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编者按:本报编辑部5月4日在西安邀请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举行座谈会,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里发表的是发言记录。]
我想集中谈一谈关于我校第二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兼前统战委员王敦瑛作风粗暴的问题。近两年多来,他经常闹病住医院,进疗养院休养。但他给学校工作所留下的损失和人们对他的印象,却并没有被忘记。而且,这一问题一直到今天未得解决。
人们为什么认为他对学校工作有损失,给人以极不良的印象呢?
首先是他缺乏民主作风,他不仅保有一种森严的面孔,“衙门作风”的架子,而且他最不爱听反面意见。有一次民盟支部给中共党委汇报了一份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其中有关于对教学领导的意见,他却要一条一条地追问。在学校会议上,如果有人意见与他不同,会后他就来一个批评,以压制别人的发言:有一次教务处和校长办公室的秘书一起向领导上写了一份汇报,他立即把教务处秘书训了一顿,认为未经他审阅,不应随便写材料。有关教学法问题,不管教师的不同意见,他有时就行政命令式地决定如何改进。他对学校统一设置群众意见箱这一民主措施不同意,认为教务处应有自己的意见箱,口头上说是为了处理方便及时,实质上他认为有关教学意见只归他管,不许别人管。由于他缺乏民主作风,群众关系当然就谈不上了。在干部政策上,更严重的是他对一些人的成见很深,有些教师在教学上或在对人态度有某些缺点,有的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但他死抱住这些不放,安排工作或者研究课程时,只要一提起这几位教师的名字,他就说不行。对教师们眼前的进步,他很少考虑,有几位教师还因此调出去了。王敦瑛一贯的作风,是坐办公室,不到下层去,根本不与教师和学生群众接近,教师也很少主动与他接近,结果上下不通气,处理问题哪有不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因此,有教师说,这是教学工作上的“绊脚石”。
最近两年来西北俄专进步很大,这是有来由的,坦率地说,是因为王敦瑛休养去了。但这件事到底怎么办?现在还不知道,反正还未解决。我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