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仲 男 40岁 广东南海人,家庭出身:教员,个人成份:学生,入党日期:1938年9月,参加工作日期:1939年7月,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思仲与文艺报的右派分子唐因、唐达成等一起筹办“同人刊物’进行非组织的活动分裂文艺报。杨认为现在是“大变动的前夜”,“辞去文艺报编委这个名义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了”(杨在文艺报召集的座谈会上的发言)。杨还主动的去找冯雪峰,要求冯出面领导,并商量具体出版问题。他们还提出“暂不宣布”保守秘密。当7月12日“人民日报”揭露了唐因、唐达成分裂文艺报的活动后,杨不仅不向党交代,党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却说“办同人刊物不是主动的、没有意识到是反党的。”其实在6月30日他给侯敏泽的信中已说“刊物(按即同人刊物)我也赞成‘收’,而且非‘收’不可了,除非准备挨打”(杨给侯敏泽的信)。这证明他没有意识到是反党的说法是不确实的。
7月13日他曾向“文艺报”编辑杨志一(非党员)讲,许多机关单位反右派斗争“象阿Q和王胡比赛捉虱子”。(据侯金镜同志给作协党组的信)他在整风小组扩大会和支部大会对他进行批判时,又说,“在文艺上那样批评吴祖光是不对的”。又说“社会上有章罗联盟但文艺界要不要反右派是值得怀疑的”。在这次会上,他也检查他对作协的“三反”、“肃反”也有此诬蔑的说法。
他认为党内许多领导文艺工作的同志都是“教条主义”“不懂文艺”。在文艺报座谈会上,他攻击了周扬同志,虽然他并未指名。他说:“每次文代会理事会的报告,总是把过去算一算帐,点一点名,该批评的批评,该肯定的肯定,没有很好的总结经验,不重视理论问题”。他不满意人民日报推荐小说“结婚”。这实际是对胡乔木同志进行攻击。他说,“结婚”这个作品是概念化的。而且我们有些领导同志硬要肯定这个作品,影响很坏。我们的领导威望高,群众敬重他们,正因为这样影响更坏。任何具体的历史情况不能为教条主义,不懂文艺辩护”。(文艺报座谈会上的发言)他说刘芝明站在文艺领导岗位上作了许多大报告,其中笑话不少;陈克寒对文艺相当无知;陈沂不懂文艺、文化水平低。(以上见文艺报整风座谈会上的发言)他认为“文艺工作的领导,应该是作家批评家,但现在是组织家。领导者不写文章,对文艺采取观望态度。”(文艺报整风座谈会上的发言)。
他反对党通过作家协会来领导作家。他说:“我同意叶圣陶的意见,作家协会不应该成为领导作家的机构。”他虽然也说党领导作家是无可怀疑的,但接着说:“现在作家协会不是群众团体。成为领导机构,这就不是从社会方式来领导文艺,而是用组织方式领导文艺”,(文艺报座谈会发言)他主张领导作家用“鲁迅、瞿秋白、冯雪峰拳的方式,个人的方式”。
他认为“冯雪峰的文艺观点有很多好的东西,他强调现实主义,强调文艺的真实性。虽然有些唯心主义的,不符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东西,但也有很多好的东西”。
对于作家思想的改造,他说“一个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克服着他的材料,同时也克服着他自己。在艺术实践也是可以改造作家思想的”。(皆见文艺报座谈会上的发言)。
夸大解放以来文艺运动的缺点和错误。“解放以来如果说错误和缺点,主要也是‘左’的问题”。“在文艺问题上,在今天,反对‘左’的教条主义,庸俗机械论也仍然是主要的,不反对‘左’的教条主义,我们的文艺运动就不能前进”。并认为“这种情况并不是搞批评的少数人造成的,而是相当程度的反映了领导思想,与领导的文艺思想有关。”
他说“1954年党检查文艺报在红楼梦所犯错误时对冯雪峰的看法和处理恐怕有宗派主义”。(文艺报座谈会上发言)“对陈企霞、丁玲问题的处理,如在全国范围内传达,我认为有缺点,很大缺点。但基本上是对的。”(在整风小组扩大会上的发言)。他认为冯雪峰不被选为“八大”代表及不担任学部委员会委员是不公平的。”(整风小组会上对他的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