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人,年龄较大经验丰富,当看你面嘻嘻哈哈,或者一言不发,从来不向你提半个批评,半点意见。但在背后却用日记写下了你的一言一行,和你从来不曾注意过的戏谑语。一点也不漏,甚至记下了何时何地,何人在场跟何人讲的,仿佛象交代个人历史似的,以记确凿而又如此详尽。
后来他就带着历史典籍似的“情报日记本”在组织面前极尽其想象能力,把问题提到原则的最高度上去作高瞻远眺的汇报,爱说爱笑争论的同学就此打下了18层地狱,戴上了各式各样的“莫须有”的帽子。
这类人中某些同志在宿舍里,原来大家认为他是和蔼可亲的,继而怀疑失望,再则,敬鬼神而远之,以免“病从口入”使得一个朝气蓬勃的宿舍穿上了死气沉沉的外衣。
在“鸣放”中,我们不怕党委,而最怕他们,只要他们一记上帐我们就有冤也无处伸。反对了这种人,我们的胆子就会大起来,据知这种人为数不少。
不知党委怎样对待这种人,我们的态度是反对20世纪50年代的“薛宝钗”。
请求党委支持我们
为避记仇,恕不具名。
—群同学(系中文科七班魏盛余冒群众名义写的)
来源:《鸣放言论选集》(上海第一师范学院,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