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好比希腊时代的“教仆”

北京师范大学、陈友松

(陈友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教育系副主任)

在5月10日教育系座淡会上的发言

师大学术空气不浓厚,我还常听人说师大小气、鼠目寸光。到底什么东西阻碍着师大呢?当然,师大这几年有很大的改进,但很不够,没有有意识地吸收全国有名的人材;院系调整后,老教师情绪不好,屡次说要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但都不成,原因在那里呢?刚才张怀先生已说过,老教师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像毕业生分配,留助教等。

师大从来都被认为比北大、清华低一等,名教授太少了,老教师不能发表意见,有一件事使我想到很伤心,瞿菊农先生到校后,教授名义、房子都不能解决,教育部拖着还未答复,北大把张颐请去却不是这样。我们请了英国一位比较教育家来作报告,参加的人很少,学校不重视。

学报编辑部曾犯过辛辛苦苦的主观主义(现在才有了好转)仍抱着 “一棍子打死”的态度,认为广大教师都不能写文章,只有几个人能写,文章中也不开展争论,一边倒,我们系似乎只有朱智贤先生的一篇东西拿得出手,可怜得很。这样下去,师大会远远落在其他兄弟学校之后。教育都、财政部官僚主义,给我们的经费太少,天天叫我们联系实际要下去,却把女附中和附小送了人,我们根本不知道。

我们现在缺一些中级干部、讲师等人,这些同志决定一二十年后的学术地位,关系到新老教师是否能安于师大,但领导上重视不够。

党和教授群众中间的墙还未拆去,新老教师中间的关系一直未很好地解决,助教们现在仍然是对老教授貌合神离,教而不助。有一位老教授的助教,只能每月去看他一次,借了书不及时送回以致老教授自己喊天不应呼地不灵。他情愿请学校派一录事或速记员来,但学校始终不注意。有些老教授甚至把自己比做希腊时代的“教仆”,因为他们的学生和助教的分配与提拔是党、团的事,老教授们不能过问,所以在实际上不被尊重。这种关系必须迅速解决。

过去压制老教授们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积极性的事例太多,例如邱椿、张怀等教授的著作长久置之高阁,被摈于科学讨论会之外,还有不少译作,借口不成熟不许发表。

(原载“师大教学”115期)

来源:《“阳谋”下的北师大之难》(真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