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静修的交代

段静修

(段静修,改名一平,北京大学历史系54级考古班学生。1957年,因为讽刺一位(中共)党员女同学为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长等,被打成右派分子,显然颇为桀骜不驯,在批判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态。)

(一)校内的

班座谈会发言的动机---攻击党的基层领导,挑拨党团员的关系,从生活细节来攻击个别党员(如王文清开窗户问题),利用团员的一些弱点来挑拨分离,把团组织对团员的教育说成是统治,说黄官锐是职业批评家。罪行符合三、四条。(整理者按:参见《1958年1月8日江副校长作处理右派分子的报告》)

在系里开的座谈会---利用助学金问题攻击李、高二人。当时李说“你不是自己人就不给你”,现在想来这话对。

在一些大字报上签名---《少搬教条,多作研究》,熊光祖的大字报上签名(我当时自己不敢写大字报),做为右派的帮凶向党进攻。在李铭清大字报上签名,质问党总支“王承□到哪里去了”,自己很同情王,想替他申冤,并要贴到党总支门口。在本班大字报上的签名。5年级一个同学找我要写一张李光海自杀的大字报,我虽不敢写,但留下来了,非常同情李光海。自己亲自写的《论官僚主义》一张,利用系里的官僚主义进行攻击。(因体育课不及格。)

给党委会写过两封信---1.去年大鸣大放写的。2.前一月寄出的。第一封有很多是错误的,自己初步检查,因此有第二封信。有些思想问题所以不在班上说,大部分是向党进攻的。第一封信进攻,第二封信初步认识错误,大家提了意见后再检查。(是斗争---整理者按:“是斗争”三个字,或是“群众”所言,也可能是段的自我更正)

在实习中的问题---分组时我在一个没有党员的组,当时感到非常合口味、自由,离党员越远越好。流露出对党不满。(岂止不满而已---整理者按:这句话或是“群众”所言,也可能是段的自我更正)在太原时,个人主义,不联系集体,不符社会主义立场……

交出自己的日记。

(二)在校外的

监察部雷成志处,散布校内右派鸣放情况。

人大校长办公室秘书处,散布校内右派鸣放情况。

(两人都是党员)

在补习学校给校长讲(校长也是资产阶级),讲得很多。

(三)与右派分子之间的关系

本系、外系、校外

熊——经济往来,行动联系,对之很欣赏,但也讨厌。给我看一封信,石幼珊的妹妹与之决裂的信(大鸣大放之前),我给他保密到现在。另一件事是帮他在北京找房子。

大鸣大放时,支持他的大字报。实习回来,对熊说不出来的讨厌劲。前一个多月熊还向我借钱。

许---以前和许一道喝酒,臭味相投。去过一次许家(杜宇一道),来往甚密。许还鼓励过我向党委会进攻肃反问题,我写成一个“意见书”交到党委会。

实习回来后,许已成右派。许向我借钱,我就借了一元钱给他,他拿去喝酒了。又借许与烟斗。

胡---过去在班上骂胡琪,但是从个人怨恨角度出发,虽无生活上联系。

数四张四民右派---一年级同住,见面时爱开玩笑。反右斗争时,他问我不是右派,感到很奇怪。给他照过一次像。

法律系助教潘---中学时同学(1946、47),解放后也同过学。潘的爱人,也是我的同学。在他家听过一次球赛的广播(以前往来甚少),其爱人又找我给他们照相。到他家吃饭。其爱人下放,在他家喝酒。直接单独来往共一次。帮他借一本小说给他。虽很同情,但也不敢一个人去。

江副校长报告后,我给她看记录,算是报告革命内部的消息。她还来信问我处理右派的情况。

山西太谷中学教员潘绍杰(过去的同事)---就写过一封信给我,让我介绍工作。

路宝峰(街坊)---民促成员。过去借书(小说、教课参考书)来往甚多。大鸣大放时来往甚少。这学期开学时来往较多。当时他对我说他是右派很冤枉。

(整理者按:以上是1958年1月23日白天段静修的交代记录,他最后还谈了自己大鸣大放的动机,可惜没有笔录下来。当晚7点,又开了一次会,段继续交代和右派分子的关系等问题,比如与路宝峰的关系,“报告”和许南亭的关系。他引用一位潘姓右派的话,说五大运动“每次运动都要减少体重,少活几年”,段除了同意潘的话,并说自己“每参加一次运动,我就要失眠……并用自己的情况来证明这个理论”。他还交代了收听“敌台”的事情:“在洛阳听台湾广播的动机,一方面好奇心,另一方面思想深处的一些东西(过去的反动历史)和台湾有联系。”还说自己“在班上‘报告’,就是公开攻击班上的党团员”。

(当晚参加“斗争”的学生,还包括历史系一年级的同学。与会者的名单,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根据记录,有的与会者批判段“在暗地里用阴阳扇煽动妖风鬼火,这只能说是更阴险、毒辣,更恶毒”。随后两天,段静修可能还有交代,但除了片言只语,详细记录欠奉。25日的笔记最后一行写道:“1958年1月30日晚7点半哭了,解放后第二次。”根据我的揣测,这应该不是在说段流下了悔恨的眼泪,而是在表示,这一次,轮到记笔记的人“过关”了。(参见“1958年2月6日在团支部大会上的自我检查 ”)

来源:

周钦祺笔录:《反右派斗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