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工人阶级?向工人阶级学习什么?

北京市、金萃

(金萃:原名吴金萃,北京公私合营裕生祥电机厂副厂长)

(大公报编者按:目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原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资方人员变成公私合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后,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思想方面也有了变化。在各地工商业者学习讨论中,在两个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认识。这两个问题是:

一、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看法问题;

二、资产阶级对本身的估计问题,也就是有两面性还是只有一面性问题。

这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性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工商业者进一步改造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决定开展一次公开的讨论,希望工商业者和各界读者踊跃投稿,参加讨论。

发表这篇文章,就作为这个讨论开端。)

为了争取更好的进行自我改造,我们工商界通过了政治理论学习,曾不断的提出要向工人阶级学习,从而破资本主义立社会主义,这在理论上、在方向上,原是无可非议的,大家意见一致。但具体到怎样学?学什么?向谁去学?也就是真要把学到的理论去联系实际的时候,就感到不很理想,甚至有困难,因之又对理论产生了怀疑,并且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意见很不一致。

我们骤然一听到这些意见的时候,觉得提这些意见的人未免太执拗,学习了好多怎么说这样的话?白学习了,太落后了……但是,如果我们冷静的分析一下,这些意见和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虽说的不够全面,但基本上是站得住脚的。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远远优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这个道理大家都很清楚,并且也都在积极参加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社会主义工商业是全民所有制的,是没有剥削的,从大家放弃生产资料来看,工商界拥护社会主义赞成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事实,在这样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里,只有工人阶级没有资产阶级,因此作为被消灭的资产阶级必须向有远大前途的工人阶级学习。在这个实际问题面前,大家意见自然一致,不必多赘。

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就培养了集体性、组织性、纪律性……工人阶级不剥削人,不压迫人,也没有想翻身后去剥削人去压迫人,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所以是大公无私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些高贵品质,和资产阶级的贪图利润,因而不惜损人利己,为了利润而剥削人、压迫人的恶劣品质比较起来,也就是在两个阶级本质对比面前,资产阶级要向工人阶级学习也是毫无疑问的,大家意见仍然一致。

但“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政治理论的人都深深体会的道理,并且同学们也都在互相督促和勉励着这样作。问题就发生在这里。

工人阶级的品质并不那样高贵

工人阶级的品质是高贵的,我们要去学。工人阶级是个阶级,这个阶级存在于全世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里,存在于我们国家里,当然也存在于我们自己所存在的工厂、商店里。阶级是由人集成的,我们就找到了这个阶级里的人——工人和店员,要向他们学习,然而发现他们(也可以说原来就知道他们)并不那样理想,他们的品质并不那样高贵,他的言行当中有很多我们看来不能学。

比如工厂里的工人有的常常是不爱惜公共财物,浪费材料,损毁工具,有的不遵守劳动纪律,有的请病假去逛公园蹓商场,有的打人骂人,甚至偷东西……不一而足,在商店里有的店员服务态度很不好,有的工作不积极……具体表现出来不是理想的工人阶级品质,相反恰恰是所谓的无资产阶级品质。这些品质在我们身上去之犹恐不及,万万不能去学。

有人在教育我们的时候,或我们自己在无以自解的时候,就把这些现象说成是“个别”的现象,把这些工人和店员说成是“个别”的分子,个人以为这种说法是脱离实际的,也是无以服人的,因为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最和工人店员接近,耳鬓厮磨朝夕共处,在他们当中犯有这样毛病那样毛病的实在已不在很少数,最多也只能说犯了严重、大错误的是极少数。关于具体数字虽没有统计过,但若以“个别”二字来掩盖住这个现实问题,而不加以重视是不易使我们心悦诚服的接受这个意见的。

少数先进人物不能说明问题

又有人从工人当中举出来一些先进人物,如全国闻名的王崇伦、张明山、郝建秀等已经创造性的作出来成绩的事实,用来证明工人阶级品质,但个人认为这不能说明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因为究竟这在工人阶级当中也不过只占极少数,同时在资产阶级当中,数年来,尤其是近一年来,先进人先进事也大有人在,所以说列举先进人物的办法不能说明问题。

