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鸣放记”作者金锡暇,机械系铸造专业562班共青团支部书记,大放大鸣期间,极尽歪曲污蔑之能事,舞弄文笔,丑化党委,企图以此煽动群众以达到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目的。——编者注——]
今见“鸣”“放”勇士群起收兵,前途颇为暗淡。驻知踟蹰者亦不在少数。此景象之由来,党委不可谓无责,空口“支持”,诸问题未有丝毫合理解决。“实系纸上谈兵”高潮未来,而尾声已驱,此乃不祥之兆也。特稍事小结,旧事重提以做“备忘”。但愿鸣放大军整顿旧伍,重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之宗旨,则中兴在望,敦请党委以行代言鼓舞军心,也不负除三害先生之期望。
疾风方知谁劲草,残花落叶何须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凡古今中外,事无大小,物不平则鸣。鸣声此起彼落,忽收忽放,时而雷电交加,时而和风细雨。反反复复,互相渗什。一旦烟消云散,雨过天晴,彩虹横跨天际,却是一派明媚春光,百花齐放,百鸟齐鸣,万民欢乐,歌舞升平。
却说当年,一日,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忽闻空中隆隆作响,一架原子火箭自天而降。从中走出一人瞩目远望却是西子湖畔老和山岭。信步而行,忽见一金属盒于岩隙中取而视之,内置一书,复视之名曰:“浙大鸣放记”。
看官欲知内中详情且看正文:
话说当年党中央发出整风指示,举国上下,一致称道真乃英明领导也。各级党委纷纷贯彻。独老和山下一片静寂,默无声息,却似世外桃源一般。
一日,忽见大口墙上花花绿绿,近而视之,乃大字报也。但见:“同学们:正当全国人民大鸣大放的时候,我们能安静得了吗?誉称南方“民主堡垒”的浙大,于子三烈士的母校,能继续这样沉默下去吗?党委书记说什么:“你们学习忙,可以少放,不放”不,我们也要鸣!我们要学北大的榜样,开辟“民主墙”云云。
看官须知,这浙大素有民主传统。近4000余青年男女对于近年来工作上的官僚主义颇有不满。今日有人一声带头,即如引火燎原,大字报纷纷而起,两、三天内,在那饭厅左近,雪白粉壁上,贴得琳琅满目,不下数百张,提出问题数以千计。
却说党委一向“官风”严重,那里料得到?这时闻得窗外人声云云,如梦初醒,方才踱出办公室。仰目而视,甚是惊讶——这已远远超过他们的预定计划。忽然心生一计,当晚召集全体大会,书记同志亲自出马讲话。
不知说的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话说其时,夕阳西沉,老和山后霞光万道,金星四射,山前草坪上早已三五成群,席地而座,人声嘈杂,霍然扬声器一声召唤,顿时寂然无声。
看那台上闪出一位书记,身材魁梧,面貌慈祥可亲,革履光亮,衣袖微卷,正是日前义务劳动时一般装束,声音宏亮,语调亲切,只听他道:“你们爱护党关心党的热情,肯定是好的,我们欢迎同学们鸣放,我们一定支持你们,你们说这是高潮了,我说还没有到高潮,这仅仅是开始,你们还鸣得不够,……大放大鸣……”。
台下顿刻活跃起来,须臾人声云云,一人将纸送上台去,——看官你道这是何事?书记展开而视,乃问题也。待解其一纸条,却是雪片也似飞来。见况不妙,顿生一计高呼“散会”俄倾人皆散尽矣!
