统战部曾指示乌拉特前旗委迅速闭掉已开的牧场,但旗委却无动于衷。乌拉特前旗委为什么这样大胆呢?原来是中共乌盟盟委第一书记云北风曾口头指示过的。中后联合旗的开荒也是云北风指示的。云北风后来由于闹严重的宗派主义而被撤职,但开荒的问题并没有当作一回事;开荒的另一个带头人物——中共乌拉特前旗委书记,不但没有追究责任,而且还“加官进禄”,他很早就被提拔为盟委会的委员。

伊盟扎萨克旗的开荒是该旗旗委书记的意见,为此,盟的领导上首先提出批评,可是他说什么呢?他答道:“我这是社会主义思想!”

这种做法引起了蒙族人民的不满,有的在搬家等等。

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攷》,第2177期,1957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