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日讯 八月初,武汉大学化学系在大破资产阶级教学思想和大办工厂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编写新的教学大纲、讲义的战斗,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成立了战斗司令部,积极地参加了战斗,一些资产阶级专家也不甘示弱,开始编写大纲和讲义,表示要和学生较高低。
这时,沉默了近一年的右派分子曾昭抡,也开始翘起尾巴来了。他自认为是有机化学的专家,编教材必然能够战胜学生。有一次,他甚至公开在许多学生面前说:“我编的有机合成专业讲稿,是仅仅次于莫斯科大学的。”他指手划脚地说苏联、美国和德国的讲义如何如何,都赶不上他的讲稿,言外之意是你们这些学生怎么能比得上我呢。经他这么一说,学生们也的确紧张了,感到自己的外文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比不上这位白色专家,但是对待他的公开挑战,难道能够不应战吗?大家心中十分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个时候,学校党委发现了这个问题。党委第一书记刘仰峤和系总支书记罗鸿运等同志都经常找学生们交谈,鼓励他们勇敢地投入这一场战斗,要和资产阶级专家比方向、比观点、比联系实际。在党的帮助下,学生们坚定了信心,决心要在业务上战胜资产阶级专家。
编写大纲的活动开始了。学生们采取的办法是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依靠工人群众。他们先后到五十多个工厂,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经常地征求工人的意见,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结合生产的方针和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拟出了大纲的纲领,不分日夜地进行编写和不断地补充修改,终于在短期内编出了一套质量较高的教学大纲。而曾昭伦呢?他也信心十足,整天在系图书室翻阅资料和杂志,特别是读了许多有关的外文杂志。可是,大纲却迟迟拟不出来,为了找一点联系实际的材料,他也下了一次工厂,找了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坐在桌子旁谈论了一番,工厂里有人告诉他:学生们已经编出了一套大纲,于是他才匆匆忙忙抄录了学生的大纲中一部分材料,草拟了一个教学大纲来和学生打擂台比武。
双方的大纲基本编完以后,有机化学战斗司令部贴出了一张“大战曾昭伦”的大字报,表示要和曾昭伦展开辩论,看谁编的大纲好。八月下旬的一个晚上,一场论战开始了。同学们紧紧抓住教学大纲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是否体现了为政治服务,是否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展开争论。结果发现曾昭伦编的大纲不仅方向不对头,而且严重地脱离实际,是为理论而理论。在他编的大纲中,酒精的制造部分就完全是从外国杂志抄来的采用电石制造的方法,根本不能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而学生却考虑到中国农副产品很丰富,采用野生植物马铃薯、红薯等来制造,可以在全国遍地开花。关于煤焦油的利用问题,学生就考虑到系里已建立了炼焦厂,应该建立焦油分离工厂,加以充分利用,以生产任务来带动教学和科学研究;而曾昭伦的大纲就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在他编的整个大纲中,存在着重外轻中、重洋轻土的偏向,严重地脱离生产实际、脱离地方工业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曾昭伦想到的唯一方法仍是专家讲授、学生听;而学生却提出了采取群众运动方式,既可以请专家讲,也可以请学生、工人讲,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工厂去,结合生产实际来学习。在许多问题上,曾昭伦编的大纲仍然没有脱离旧的资产阶级教学思想范畴,而学生的大纲却形成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经过几次的辩论,曾昭伦不得不在大量事实和理论面前服输,承认自己对生产实际实在了解得太少,还存在一些资产阶级学术观点,也使他第一次感到青年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力量强大,不得不佩服学生在许多方面胜过了他,表示放弃自己的教学大纲,采用学生编的大纲来编写讲义。
学生们在这一场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进一步破除了迷信。过去,不少人总认为曾昭抡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但在业务上却是专家,大家对他还是十分迷信;经过擂台比武,大家对这位白色专家看得更清楚了,决心在党的领导下更坚定地前进。(殷平)
来源:1958年11月5日_第2625期《内部参考》新华通讯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