翌日大字报似雨后春笋,阐理见解,参差不一。
花开一朵先表一枝。
却说69个班代表云集一堂,进见刘付校长,陈述对政治考试之己见,校长先生闪烁其词妙语相解,我以党委书记身份跟你们讲话不能以党代政呀!“……我赞成行政的决定……你们的话也有几分理由,……可以争鸣嘛”。当阴似箭已是黄昏时刻,诸代表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却说69个班代表,自校长那里碰璧而归,得学生会撑腰,又获李校长同意,几个回合橡皮球一般又踢回刘校长那厢——原来他还兼理马列主义教研组主任。自此之后,两番周旋,教研组却坚持己见。单就这时电机系高设讲坛,各路英雄勇士齐集坛下。却不料只闻单方叫阵,对营“免战牌”高挂,不一会,明月高照,却又熬过一日。这里僵持不下,暂且按下不表。
说来话长,想这杭州素乃东南名士荟集之处所,而这浙大却又是杭城第一书院,四方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学风盛极一时,驰名中外。少年书生远道而来,一口称道“东方剑桥”!然好景不长,52年间高教部一声令下曰:“培养重点”!名师高士调遣得四散而去,弦外之音浙大非重点也!教授且剩得廖廖无几,当年盛况从此一蹶不振。
你道读书之人,那个不要高人指教?一时纷纷签名,不到半日已愈千人。此后却又杳无音信,不知是何道理?且看下回分析!
话说签名之事本是好事,一时征集之“抗议书”多如牛毛,怎奈蛇无头不行,纵使人数再多,也是乌合之众。以至此事石沉海底。想那学生会本乃三军统帅,合当遣兵调将,挥戈东西,纵横天下。然——学生会有墨守成规之习,前忧后虑,裹足不前。旁观者莫不为之黯然,叹息。幸学生会终不失久经沙场之老将,不愧“大将知军心”后起直追,争回教授之事,义不容辞,负起重担,积极调查、推敲。
看官须知,这争回教授乃社会大事,非舆论支持,不得成也。于是热心者要求报社支持,以助????????????不料记者三请不到????????字报????后撕下????????????????众皆愤愤不???????? ?????(整理者注:此间文字已模糊不清,需待专家考证。)
一日,忽闻窗外议论纷纷,鸣金声大作,其间有人高呼“收兵了,收兵了!”
不知因由何在?且听下回分解。
上回说到鸣金收兵之声大作,看官你道何事?欲知其详需待慢慢道来。
那日傍晚,饱食之后,又见操场热闹非凡。有诗曰:
长空万里淡斜辉 暮色寒烟四璧迷
新月已升飞鸟外 落阳更尽夕阳西
却是党委二次召会,一声喇叭响,台上闪出原班人马。书记说道:“……大放大鸣……大鸣大放……边整边改……边改边整。我们支持你们!方式方法……方法方式……也要考虑……我们反对……也不禁止……”。
这番话后,满场寂然无声,却如无气皮球——你道球无气焉能弹跳!鸣金之声自远而近,一人叹息道:“蒙头读书去吧!”更随“再见”之声人又散尽矣。
却道竹竿虽直,偏多枝节,内中又生出一段异事。
正是那夜,月色濛胧,万籁更静,但见:
学生已归寢 大楼熄电灯 天阶人静悄
万籁寂无声 何人歇璧角 吓煞大学生
其时一人正待归寢,忽见阴暗之处,黑影一闪,又闻击墙声骤激。又一闪,已不知去向。该生暗忖:“莫非梁上君子”?这是何许人也?且听下回分解。
且说该生偶见人影,就想“是贼”岂不屈煞好人?却原来这浙大专多夜行者,内中偷鸡摸狗者亦不在少数,甚至保卫科,也无能为力。说时迟,那时快,前面一晃,又有两人向西窜去……
翌日,天色微明,教师厨房门口,早已围得密密层层。只见白纸上分明写着斗大的黑字:“警告你们!”“头脑清醒清醒”!摸摸良心”!下面标着“众工人”。工人却道:“哪个卑鄙小人,胆敢盗用俺等名义?”众皆哗然。纷纷中,一人曰:“莫非是张荣发?”亦有人点头称是。
