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整风文件,体会到整风是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和风细雨的方法,反对“三大主义”,这是很明确的。过去,“三反”“肃反”究竟是解决敌我矛盾,还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始终就搞不清楚。“三反”也反官僚主义。在政策上也谈到了不许逼、供、信,可是当时的情况,老实说虽非肉刑,却都用了逼、供、信。给知识分子很大的威胁,令人寒心。讲话只能顺从领导斗争的人,不能有一点怀疑的表示。否则就马上扣上一顶“破坏运动”的帽子。结果是被迫做假坦白,说假话。这种做法,恐与中央的政策是不相符的。知识分子都有“士可杀不可辱”的自尊心,因此有的人就轻生自杀。但是死也死不得,死了不是被说成“畏罪自杀”,就是“抗拒坦白,破坏运动”。当时确实是只相信假话,不相信真话。
“肃反”,最初是由反胡风反革命集团而起的。当时也没有搞清楚是否是敌我矛盾。可是斗争面铺得太广,没有在事先调查清楚,就进行斗争,在我院斗争面虽不算广,但也不少。当时的口号是“大胆怀疑”。这个口号似乎并非中央的指示,可是当时确实是这样做的。这与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什么不同呢?这是不是唯心论的作法呢?我们的小心求证是在事后,是不是可以在事前进行调查呢?“肃反”在我院是大醇小疵,或是得不偿失,到底有多大成绩,还有待研究。但副作用是很大的。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关系不正常,这是主要的原因。被斗的都是老教师,事后要青年教师尊重老教师,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怎么转得过来。
肃反时有“逼供信”,体罚还次之,精神打击知识分子受不了。古语说“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在专制帝王淫威之下,君臣之间还有这样的反应,如今在社会主义民主时代,肃反时某些党员同志把无辜的视为反革命,反过来别人把他视为吃人的老虎,也情有可原吧。把党比作虎,谁也不会承认,那个也没有说“不要党领导”,不过,我觉得人民日报也还是习惯于听歌功颂德的话,稍微尖锐一些的就觉得很刺耳。
(原载土建学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习简报”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