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汇报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办公室编印

(一)

上海复旦大学学生曾拟办一文艺刊物,并举北大学生办“红楼”为例,要求党委同意。我们未予同意。为了了解“红楼”的内容,特托文汇报从北京寄来了一份。从这本刊物内容看来,情调是不够健康的,抒情文章占了一半。有些情诗,师承20年前现代派诗风。林庚在前面写了一篇发刊的祝辞。看上去,编这本刊物的学生受到林庚的思想影响是较深的。情诗中有什么踏碎月光去会情人,邀同月光下去观蔷薇,对农村姑娘说是要找对象,上我们这里来。到海滩去拾贝壳等等。(都是大意)作为大学生思想动态考察,这本刊物的精神面貌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的生活相对照,大学生的思想缺乏战斗的热情,显得“苍白”。

从“红楼”的征稿条例来看,这本刊物是对外发行并接受外稿的。

(二)

儿童剧作家董林肯,最近到出版处来谈起解放后儿童业余戏剧活动的停滞状态需要改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董林肯1940年起就在大后方搞儿童戏剧运动。编过“铁”、“小马戏团”(?)、“祖国的孩子”等好几出儿童剧本。在昆明、重庆、上海等地演出。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因参与罢工事件,被国民党逮捕。当时新华日报和文化界人士曾加抗议。董在解放前和包蕾、王鼎成、■郁、刘厚生等党员一起搞中国儿童剧社。并担任育才学校的戏剧系主任。后来和新少年报的一些党员同志合作创办立化出版社。出版儿童戏剧丛书和儿童连环画册。新少年报被迫停刊后,曾利用立化出版社名义出版了几期“青鸟”。解放后和他合作过的一些共产党员都各自忙于工作,和他很少往来,他也很少参加文化界的活动。1954年部分出版社公私合营时,立化出版社并入新美术出版社。因为董林肯有1万元股权,所以到如今还戴着资本家的帽子,被冷落地搁在一边。董对这种情况,虽在谈话时没有正面提出来,但情绪中有所流露。

董现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摄影编辑室当编辑(18级)。编的是和他志趣不合适的舞台剧照(地方剧、京剧、也有一小部分话剧),不能发挥他的特长。同时,据说北京成立了艺术出版社,这部分戏剧画册,有可能移交过去。

董林肯希望我们有机会介绍他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去体验生活,辅导儿童的业余戏剧活动,并通过实际工作继续创作儿童剧。他认为目前全国只有北京、上海二个儿童剧团,演出不多,孩子们又买不到票子,看不到戏。而中国长时期来的儿童业余戏剧活动,目前趋于沉寂状态,和祖国蓬勃的气象,孩子们对戏剧活动的爱好十分不相称。他建议党能重视这一问题。推动教育局、青年团、戏剧界注意这个问题,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把这个教育儿童的良好武器——戏剧充分发挥作用。

从董林肯的来访,反映了下列几个问题:

(1)我们在了介/解、使用工作人员上有学非所用、不能充分发挥特长的情况,因此限制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2)过去和我们合作比较密切的进步人士,解放后因为我们忙于工作,不相交往,引起了一些意见。我们和党外人士的接触太少,甚至根本不接触的情况,的确有加以改变的必要,因为这样,我们几乎很难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思想反映。

(3)建议文艺部推动戏剧家协会、教育局、青年团、儿童剧团召开一次座谈会谈谈儿童戏剧活动,以便采取一些措施,活跃儿童的文化生活。

(4)建议干部处对董林肯的工作安排加以考虑。

(三)

市人委出版事业管理处最近曾约新知识出版社负责人和李小峰、孔另境谈过■春明出版社、四联出版社的2本新名词辞典的处理问题。李、孔曾就过去经验,谈了一些今后编印版本的意见。他们总的意见,以为5000个条目太少了,可增为8000个条目。200万字(原150万字)。这些辞典实际非常需要,公私合营后出版权移交新知识出版社迟迟未作修订,工作太拖拉。过去经过几十人几年的工作和读者的考验。才编出的辞典,应当肯定原有的成绩,并认为新知识出版社从新另搞一套是不切实际的,旷日费事的。他们提出几个原则:(1)重大政治错误的(如南斯拉夫问题)应修改,可改可不改的不一定改,或稍作修改;(2)新知识出版社的人力应当集中搞新的条目,效率可以提高,时间可以缩短;(3)组织较多的编辑力量编写,再送专家征求意见,孔另境还提到陶亢德的知识很博,搞辞典是合宜的。(按:陶亢德在1932——33年即帮邹韬奋编“生活周刊”,撰写社会评论,对外文也有一手。后跟林语堂写“宇宙风”、“论语”等。上海沦陷时当过文化汉奸,现在新知识出版社编地理(18级),终日不声不响,工作积极性很差。这个人的潜力是有的,问题是找们能否把它很好发挥出来。)

