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在领导肃反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山东大学、潘颖舒

(潘颖舒: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

应该肯定,山大的肃反工作是有成绩的,如果认为山大搞出来的反革命分子不多,斗错了的同志却不少,因而怀疑肃反的成绩,这是不恰当的。我们不谈什么理论,只要想一想,就是只有一个反革命分子在山大放把火,不是就有烧死我们大家的可能么?把这“一个”搞出来,成绩也是辉煌的!

也应该肯定,山大的肃反工作的错误是很大的。错误成了事实,错了也就错了。党委已经作了“有错必纠”的工作,我们再天天回忆所受的委屈,心里起伏着波涛,也没有什么意思。阳光下天天有不少新鲜的事,不是更值得我们注意么?问题在:党委领导认识错误不深刻,平反做得不澈底,这就难免大家还有情绪!现在,当党内要进行整风的前夜,帮助党委领导分析一下还是有意义的。

“肃反总结”中把“应斗”的对象分成六种类型,最后指出“斗错”了的只有九人。这就是说,除九人外都是“斗对”了,没有错。我看应该只分两类:第一、是没有斗错的。凡当时可以说是反革命分子的,后来因政策放宽不以反革命分子论者,属于这一类。第二、都是斗错的。在这一类可分两大项:①政治上可以怀疑的,或有人检举的;②没有以上情况而党委决定斗了的。第一类,被斗的人应该没有话说,第二类的第②项,完全是党委的错误,毫无辩论的余地。有争论的可能是第二类的第①项。党委领导可以说:“你有可怀疑的条件么!怎么算斗错?”被斗的可以说:“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一无政治问题,二无历史问题,一清二白,怎么算不错呢?”以后我想党委领导要说了,“不是提出要大胆怀疑么!”问题的核心就在这里。

大胆怀疑,是应该和调查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没有调查研究的大胆怀疑,是唯心论的工作方法。这一点,党委领导同志是事后检查到了。党委付书记高云昌同志在中文系为我道歉时说:“运动展开得很仓促,准备工作做得差,如果能有时间先调查研究一下,对你就不应用斗争方式了。”属于这种情况的,可能不只一人,可能不只三、五人。但是,为什么不把这实践中的深刻体会联系着事实作出概括的总结呢?用心何在,可能是考虑到写在总结里,就得承认斗错了的人数太多,会影响不好。如果是这样想法,真是“聪明”的过火了!你想!开始的方法错了,结果证明又是错了,不归到“斗错”的一类,归到那儿呢?据说有一些同志问党委:“我是不是斗错了?”党委说:“是斗错了。”这样,他就以为是“肃反总结”中的“九人”之一。可是据有人统计,这样的人数已经是“九”的数目容纳不开了。闹得莫名其妙!俗话说得好:“水不流不畅,话不说不通”,把它说出来承认是错误,就“风平浪静,海阔天空”。

值得我们注意的:没有相当调查研究的“大胆怀疑”,是迫于“大胆假设”;斗争后的认真调查研究,是实践了“小心求证”。当然,我们的工作方法是和反动“学者”胡适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本质的不同;然而,即使在某一点上有相同之处,不是也值得我们深深警惕么?现在有的单位还正进行“肃反”,就接受了这个教训。为什么我们还不写在总结里呢?经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任何事的开端都不免错误多些。党委领导如果能正视错误、承认错误、总结错误,我想群众也能从发展看问题,是会情绪少一些的。不然,党委领导一方面说“斗的不错”;一方面又说“由于理论水平差,政策水平低,没有划清敌我界限”,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呵!