提到行政事务科张科长,却有一事可表。前日后响时分,曾当众大发谬论:“你们鸣放,难道我们不知道吗?我们又不是死人!同学们在大字报上骂校长、科长,你们也来胡搞!校长还是校长,科长还是科长,你们工人还是工人,10年以后还得工作12小时!”这一段话,虽说得唾沫四溅,却更激起众怒。此时见到大字报,与他一般口气,如何不生嫌疑。
自此之后,遂群起收兵矣。有那好事者前往党委宣传部责问杨部长。你道杨部长又是何人?一语道破,哪个不知,谁人不晓?乃“快速恋爱法”之鼻祖也。闻得此事,不但不惊,仍悠闲自在,呼出几口浓烟,方才清清喉咙,未知部长何言,且看下回分解。
说那杨部长上任未久,却以老资格自居,大会小会,口吐白雾,烟灰乱掸,口口声声:“我是做宣传工作的,就要宣传宣传……你们说“老一套”,我就是老一套!……”此乃部长看家本领也。这日他亦不改旧色,说得如此清闲:“这也是鸣呀?”来访者佩服得五体投地,几乎纳头便拜,一路退出部长官邸”。
回过头来,再说张科长本只小学程度,怎能在大字报上写得如此挺拔俊秀?幸在群众压力之下,此件无头奇案终于水落石出,却是实习工厂三位“工人”大“员”所作所为。那张科长不白之冤,清也。(此处发现眉批一条:世上事物总有来龙去脉,众不赖张三,不疑李四,单道是他,亦不可谓无因由也。)此后,监察委员会铁面无私,论事公断,这是后事,暂且不提。
却说去掉这块绊脚石,整风运动亦有复苏之望,单表厨工对那12小时工作制深怀不满。夜间三、四十人塞在“铁皮馆”内闷得挥汗如雨,更兼蚊虫夹攻,哪里睡得安稳?起早摸黑,为人辛苦为人忙,年轻时折断筋骨,到老来,被迫“退休”,一家数口,嗷嗷待哺,呜呼!想此身世,令人涕下!“官僚老爷”尚有心肝否?!
鸣放声中,厨工一马当先,教辅亦不甘落后。
浙大教辅者,“四不象”也。初来之时,满腔热忱,以为勾留于此,亦可做出一番事业。却不料整日打杂,备受哄吓,受人歧视,“培养”计划早已付诸东流。每月区区30余元如何孝敬父母,抚养家室?话及至此,两人热泪盈睫,不知为了何事,且看下回解。
话说那两人看到此处,不禁湧出几滴思乡之泪。却原来暑期将近,未免思亲,怎奈路途遥远,腰无分文,纵使思得家去,也无饭可吃,如何是好?众人劝道:“适才听到广播,假期助学金可以发给,两位仁兄本当好喜,何须垂泪?”两人忙问:“此话当真?”“当真!”遂破涕为笑——此乃鸣放大军初出茅庐第一功也。
看官必道:浙大鸣放至此,几经周折,为何不见校长出面?一张嘴说不得两桩事,且慢慢道来。
却说那校长,本省委书记,身兼数职,哪有闲暇?百忙之中虽几度来校,然终不能细察详情。一日,数名无心恋“战”之将士,特登门拜见。只见那霍校长面色微黄,衣着朴素,平易近人。听罢将士陈述,亲切答道:
说到两位书记,确是颇为自觉。单说那电影机一事,看官皆知,李道:“已动用一切流动资金前去采购”!刘又道:“若无现款,欲变卖旧货,以便置买”。一日寄旧商前来看货,不知成交与否?且待下回分解。
本书原稿计108卷。第一卷前绣象甚多,仅只8回。整理者因需准备政治考试,第二卷待日后再行整理。望诸君密切注意续书出版广告(如无意外,仍在此处)
限于水平及时间,只得“边整边出”错误在所难免,其中与原著如有精神出入,由整理者负责与除三害先生无关;其中笔误、漏字由抄写者负责,与整理者无关。
第一卷出版期间,蒙各界鼎力相助,尤需一提者,学生会供给纸张与材料,提出若干宝贵意见;党委宣传部某同志“称赞道好”,颇多鼓励,特此一并致谢。
来源:浙江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资料室编印《右派言论汇编(内部刊物)》,195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