(四)

去年上海人民图书馆举办或与其他单位合办了60次讲座,听讲座的有44■61人次,但所费不多,仅支出讲演费等6、7百元。

据他们反映,今年办讲座遇到了困难。因去年年底作家协会在一次有工人文化宫、青年宫、上海人民图书馆等代表参加的会上宣布今后邀请作家报告,第一流的要收讲演费100元,二、三流的最少也得60元。但去年上海人民图书馆举办的古典文学讲座,请施蛰存、翟悦之、赵景深、汪东等教授,讲演费每一次20元;与科普合办的科学卫生知识讲座,请的也是一些大学教授,讲演费每次10元;还有工人文艺阅读辅导讲座,请的是一些机关干部,讲演费只有8元。如果根据作家协会这一标淮,上海人民图书馆一年的辅导讲座经费,只能办6次讲座,只及去年十分之一。经人民图书馆的代表在会上以同是大学教授的科学界人士只收10元讲演费为例,提出质询时,据代表作家协会的哈华同志解释,文艺不同于一般科学,有它的特殊性,讲演费应该高一些。

上海人民图书馆方面认为不到2小时的报告,要收100元的讲演费,等于每分钟收1元钱,这是敲竹杠,大为不服。

根据市一级的大型时事报告会讲演费标准,一般是30元。

作家协会这一标准超过上海学术讲演的最高标准,一方面是对知识的高价垄断,拒广大文艺爱好者于门外;另一方面也造成作家的特殊化,脱离群众。

(五)

最近我们了解了一下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前后,“斯大林全集”在上海的发行情况。下面是以发行年月为序的统计:

1953年10月 第一卷 66818册

1954年2月 第二卷 70727册

1954年5月 第九卷 52011册

1954年9月 第八卷 38956册

1954年12月 第十卷 28614册

1955年3月 第三卷 22467册

1955年8月 第十一卷 15167册

1955年12月 第十二卷 11687册

1956年11月 第四卷 7114册

1956年12月 第六卷 6849册

从上列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斯大林全集”的发行是直线下降:从1953年10月第一卷的66818册跌到1956年12月第六卷的6849册,下降幅度几乎是百分之九十。

分析下降的原因很多,例如“斯大林全集”起初几卷的大量发行是由于当时发行部门的大力推销,读者购书的一窝蜂风气;到后来几卷出版时,新华书店推销方式已有改变,读者一窝蜂也已过去;加上1954年下半年华东一级机关撤销、干部调动等等,都造成发行数字的下降。但这些原因不能完全解释“斯大林全集”发行数字下降百分之九十这样一个反常现象。因为按照一般多卷本的发行规律,下降幅度都是很小的,例如“列宁全集”1955年11月第一卷发行3603册,到1956年10月出版第二卷时,发行3337册,中间相隔虽有一年,但下降比例很小(只有百分之七多一点)。

因此“斯大林全集”发行数字的下降,除了上述种种原因之外,同一部分人对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批判斯大林问题缺乏正确的理解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目前干部与知识分子学习苏联、学习斯大林理论遗产上存在的思想问题。

(六)

上海文化出版社胡炎同志反映:黄嘉音(前“西风”主编、现上海文化出版社四编室主任)兼文汇报“彩色版”的主编。每周至少为文汇报工作一天,据说每月一百元,这样兼职兼薪,社内有些意见。按2月19日的文汇报第一版登有本报记者黄嘉音的一篇农村访问特写,这事情,实际上反映出版社的工作有缺陷,不能发挥人家的特长,不能单怪人家。)(市委宣传部出版处整理)

(本件发市委书记处6份。文艺工作部1份,本部部长、出版处、干部处、办公室各1份,存档2份共15份。)

来源:上A22-2-555 P.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