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这是制度”吓退

北京市、舒芜

(舒芜: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作家)

最近常常听到群众当中对某些制度的责难。有许多合情又合理的要求,碰上“制度”,打回来了。有许多应办也可办的事情,碍于“制度”,硬是不办了。有许多紧急迫切的问题,为了“制度”,摆在一旁,甚至见死不救了。还有一些毫无必要,徒增烦扰的措施,由于“制度”,倒是大动干戈,闹得马仰人翻了。

我们正在组织一个新的世界,制度是不可少的。今天我们,无论工作休息、学习娱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随时都要同各种各样的制度打交道,本来是非常好的。某些制度之所以引起责难,大约不外有几种情形:或是旧的陋规,相沿至今,竟未革除;或是解放初期所定,时势已经变化,正待改进;或是合理的制度,却被片面的掌握,机械的执行,弄得失去原意,适得其反;或是压根儿就有一些人,借口“制度”,假公济私,上下其手。需要具体的分析,才能够对症下药。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制度合理,执行不差,但没有向群众解释清楚,所以才发生了误会,引起了意见。

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整风运动,即将在党的领导之下在全国展开。对于制定、掌握和执行制度的人,这将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这里,我要谈谈那些吃过“制度”的苦的人。

“这是制度!”这句话在某些官僚主义者的口里,简直成了咒语,只要一念,就能把许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吓得退避三舍,哑口无言。纵使委宛情商,也不过要求“通融办理”,等于承认了他真正是在按制度办事。可是,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制度?何时何人为何而定?如果有,条文究竟如何,解释又是怎样?过去执行当中,有些什么成例可援?凡此种种,都是大可一问,而实际上却很少有人去问的。因此,便很难帮助弄清楚,究竟是制度的问题,是执行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甚至干脆就是碰到了官僚主义者的作威作福的问题。

我以为,凡不仅仅关心自己的遭遇,着眼在于整个制度的改进的人,平日便应该养成“读律”的习惯,力求熟悉各种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制度。即使平日无缘接触,到了发生遭遇的时候,也必须拿出斗争性来,把上面那些问题,首先向那些满口“制度”的人,也向别的有关的人追问个一清二楚,才肯罢休。

人民国家里的一切大小制度,是好是坏,办对办错,本来都是人民自己的事情。

 来源:《乌“昼”啼》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