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统战部召开的民主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

哈尔滨师范学院、冯玉明

(冯玉明:民主促进会哈尔滨市筹委会委员、哈尔滨师范学院讲师)

6月10日在市委统战部召开的民主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

产生主观主义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某些党员同志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低;新的工作经验少;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遇事不好协商,一定程度上沾染了独断专行的恶习。其发展结果,就走上了“师心自用,弃人任己”的道路。

官僚主义起因于风气欠正、赏罚欠明、反映欠确、指示欠妥

产生官僚主义的原因有四点:(一)风气欠正。所谓风气欠正,有些人和过去官僚们的习气相同,大有“三习一弊”的现象。在某些党员身上,缺乏理智,给人以“应声虫”“机械人”的感觉。(二)赏罚欠明。所谓赏罚欠明,几年来各地应办未办之事、应罚未罚之人、应查未查之件、应结未结之案,积压甚多,放置过久,这就大大地松懈了纪律,滋长了官僚主义。(三)反映欠确。所谓反映欠确,就是好多单位的领导上,所听到的情况和事实大有出入。这出入是因为有几种人而形成的:①专找缺点的人;②瞎子摸象的人;③专门体会意图的人;④虚报军情和误报军情的人;⑤戴有色眼镜的人;⑥专靠汇报吃饭的人。有了这几种人就使领导上弄不准客观上存在的真实情况,从客观上助长了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四)指示欠妥。所谓指示欠妥,是指文教部门的教条主义而言。具体是:简单化,忽视了复杂性;普遍化,忽视了特殊性;狭隘的现实化,忽视了具体的历史性。或急于求成,脱离了实际;或烦琐手续,浪费了时间;或满口教条往下贯;或朝令夕改,频繁纠偏。其结果,上级的一个小官僚主义,到下级就变成了大官僚主义,为害非浅。

共产党缺乏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气魄 人事情况不变,宗派主义难消

宗派主义的实质,就是当前很多人提到的“墙”和“沟”的问题。刘载生同志在省政协会议上就这个问题发言时,引起了一场争论。我认为“墙”是存在的,有些地方高而厚。我认为,党与非党人士之间是肯定有区别的,这个区别系指应有的区别而言,比如一定的会议、组织生活……否之,那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一有区别,就算宗派主义,我不同意。我感觉,作为共产党员也好,民主党派成员也好,特殊化肯定不好,群众化也绝对不行。特殊化而偏注重了区别的一方,则要脱离群众;群众化而偏注重了完全相同这一面,则要丧失和削弱向前带动的力量。产生宗派主义的原因,就对待知识分子来讲,有两个:一个是估计不足,一个是信任不够。这可以从人事安排、提拔、学习、待遇等问题上看得出来。在这方面缺乏“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气魄。借用一个党外人士的话说,宗派主义是一座“墙”的墙根,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培植温床。人事情况不变,宗派主义难消;宗派主义长存,积极因素难动。

储安平的看法不无道理

两年前在学习理论的时候,有的同志提到毛主席讲过国家大事是天下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还就某些地方的负责干部就是清一色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时一位党员同志说:“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看法问题,是一个领导权的问题。各位看一下国务院副总理及各办公室的人选,就不难理解了。”二、三年以来,我一直同意了他的看法。此次鸣放声中,听到不少人对重要负责同志的人事安排在堂下私议,也引起我对两年前那位党员同志的看法发生了怀疑。前几天看到了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同志以“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为题的发言之后,我又不知道哪种意见对了。最近有人提到:既然在人大常委会这样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都有几位副职的非党人士,那么在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当然也可以有非党人士的。不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就不好理解了。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最高行政机关里如何贯彻,也就不好理解了。因此,我认为储安平同志所讲,也不无道理。不过,在问题的提法上,储安平同志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比喻,我认为是不对的。我们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意见,有啥说啥是好的,不要形象化的比喻,因为那是不严肃的。

来源:《鸣放言论(二)》(哈尔滨:“学习生活”编辑室编,195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