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一诗,友君××所作。作者系一青年学生,有志于文艺事业,曾于两年前学生运动高潮中,因误会被当局逮捕,释放后攻读如旧。此诗即被捕期间所写,其时,同学们竞相传阅,颇获得部分人士的同情与赞赏,有付印之议,后运动急转直下,此议即罢。事后每谈及此诗,悉辄赧然以为己短。今年年初,忽不知君去向,或猜暗遭绑架,或猜私走内地,至今未知其存亡。
隔年的花瓣,虽然失去了原有的芳香,却能引起往事的回忆。今夜重见此诗,回顾两年来时势转变之剧,未尝不有感于斯。两年前,学生运动之兴起,如一声春雷震醒大地,瞬息间波及全国,汇成巨流,其汹涌澎湃之势,使统治者为之失色。多少篇新颖作品,多少种新生刊物,雨后春笋般地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涌现出来,举起了争自由争民主的旗帜,吹出了为真理为人民的号角。值得纪念的是,有多少个青年,受了运动的影响,毅然走出象牙之塔,抛弃个人事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尤其是当运动失败以后,仍有不少青年战士,或明或暗地坚持战斗,那种头可断志不可屈的精神,更是可歌可泣。两年后的今天却完全是另一境地。专制统治的魔影笼罩全国,到处是鞭梢剑影,到处是泪痕血迹。人与人的关系已到了空前虚伪的程度,为了名利地位一切卑鄙的手段皆已使,什么真理、什么道义、什么爱情、什么友谊,这一切都不如统治者的意志那样能立即兑现。尚在人间的战士们,有的入狱,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难道寒冽的天气真能冻住一切真理的声音?难道统治的魔影真能扼杀一切革命的生机?难道撒下的种子真会永埋地底?让事实来回答这些问题吧!此时此地,我却仅有这两年前的诗篇,披露出来,愿易于忘却的人们藉以知道过去的存在。
形势的改变既然如此剧烈,人们的思想当然也不会停滞不前。今夜重读此诗后却明显地感到了它的缺点,也可以算作一个思想改变的例证。绝大部分的青年,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开始由熱中转向清醒,这时他们便感到自己的浅薄,这浅薄在从前是曾经被认为深富的;他们将感到自己的浮夸,而在从前这浮夸又被设想是自信。在经历了××××(形势剧变)以后,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在“自由” ××(对于)人生有着更为深远更有价值的目标,因而“不自由毋宁死”的号召反而显得浮夸了;他们也深深地懂得,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才能获得解放,因而诗中青年囚犯的英勇举动,在他们看来便显得过于浅薄。此外,诗中流露的伤感情绪也会使他们感到不合时宜。虽然如此,我却想没有一个人会对这首诗有丝毫责备的意思,相反的每个人都将珍惜这首诗,像珍惜一片隔年的花瓣,因为藉了它我们能知道过去的存在。
1949年跋于“五四”前夜
来源:谭蝉雪编著《求索(兰州大学“右派反革命集团案”纪实)》,2010年。“1949年”为保护自己的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