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诒:新社会没有新闻自由,是由于官僚主义。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有严重矛盾,记者的活动受到的限制太多。记者应该是“无轨电车”亦即应该有无限制的自由,是“无冕之王”。(解放8.20)
许君远:凭我局外人的看法,我感到解放后报馆机关化,新闻从业员与一般机关干部没有什么差别。大家例行公事一番,消息不必竞赛,版面不必改进。特别是外勤记者,早已摘掉了那顶“无冕之王”的帽子,再也不必挖空心思,广结善缘,布置新闻线索。报社的一纸公函,效果比过去的记者私人卡片要来得大。材料拿到手,并不限定时间交稿,因此“明日黄花”的现象,到今天依然十分普遍。我并不拥护“无冕之王”这个衔头,我也不能盲目地抬高过去新闻记者的地位。在旧社会里,新闻界的败类很多,消息“客里空”,报道“莫须有”,公开受贿,秘密敲诈,丑行可写一部“报人外史”。但是其中不少人硁硁自守,凭自己的能力吃饭。日久天长,他们都有一种恢宏的气度,昂首阔步出入于“大人先生”之门,而大人先生也乐与他们交往。这样,他们的采访工作便无往而不利,甚至对新闻幕后的来龙去脉也能摸个清清楚楚。新中国的新闻记者要对人民负责,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这是对的。但是只谈“负责”就够了吗?把旧社会“无冕之王”的特长一笔抹杀,我认为不够公道。今后新闻面一定会开得很广,不“钻”不“争”,会妨碍了“百花齐放”的推进。(文汇5.21)
许君远:解放初期的报纸,大部全没有副刊,新闻本科也是千篇一律甚至“本报讯”也并非“专访”,乙报的“本报讯”可能就是甲报“本报讯”的翻版。在上海,看了“解放日报”,大可不必再看“新闻日报”,除非你是一个工商业者,想多知道一些工商消息。直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确定之后,才开始扭转了这种风气,副刊活跃起来,“专电”和“专访”也先后出现。拿今天的报纸和一年以前的报纸比较一下,谁也能看出版面上有了显著的不同。我以为,实际受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惠的,首先就是报纸。报纸这朵花正在“放”,但“放”的还不够。(文汇5.21)
许君远:读者的压力是大的,报纸编辑的清规戒律恐怕也很严重。文木同志要为记者争地位,我由记者地位联想到过去的“无冕之王”。编辑同志见了这个名词,立即觉得它与资产阶级办报思想有关,还是不登为妙。如果清规戒律继续作祟,如何能“放”得透?“放”得广?在全国各地争取花要放得好的今天,害怕毒草甚至也不顾让野草闲花滋蔓的心情应该有所改变了吧?但是,大部分的党报还在摆着“党员面孔”,没有笑容,难道这就是党报必备的风格吗?大家都在喊叫“拆墙”,党报还想筑寨自固,长此以往,如何指导党与非党同志的团结工作?因此我建议,在选择新闻上,党报的尺度应该更放宽些,起个带头作用。故步自封,落在其他报纸后面,并非上计。(文汇5.21)
郑白涛:提出:“跟共产党唱对台戏的报纸可以小骂大帮忙”(实际是要真骂假帮忙)。他曾写过三篇他所谓的“小骂大帮忙”的稿件,在稿件上写道:这些稿件是中国新闻社今后的发稿方向。他也曾提出过同人办通讯社的谬论,他说同人发稿可以署名、文责自负,企图取消党对中国新闻社的领导。(光明6.26)
张友鸾说:新闻记者如果有特权思想,那当然不对。但有许多官僚主义者觉得记者小三级,那也不对。有人说记者是苍蝇,其实是蜜蜂,能够造蜜。
旧社会有句话:“记者不坐牢,不是好记者,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现在呢?他认为可以这样说:“记者不讨厌,不是好记者,报馆不闯祸,不是好报馆。”
对现在报纸的内容,他也发表了意见。他说,报纸不怕软些再软些,只要软中有硬。张友鸾认为现在某些报纸的社论不是什么社论,而是“社训”。新闻也太少。这种少登、迟登新闻的报纸不是好报纸。(人民5.18)
邹振(新华社记者):“新闻自由被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剥夺了。”“现在新闻方面还没有鸣,中宣部应该开放绿灯。”邹震认为:“新华社发的新闻,公式化的现象很严重”。“各个报纸先是拒绝,后是不用,这应该看作是一种好现象。”(人民5.17)
王中:党委“约束”、“限制”报纸。报纸不“自由”,变成了“寡妇脸”。(解放8.2)
徐盈(高级党校学员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我们国家没有“新闻自由”,“党委审查,党组讨论,影响报纸出版发行及销路”。因此,他主张“争取新闻”。他说:“新闻就是新闻”,“不要怕片面性”。他还极力主张“办同人报”,“报纸可以是公私合营,也可以是私营”。徐盈还对储安平、徐铸成等抱不平,说我们党不“承重报人”,他说他要站在“记者立场”说话。(人民8.31)
萧乾: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一句非常豪迈的话:“我完全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愿牺牲我的生命,来拥护你说出这个看法的权利。”在这句话里蕴藏着他们对自己的宪法,对他们的民主、传统和制度的自豪。准不准许说不对的话是任何民主宪政的考验,……可惜我们目前还不能进一步说:每个中国人都已经有说话和写作的自由了。(光明9.2)
杨重野(文汇报记者)说:“在国民党统治时代,当然没有新闻自由。可是记者钻的很起劲儿。现在许多人对记者的任务不了解,对记者的工作不支持。”“记者如果总是怕挨整,怎么能够积极工作呢?”杨重野说,“解放后许多记者不写新闻,是因为新华社统一发稿。新华社这么一统,各报记者就没事作了;文风也变了,新闻的写法都是老一套。”(人民5.17)
来源:《右派言论选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参考资料之二,东北工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编,195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