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尼亚 (外语系学生)说:
“经济危机的表现……建国以来4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成绩很大。52—54年上期是经济上升阶段,54年下期开始肖条阶段,直到56年上期是恐慌时期。56年4、5月间又开始骤然上升,是跳跃式的上升阶段。从57年上期到现在是肖条阶段。表现在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恢复速度很快。52—54年上期经济平稳。54年下期到56年下期是经济恐慌时期,有很多工人失业,原料不足,生产工具——机器很缺乏,容纳不了很多工人,就失业。
由于公私合营很多,小贩被迫失业,流落在街头卖东西。卖家产的人到处都是,他们倾家荡产而后下乡。政府禁止小商贩,促使他们下乡,门市部都廉价出卖,这是公私合营的结果。……市场上物价上涨,菜、肉类,尤其是布匹。文化教育冒进,俄语人才过胜。对外贸易,帝国主义封锁中国。以前中国全依靠英美供给飞机、汽车等原料,经济封锁后,就依靠苏联,他们就高价出售中国。
军事上解放台湾这个事很难讲,双方力量都很雄厚,很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下降、失业、倾家荡产,但对我们没什么关系。
第二阶段,大批就业(80%),小贩又复兴了。文化上是直线上升的冒进,没看到什么跳跃现象。最突出是俄语人才三千人失业和高中毕业生下乡生产。在家失学的阶段,没想找工作,因此对我没什么影响,我也没研究这个现象……。
第三阶段,肖条阶段。表现人员就业方面看,高中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都下乡生产,失学失业这是主要的根据,街上要饭的人很多。工业上不用人的原因,是不能开办更多的工厂,现在工人已经满了,商业上……平平淡淡。”
“中国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而中国不是过剩是缺的原因。无论是生产资料、原料,还是机器都供应不上。布匹、粮食都缺,廿二尺布票说良心话,就连你们也不够用。”
“我们国家物资供不应求。就如我们伙食,买不到肉,我们国家猪肉从来都是很多的,就现在不够。我想猪肉一方面是储藏起来了;再就是出口了。小市民、工人失业,任何人都找不到工作,垦荒团都是没职业的人。当时我就是代表,考学校没考上的社会青年,找不着工作。55年时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劳动局登记垦荒,只要二百人,而上二千人,我去登记时已经够了。……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社会主义也有经济危机,这两个不同的经济危机是我自个儿研究出来的。”
“……几年来文化冒进——大学生毕业没有地方分配工作,即使分配工作,也是一个小职员。高中毕业生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念了十二年书,国家倒花了不少钱,比如毕业时廿岁一直干到五十岁,在这三十年的过程中不一定把十二年的钱返回来。”他说:“关于俄语人材的问题,毛主席说了一句话,朱德签了字,结果造成外语人才失业。”又说:“……在破乱市场,我看见挤满了人群,这个现象就说明他们失业了,把家俱卖了到乡村去。他们都不是志愿下乡的,感到痛苦,到乡下不安心,又都跑回来了。”
王大光 (政教系学生)说:
“中国穷就是经费开支太大,国防用费太大,人民生活不能提高,应提高人民生活,缩减军费开支。”“南斯拉夫做的很好,能向资本主义国家借钱,又能向苏联借钱。”
李慎徽 (中文系学生)说:
“解放后的教学质量都很低,没有解放前大学教学质量高。”“我认为解放前中学生作的文章叫我们现在的大学生看都看不懂。”
崔宪余 (中文系学生)攻击党在教育方面的成绩时说:
“现在廿世纪是原子时代,塑料时代,人民时代新中国大学生,能穿粗布大挂,厚底麻鞋吗?我们不是前清的秀才,教书匠,一件长衫穿十年,戴帽头,我们是新中国的主人,是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应随着祖国建设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提高。当然我们承认目前国家经济建设,资金少,生活困难是难免的,全国人民都节衣缩食来支援建设,但别的工作人员工薪不见得少,如工人、干部、职员、为什么单单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少呢?我认为旧中国的中小学教师工资不比现在低,他们总是受着失业的威胁,如果不失业,工资是比技术工人高二倍三倍的(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