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寄长,男,廿五岁,汉族,云南省玉溪县人,家庭出身官僚地主,本人成份学生。现在是省粮食厅的科员。
1938—1946年随父亲袁振基(国民党部队的少将高级参谋,蓝衣社特务,现在台湾)在衡阳、湘乡、华容等地上学。1946年在长沙私立明德中学读书。1949年与父一起回昆。1950年在昆明华昌布店(他姐丈开的)帮忙。1951年9月考入商业厅贸干班。1952年在省粮食公司工作。后粮局、粮司合并在粮食厅工作至现在。
解放前,袁寄长曾与其父制造假半开。解放初(1950年)与匪首陈宝铁(军统特务,“青年勇进军”匪首,被判处死刑缓期)来往甚密,经其介绍与军统特务毛键钧(伪长沙稽查处长)之妻认识。1951年7月仍与陈来往。陈犯欲逃缅,袁曾大力帮助筹备路费。袁与陈在一起时,曾共同收听台湾广播,并与地富分子散布变天思想。据陈犯称:袁曾从昆阳县人民政府骗得通行证,助其父逃往香港。袁寄长参加工作后,一贯散布反动言论,如在贸干班时,说学校“象坐牢一样”;并以跳午、找爱人等为手段,拉拢落后分子,组织黄色小集团,如曾组织“边鼓学校”,专门研究如何玩弄妇女。
(1)认为“党天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有 是造成宗派主义的根源
“党天下”从中央到地方,认为天下是共产党的,党政国家体制不明确,党政不分,是造成宗派主义的根源。我们到农村工作,不是党员不能做工作,看不到乡区政权,一切事情都是共产党包办,县政府是块牌子,到乡社更不用说了。
(2)污蔑干部政策有宗派主义
粮厅宗派主义有共性,也有特性。干部使用上,有“川南是能干的”、“粮局是可靠的”、“粮食公司是脓包的”。……科以上干部50%是川南的……为什么被提拔呢?德不是抽象的,拍马屁不是德,顺着来不是德,也不是招牌,领导从好恶出发,要他死就死,要他活就活,只要能喊口号就是好干部,如鹿健民……。才是什么也不懂,德是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就提拔了当科长……。
(3)曲解“德、才、进步、落后”
我们厅里领会这个问题,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因此这个问题有新的定义。
“德”是顺着来,拍牛吹马,喊口号;认为这些干部觉悟高,能领会领导意图,实际是政治上的庸人。“才”是有官僚架子就是才。
“进步”就是“招牌”(指党员);落后就是埋头工作,不爱说话或敢说话不顺着领导。马列主义喜欢列公式,列成公式就是:招牌+拍马+喊口号=进步;一部分非党群众=落后,落后是非党群众的代名词。
(1)认为粮食厅肃反的错误是主要的
肃反从全国看,有成绩我不否定,但在粮食厅错误是主要的。把一部份人历史搞清楚,当做成绩我不同意……这太可怕了。
(2)认为肃反用发动群众斗争的方法违反宪法
机关有反革命,应向法院起诉,不应发动群众斗争,政治上是反革命,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肃反用发动群众斗争,是违反宪法的。
(3)认为划分反革命的政策界限有错误
在划分反革命或不是反革命界限不清。有人在国民党曾担任高级职务,参加革命,说几句牢骚话也是反革命;历史问题、言论问题,甚至没有问题也划为反革命;光是历史问题,没有现行问题,更不是反革命。中央规定政策上对反革命界限划分也是有错误的。
目前我们国家没有法制,因为没有法制,就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如东川医生写的诗说:医死人可以说医生责任,可以说这人该死;宗派主义就可以说医生历史有问题,是杀人………。
厅里保卫科根本不要,有人说保卫科成了“便衣警察”作用,我看恰如其份。保卫科一天就研究这个人,研究那个人。
民主有阶级性问题:粮厅有没有民主呢?有。特权阶级的民主,没有一般人的民主。民主是党员科长以上的和党员阶级的民主。党团员和什么长可以开玩笑,而我们这些人就落后、思想问题……。
提出两项建议
第一,成立一个民主党派(包括共产党)和无党派人士组成小组,负责处理问题,至少协助监督党来整风,处理:(1)三反错案平反;(2)肃反遗留问题和平反;(3)厅里工资级别待遇不合理的调整问题。
第二,保卫科不需要,反革命很少,厅里也许有,也许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