有人主张把工人阶级和我们日常接触的工人店员分开来,把工人阶级看成是个抽象的名词,把工人阶级高贵品质看成是个崇高的理想,把资产阶级和我们工商业者也分开来看,把资产阶级也看成是个抽象的名词,把资产阶级的恶劣品质看成是个描写出来的坏东西,是个打扮出来的丑角。这些说法看法也就是那种“所有好的都属于工人阶级,所有不好的都属于资产阶级是有意为之”的说法看法,抱有这样见解的人认为实际上工人阶级本身并不如理想的那样好而资产阶级并不像描写的那样坏。这种看法当然是不合于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因为社会思想意识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人因为所处阶级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并不是虚拟出来几种思想意识再去划分阶级,进一步说就是人在阶级社会里,在生产关系上由于所处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地位不同才决定了不同的思想意识,这不同的思想意识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工人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这些道理大家都很清楚。

但是为什么又产生了上面的说法呢?我认为产生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把世界范围里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学习的问题谈一谈,再把目前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来研究一下:

如果说要美国的大资产阶级向苏联的工人阶级去学习(假定美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话)我们就可以很断然而牢固的把理论和实际替他们联系起来,因为美国的大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家确实具有完全的个人主义、唯利是图、剥削统治、投机取巧、尔虞我诈、欺骗虚伪……的资产阶级本质思想,同时要他们去学习苏联工人也确实具有团结互助、大公无私、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为人民服务、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崇高的工人阶级的本质思想。那么要美国大资产阶级去和苏联工人阶级去学,在学的时候某一个(或某些个)美国资本家当真找到了某一个(或某些个)苏联工人去学,有什么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起来呢?没有。

民族资产阶级已根本背叛了资产阶级

多数工人具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思想

从这里可以看出比较进步的美国资本家也要和比较落后的苏联工人去学,因为从整个阶级思想意识的水平来看前者还很落后很腐朽,后者已经很先进。所以这种学习是全部的、全面的、绝对性的学习。(两个阶级里面极个别的都不算)而目前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呢?从历史根源上来看,中国既没有构成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从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原就是具有革命和反革命的两面性。资产阶级,解放后又经党和政府不断的教育,以及职工群众的带动和感染,加以自觉自愿的学习,在思想上已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后,全行业公私合营,生产关系已根本改变,基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思想意识的道理,思想上又有根本的改变,虽仍具有两面性已是先进和落后的两面,并且从一年来工商界在生产经营上的成绩来看,在参加社会主义竞赛当中获得先进光荣称号和得奖人数来看,都能说明先进的因素已经居于主要的地位,而落后的因素只占次要的地位,并且先进的一面在不断的增长,而落后的一面在不断的减退。所以我认为:现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根本背叛了资产阶级,并且已经具有比重相当大的工人阶级思想。党把这个阶级看作财富,不看作是包袱的道理也正在于此。(至于民族资产阶级之具有文化、技术、经验等应当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些是否对建设起作用受思想意识的决定)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的特点又是怎样的呢?从历史上看,同样由于中国没有构成资本主义很发展的社会,所以就没有很多规模宏大的工厂,因而从全面来看中国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所培养成的集体性、组织性、纪律性…就较弱,同时因为我国工业落后、文化落后,所以就缺少传统的工人,工人中绝大多数是从农民来的。而农民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和工人阶级的思想自有很大区别。若从去年一年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壮大的情况来分析,职工增加的主要来源仍是农民,其次是解放前长时间没有从事工作的或从来没有做过工作社会无业人员和家庭妇女。(参看1月19日北京日报)那么由于历史的和目前的这些原因,中国工人店员当中,不能不具有很大分量的资产阶级思想或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这些思想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不遵守劳动纪律、不爱护公共财物等等。在工人阶级内部,先进分子和落后分子之间,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也不断的进行斗争,逐步扩大与巩固工人阶级应有的进步思想,积极克服与消灭那些残存的或从外部带来的落后思想。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但不是具体到每个工商业者都可不加分析的向每个工人去学,也可以说学的时候不能把每个工人的各个方面都笼统的,一概的去学。而是要向先进的工人去学,或说向工人思想里面先进的方面去学。

我们要知道虽然过着一个阶级的生活的人,并不一定完全具有这个阶级的思想意识,但终究因为人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而其思想意识具有它的阶级性,即在本质上与其他阶级不同。所以我们说不论中国工人阶级的成员来源如何,一年前在私营企业里的工人,解放前在全国范围里的工人还是受剥削、被压迫的。因此他们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所以说他们的思想主流还是工人阶级思想,是革命的思想。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这几年的历史变化当中可以体会得出来,在解放前夕工人当中绝大多数不怕共产党,怕也是一些工资较大的人怕工资被减少,而资本家当中绝大多数怕共产党,怕没收生产、生活资料,怕杀头;“五反”运动时工人经党号召就勇敢的向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而资本家在那时候治病怕痛,立刻产生了极大的消极情绪甚至反动思想;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时候,工人没有顾虑,有顾虑也只是少数人怕制度要严,高工资要降,而资本家则白天敲锣打鼓晚上十五个吊桶打水,怕没地位,怕收入不够花,其中还有为数相当不少的人“心痛”多年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归为公有……;工人几年来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得失,经常检举资本家的不法行为,资本家合营后还患得患失不敢作主意、不敢负责任、不敢提意见,那么谁是革命的思想,大公无私的思想,谁是阻碍革命的思想,个人主义的思想,从阶级上划分自可一目了然。

