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专讯 本报特约记者余邦荣报道:在政协南京市委员会召开的高教界文科教授座谈会,一部分教授在肯定思想改造、三反肃反运动的同时,也揭露了历次运动中存在的偏差,要求共产党根据“有错必纠”的精神,迅速调查处理,做到件件明白交代。
南京师范学院教授吴奔星说:在历次运动中,知识分子头上泼了许多冷水,我们虽然愉快地放下了历史包袱,却沉重地背上了人事袋,在人事袋里有三大主义给我们戴上的各种各样的帽子,今天共产党整风,首先应该将人事袋里三大主义所造成的误会除掉,这是拆“墙”填“沟”中的一项重要工程,要赶快动手。
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陈铨叙述他在肃反遭到的歧视,他说:肃反打击的面太广,有些人不根据事实,乱扣帽子,造成冤狱,肃反后,学生不敢来找我,我也不敢去找学生,“教”和学脱了节,同事对我也有戒心,系主任也不敢放手,定级也定得低,甚至连出版社要换名字出书,没有办法,只得冒用死去的父亲的名字,他希望“平反”要快些,该恢复名誉的就要恢复名誉,不能拖着不解决。
南京大学外文系副教授朱一桂指出肃反运动后,南大空气更加沉闷,上下不通气,左右不相亲,有些人到今天还抬不起头来,精神很苦恼,他说:共产党是大公无私的,为什么现在还不“平反”,领导肃反的同志,在这次整风,要好好检查一下。
南京师范学院肖丞说他思想改造中,15次检查通不过,为了过关,无可奈何,只得给自己加上流氓、地痞、光棍、学阀的帽子,甚至罪及他的老师章太炎。他说:领导上要我批判章太炎不学无术,封建头子,在那种情况下,只得奉命骂一通,事后想起来,真对不起自己的老师。在三反中,他又被当作贪污分子,斗了一阵,还上了新华日报,结果证明是假的,他要求恢复名誉,领导上却对他说,事情过去了,不必再提了,可以作为教训。他说:我老师讲,直到现在还想不通,心里别扭,舒坦不了。我竭诚拥护共产党,但是我和个别党员中间有一堵高墙。拆“墙”人还是筑“墙”人,请他们亲自动手来拆。
大家对高校某些党员领导干部偏听、偏信、偏爱提出批评,认为在民主党派和群众中间划上进步、中间、落后三道杠杠,容易造成相互猜忌、隔阂和不信任。党团员、民主党派成员和群众,在工作中,必须平等看待,这样才能做到水乳相融,亲密无间。
来源: 原载1957年6月2日《文汇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