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个性发展和国家制度有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杨教

(杨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摘录,标题为原编者所加)

“(一)在新社会中,青年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这和国家制度有矛盾。按理,我们国家制度是允许青年的个性发展的,在理论上是无疑的,但在实际上,回顾这几年来,青年的个性未得到充分的发展,青年的思想情况是:没有自己的思想语言,没有领导上组织,不知道怎么玩法,充满了空洞的议论,充满了灰色和空虚,学会了四平八稳的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很多青年象小老头子,形成一种气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这是一种很大的危险。十八九岁的青年都反映:对机关生活很不满意,大部分妇女干部很不入眼,三八妇女节谈的都是老婆孩子的事,很讨厌。我们的社会好象一个大的熔炉,任何人一踏入社会就变成了一种样子,所以造成这种现像,是由于:

1.社会上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论调,给青年思想上以压力,妨碍他们个性的发展。例如:强调政治热情、政治情绪的问题,虽然很重要,但其内容,不外乎这样一些:(1)人生观问题,立场问题;(2)看重大问题的思想方法;(3)对政治生活的态度,是否有自己的幻想,是否和我们的伟大理想相一致。在这样的前提下,青年人应有自己的思想、爱好兴趣、理想,但社会上把政治情绪作很肤浅的了解,随意的套上个人主义的帽子,多看些书,多写些东西,多谈些自己爱好的问题,多表现一些个人的性格……等都被认为是个人主义,在客观上要求青年从思想到行动,从面貌到服装都是一律的;满口是马列主义的人就不是个人主义。这种压力很大。铁托说: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东西,就是具体的人道主义,不仅是将来,而且在现在,我很同意这一句话我认为个人打算是好的,我们的社会制度为青年开辟了光明的道路,应该有自己的幻想,共产主义的理想一定要和青年的幻想联系起来,否则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力量,对青年不发生作用。如果把青年的前途看成是个人主义是很错误的。一个青年没有理想,对共产主义也不可能热爱,对共产主义也是无能为力的。

2.青年必须服从组织,青年应该对组织感到亲切,应该服从。但在政治情绪的压力下,服从组织增加了新的内容,要求青年唯命是从。提了意见的人就是最坏的,没有头脑;完全服从命令的干部是被领导欣赏的。有自己的思想,常提出问题的人被认为是最调皮的人。现在对青年的领导好象是封建的家长式的统治,控制青年人个性的发展,被歪曲了的政治口号代替了封建道德,甚至更厉害些,因为它有进步为自己作掩护,使人分辨不出来有马列主义为原则,不但不引起人们的警惕,反而使人习以为常,认为是合理的东西。

3.在服从组织的口号下,掩盖干部工作上的不合理现像。不管你干不干,硬拉硬扯,好象强迫婚姻一样,这也是抹煞个性发展的,造成了干部水平低,造成大批的万金油干部的根源之一。使不能专门去从事某一方面的研究,而且往往是学非所用,学工的拿来做编辑,调动频繁,象皮球一样踢来踢去。青年人年纪不大,干的事情不少,这儿干一些,那儿干一些。在青年中有许多清规戒律,有的不成文,有的明文规定,把青年的言行划死了,规定一个圈子,把路子堵死了,只能规规矩矩,不能乱说乱动,结果都成了小老头子,而且成了习惯的人,并以这种榜样去要求别人。

4.在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上,有庸俗化的现象。党团组织生活的内容就是检讨,每星期来一次就完全失去作用了,往往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养成青年人谨慎小心不敢大胆作为的心理,左一个原则,右一个政治。

因此,青年的个性发展是受到阻碍的,把青年人的棱角磨光了,使他们安于现状,人云亦云,对新鲜事物缺乏敏感。

我同意林希翎的二个观点:

1.青年人应该永远对现实不满,如果满足,就不能前进了。用哲学的公式来套肯定、否定是庸俗的。我们的环境就是肯定的,如果对现实满足,青年就不能有新的追求了。假如有一天满足了,我就停止了,这关系到一个人做人的问题,是否感到做人的伟大问题。林提出这问题是有意思的,有些人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整天想到地位、老婆,过的象猪一样的生活,离开了马列主义的教条,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满口的无产阶级道德,但从思想上不懂马列主义,什么东西都依赖,不动脑筋,一切问题都拿马列主义为准则。我想,这些人解放以前没有马列主义时,怎么生活的呢?

2.青年人应该有偏激,这是一种客观存在。青年人有赤诚之心,但没有知识,生活经验差,就不可能不偏激,如果要求不偏激,就是不允许青年人动。这一点我对中国青年报很不满意,认为他们很多方面没有代表青年人的利益。”

 来源:《高等学校右派言论选编》(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195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