工人不可能都进步资本家并不都落后

说工人阶级思想好,说好的思想都是工人阶级思想,是实际的,是根据工人阶级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思想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而说的,恰好说明我们放弃生产资料放弃剥削以后就将越来越多的具有和增加这种进步的思想,与我们没有一点坏处。说资产阶级思想不好,说不好的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思想也是实际的,也是根据资产阶级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思想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而说的,恰好说明我们放弃生产资料放弃剥削以后就逐渐减少终至消灭这种腐朽落后的思想。与我们更没有一点坏处。

工人和工人阶级思想是密切结合的,但今天的工人不可能都那样进步,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思想是密切结合的,但今天的资本家并不都那样落后。我们不要把说工人阶级思想好看成就是每个在我们面前的工人都很进步,我们也不要把资产阶级思想不好,看成就是我们自己很落后。

不能盲目笼统的向工人学习

总起来说,个人的看法,目前中国工商业者已经向工人阶级学到的愿意革命,愿意在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还要继续的是工人阶级对劳动的热爱,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不要学的工人阶级还具有的农民的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思想。向工人阶级学习如果具体到向工人店员去学,应当是有目的、有分寸、有选择的去学,而不是盲目的、笼统的去学。应当是紧紧地抓住人家的优点主动的去学,而不是啃住了缺点拒绝学习。另外某些有关问题也想借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1)我们不要把向工人阶级学习这个思想改造的根本问题和技术、文化等混淆起来,由于过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造成今天的工商业者比起工人来技术、文化要高一些(全面比较),高一些要进一步要求提高,要帮助别人,要充分运用,谁说高的要和低的去学?我们有本领,用来和工人或公方代表去比,比赢了又起什么作用?比赢了,思想不好还是要学,相反如果思想好了,技术差一些,工作能力差一些,再学也不是和工人阶级学不学问题了。(2)工人阶级领导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政权,通过宪法和政策法令来领导全国各阶级各民族人民的,我们今天作的如果是领导工作,正好是党和人民授权给我们执行这项对企业的领导工作,而并不是由一厂一店的一些工人店员就可对行政工作领导起来的。(3)工人把工资、福利、假日等问题看的重一些,算不算落后?工人在计件工资制度下干的比在计时工资制度下要更积极一些,算不算思想落后?个人认为这不算落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也是要在高度技术的基础上缩短工时、放长假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那么工人对提高生活福利的要求并不损害工人阶级的思想品质,这种要求与实际可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什么对抗性,如果要求的高了,超过了生产发展的许多条件,可以通过解释说服来解决,同样我们整个人民生活在1956年里提高的快了一些,生产跟不上去,造成物资紧张,不是可以经过解释说明来解决么?能说是人民要求提高生活的意愿是落后的么?尤其对计件工资制的欢迎态度是要求按劳付酬的具体表现,在计件时更积极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更多的物质待遇,并不是旁人劳动自己享受的剥削行为,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行为,不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好?从这个问题上引起个人作了如下的分析,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结合情况分为下列三类:

1.先公后私:这种思想最好,但因缺乏物质基础,所以只能体现在一些突出的人物身上,表现出来他们超越的、最崇高的品质。如刘胡兰、罗盛教、董存瑞等一些革命先烈,好是好的,却只占极少数,不能这样去要求一般工人,我们民族工商业者更不易学习。

2.亦公亦私:这种思想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思想,有可靠的物质基础,绝大多数工人都具备这种思想,也可以从他们的活动上体现出来,我们民族工商业者要学习这一点,可以学习好,并且事实上有不少的人也做到这一点。只要能很好的掌握使个人利益尽量服从集体利益就行。

3.先私后公:这种思想是个人主义思想,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损人利己思想,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连资本家的这种思想也已失去了它的物质基础,虽然在思想上残存较多、程度较深,但可以努力克服逐渐消灭,工人队伍里为数不少的人也有这种思想,可以更快的被克服掉。但不论对任何阶级都不能要求很快的消失得一干二净。

 (原载1957年5月7日《大公报》)

来源:《校内外右派言论汇集》(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195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