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语有云:以理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而经常靠“行政手段”以服人者,是不会不带点“霸”味的。
所谓“手段”者,欲达目的之方法也;而能够凭借行政手段以服人的,只能是一些行政领导人物。这里无意一概否定行政手段;所欲反对者,不过只是用以“服人”的行政手段而已。我没有作过调查,不知道爱用行政手段以服人的人,究竟基于什么原因,都是些何等类人?但推之于理,证之于耳闻目见之事实,这种带着“霸”味的人,多半是傲于“资”,而又疏于“德”、“才”的。
说这些人疏于“德”,是因为这些人并不把党的事业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些,这主要表现在对群众的看法,和对待群众的意见的态度上。他们唯我独尊,当然不会承认群众有长于他们的地方,当然也不会承认群众能见到自己所不能见到的地方,所谓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在他们只不过是骗人的鬼话。遇到不同的意见,他们并不考虑对工作如何,对革命事业如何;考虑的只不过是看别人的意见是顺着自己还是逆着自己,是有益于自己的尊严还是有损于自己的尊严罢了;他们提倡“愚忠愚孝”思想,喜欢“愚忠愚孝”的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于是,品质恶劣的人乘机钻营,形成“君子封口,小人得势”的局面,在他们的独立王国里,再找不到真正的是、非!他们总是以“片面性”责人,批评别人只看缺点、不看成绩,而他们也总是以片面性护己,因为他们自己永远是只看成绩、不看缺点的!他们不愿意理解发现并消除缺点,正是自己的责任,而惟恐别人湮没了他们的丰功伟绩。说这种人疏于“德”,亦不为过矣!
说这些人疏于“才”,也并非“恶语中伤”。所谓“才”者,不外乎指以马列主义知识处理工作的能力,即指业务能力也无不可。这些人既然以为有了“资格”,就可以换得在今天必须用劳动才能换得的一切,因而优哉游哉,蹉跎岁月,无所学而无所知!在他们的口袋里,除了几个老教条和几顶大帽子,别的本钱就不多了,以至遇真理而不辨,遇善言而不听。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意见,欲说之而无词,只好继之以“压”,于是行政手段便出来了,这便是一大堆帽子,如“不尊重领导”、“骄傲自大”、“不按党的意图办事”等等。只此三言两语,便噎得提意见的人瞠目结舌,欲语无言!
孟子曰:“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爱用行政手段的人,多半是在自己的“德”、“才”不足以服人时,才搬出行政手段来的。对党的十六字方针,这些人会特别感到不舒服,因为这个方针迫使他们和同志采取平等的态度,迫使他们丢掉老教条和大帽子,认真去学点东西,动动脑筋,改变“光靠党的威信吃饭”的没出息思想,丢掉“我即是党”的臭架子,踏踏实实地去做些工作。所以,这不仅对“老资格”有好处,即对于那些并没有什么老资格、而也有些“霸”味的新提拔起来的小领导者,也大有好处。因为老的苦学,新的也就不便于光指手画脚了!
来源:《甘肃日报》1957年5月26日三版。文章作者署名王京。见赵旭《夹边沟惨案访谈录》、和凤鸣《经历:我的一九五七年》(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