“肃反总结”中,肯定“肃反”应该发动群众,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应该怎样发动群众?如何去掌握群众运动?党委到作“总结”时还没有认识。我认为最低有两点应该注意:第一、发动群众,是要群众在自觉的基础上参加战斗,并不是用“压力”让他贯彻领导的主观意图。很多同志说:“当时不‘宁左勿右’,就要搞到自己头上,谁不害怕呵!”请想一想,这样能不产生极大的偏差和错误么?第二、不应当忽视目前群众运动中的规律性,作了群众的尾巴。有些“积极分子”,是运动中的核心人物,他们有一点私心发挥,就会把运动搞糟了。如有些同志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确定要斗,领导即决定该斗,结果是“斗得好!”斗错了!现在有的同志问党委究竟我被斗的理由是什么?党委为什么决定要斗?党委说:“当时把脑子搞糊涂了。”“把脑子搞糊涂了”,为什么还不总结呢?是和郑板桥一样很喜欢“难得糊涂”四个字么?

“肃反总结”中,只肯定在运动中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是辉煌的成绩,实在有些片面。积极分子是应该肯定和鼓励的,不这样,谁还作积极分子?但是积极分子中也可以划分几类,不能等量齐观。有些积极分子作了不应当作的事,就是“肯定”也应该有“否定”吧?例如领导上怀疑我和吕荧有关系,大斗一番,搜查一番,也还不出怀疑的范畴,当时我还有学习的自由,我还有行动的自由,我还有游行的自由……这就证明还不能肯定我是反革命分子。可是刘泮溪同志却在《青岛日报》上发表文章,口口声声叫人“反革命分子”了。请问,他根据什么有这样权利呢?是党委指示这样作的,党委应该检讨;是他自己的创造发明,是不是也应当指出来该受些教育呢?他在发表那篇文章之后,不久在校刊上又发表了〈我要申请入党〉的文章,如果不孤立的看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呢?有位女党员同志曾提到在“总结”中该谈到教育积极分子的问题,我觉得比“老干部”看问题还全面一些。我诚恳的希望在整风中检查到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放弃了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已经成为人民内部不团结的因素之一!

“肃反总结”中,提到检查教师、同学有违法的情况,认为是深刻的教训。党委领导坦白的承认这个错误,表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党委领导对山大全体党员进行这一教育是忽视的,例如1956年中文系工会改选时,选出主席和委员之后,党员邢福崇同志任“组织”工作,他说:“这半年没有很长时间了,小组长仍然照旧,不用改选了。”我们也唯唯称是。今年他到上海复旦大学去学习,临行前工会主席问他:“组织工作上还有什么交代的没有?”他说:“没有”。我们也就点头过去了。请问,“时间不长”就不改选小组长了么?其他部门工会并非如此。请问,上半年过去,这半年还不应选小组长么?搞“组织工作”竟然忘了!工会改选后的选举工作,是“法”的问题;这位年青的党员同志就忽视这个问题!在这里,还不反映出党委领导对“违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么?当然,我们也应该认真检讨:过去理解党员所作的一切就是贯彻党委领导所指示的一切,以及“唯唯称是”“点头过去”的态度。有的同志幽默地说:你们三位主席是花瓶主席,两位是针对着“肃反”善后工作酝酿出来的;一位是语言组的先生在选举时拍椅子拍出来的,其实并不是让你们甄别什么事情!果真是这样么?无根之谈,不足为据,然而群众有这样反映,也是值得领导深思的!

最后,我谈一谈对“肃反”对象所下的结论。“结论”,一般是正确的。但是在文字上有含糊的地方,“站上风”、“站脚步”的味道也相当浓厚。是不是也应该重新检查一下呢?一字不妥,就会着拿到“结论”的人永远忐忑不安,还是使他们的心情平静起来,集中精力向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努力吧!其他,如“肃反”期间工作方法的忙乱、事后某些领导同志的推脱责任(曾对某人说,我们原来并不想斗你,因为群众非斗不可,只有斗了!)……等等,也不应看作小事而忽视。

这种根本性质的问题,原则性的问题,我希望党委领导同志在整风的过程中作认真的检查,并且边查边改。要不,这样长此下去,就会使我们党的灵魂渐渐消失!我以呼唤着“魂兮归来”的热爱心情,作如上的发言。(在5月27日中文系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1957年6月8日《新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