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北京的机关、学校纷纷开始整风。你说,想像中我们的笔和腿都会加倍忙碌,要我谈谈个中情况。
当然,情况是有的,可惜多不如我们记者的心意。
这几天,一个电话打出去,往往要等上很久,对方的回答又几乎是同样的:“现在就来?不行呵,我们要整风学习!”
今天这个部整风,明天那个部整风,每个单位每星期要整上两、三次,而且他们又多采用“闭门思过”的办法。我们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像这样把工作停下,关起门来大干,对整风来说固然是好,耽误的事情恐怕也很不少!
你来信说,两百多万中小学教师,还有家长们,都十分关心教育部的整风。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对你说才好。
教育部的整风,早就开始了。可是我能得到的情况,并不比你所知道的多。因为我也是从新华社的电 讯里读来的。有一次我到高教部去,一位司长同志也关心的问起:教育部的情况怎么样?你是知道的,记者来到一个比较熟稔的地方,在采访中也常常被采访。这当然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他们两个部毗邻而居,不论业务关系还是地理环境,都是这样相近。一直到今天,他们两部的礼堂、操场和饭厅还是合而为一的。为什么情况竟如此隔阂呢?
讲到发动社会力量帮助整风的问题。中共中央统战部已开过许多次座谈会。会上,张奚若部长对自己领导的教育部开了一大炮。他说:“教育部的教条主义为患大矣哉,大矣哉!”
不过,你我所关心的教育部,到今天还没有什么新的消息可告。
听说,教师们已经自己干起来了。有教师表示:人家工商界把“购买”要延长到二十年的问题都提出来了,我们还有什么话不好讲。有两个相邻的中学,老教师们自动联合起来举行了一次座谈会。在会上,有一个几年来从不发言的老教师也开口了。有人把这叫做“铁树开花”。
关于这件事情,是教育局相当负责的一位同志告诉我的。他讲话的时候很激动。我听说,在党内一次重要的集会上,这位同志曾经愤慨地攻击过教育工作中的“三害”。可是今天教育局的情况,并不怎么理想。许多人谈起来,都认为他是一位好同志,对他今天的处境表示同情和原谅,说他头上还顶着冰块,要和风细雨,慢慢来!
这次整风,教育部到底准备整掉些什么?教师们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但感到不满足。
教师们现在最关心的,不是什么四大矛盾、六大问题,而是这几年来教条主义捆得太紧,民主生活太少。大学里,现在是一片拆墙声;在中小学,这个压在上面的盖子好像还没有揭开。
中小教师以外的有关人士,又有什么看法呢?我问过一位教育专家,他一面苦笑,一面摇头,但不肯作答。另外,有许多教授表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中小教师呼吁。一位工科大学的副校长说:如果要他带头,他一定干!
目前,中小教师争鸣的声音比较微弱。在报纸的版面上还显不出力量,大家谈来谈去,似乎跳不出“教材”的范围。人民日报出过一次座谈专页,它只限于小学语文教材的问题,教师报也只注意引导教师对教材提意见。听说教师们已经表示不满意了。
北京的中小学校,目前虽然还处于密云不雨的阶段,我相信不久就会鸣起来。大学里一般情况很好,北京大学似乎领先一步。前些日子,北京师大党委会迟迟没有动手,有教授提出意见,说电灯已经开了,我们这里为什么不亮?这两天,大家视线又集中到中国人民大学,有人说,人大动得这样慢,可能是教条主义的担子太沉重了。
有位老教授说:“整风和过去那一次运动都不同:和风细两,听起来就觉得舒服。如果能不用运动的方式搞,来个‘毛毛雨下个不停’,那就更美了!”这位老教授的话,固然主要是希望百家争鸣能够长久的鸣下去,可是也透露了党外知识分子一种新的心情:以前是他自己受了委屈,现在又怕委屈了党员。风要整,“三害”要除,可是不愿伤了感情。
我想,老教授这番话是代表了许多党外知识分子的心情。
来源:1957年5月20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