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派言论——挑拨党群关系(四)

中国人民大学、唐仲明、朱绍武、朱福荣、韩平希、鲍子津、柏玉肖

“党对党外,上级对下级都保密,形成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造成神秘主义,使人们糊里糊涂过日子。使党员群众养成一种天下太平情绪,经不住风吹草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唐仲明)

“党员与非党群众同工不同酬。许多党员干部与非党干部的能力差不多时,薪水地位往往比非党干部高。提拔时也总先提党员。”报载北京农业大学党员负责干部自动减薪,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群众逼上来的!为什么只登好例子,不登坏的?为什么不合理的提拔就不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朱绍武的材料)

“青年报登的‘五四’青年游园晚会,有人说放屁!(拍桌)是党员游园晚会。相信党员而不相信群众,连团员也不大相信。”

“党群关系在1953年以前好些。土改以前人民是如何的全心全意拥护党的领导,党群关系是比较好的。1953年以后就差多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朱福荣)

把党员描绘成满脑袋的“硬帮帮的教条虫,灵魂深处是漆黑一团”。说群众对党员是“敬而远之”,党群之间是“咫尺天涯”,说党员是“把反说成正,戴色镜看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韩平希的材料)

“跑腿买电影票挨骂的,日夜辛勤抄黑板报的,带头参加义务劳动的究竟有几个是党员。单纯业务观点不愿做社会工作的,游园联欢迎送外宾的,作各种发号施令头目的,以伟大的‘改造者’自居的,言必称马列、善扣大帽子的,究竟又有多少不是党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 鲍子津)

“党团支部都是对上负责(这是对的),唯命是从机械的教条的执行上级指示,不考虑群众疾苦,班里的负责干部……都必须是党员……无形中竖立起党员的特权,党支书,支委……其特点:(1)喜欢歌功颂德,凡是能大胆指出缺点的人,都要受到歧视……因之党群之间都带上一个虚假的面罩,见笑脸不见真诚,见人不见心……有的人看透了这个门路,于是随声附合,阿谀奉迎,结果当上了‘亲信’从而封功的受录,党团真正的关系是什么呢?!各人内心都有一本帐……,(2)喜欢落后保守,反对积极因素,有的党员和支书,还抱着土改时贫农观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都觉得扎眼刺耳,本班有的同学甚至党员提出某些人的观点主张和党支委支书及其‘亲信’的‘观点’不一致时,不但不加考虑,反而歧视,说这些人‘有问题’从精神上压力,有的党员叙述他所以在党内是‘光荣的’孤立,主要由于他和党支部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些党员脑子里本来存有大量的落后保守因素,但支部从未加以分析批判,反认为‘忠诚’‘可靠’,从而更加使这些人是非不明,感觉迟顿,鼠目寸光。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政治压力大,政治空气薄……不谈吃就谈穿……但一涉及到政治问题每人都是谨小慎微,生怕失言难追!”(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生 柏玉肖)

来源:《高等学校右派言论选编》(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195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