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张家口市委关于一九六一年农业生产的指示

(一)

鉴于农业生产连续两年遭灾,不论是为了恢复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论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要求我们今年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线,深入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尽最大努力争取农业丰收。

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是大好的。最基本的有利条件,就是我们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三面红旗,有三年大跃进所奠定的物质基础。工业生产飞跃发展的结果,已经或者将要在农业技术改造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全市增加了灌溉面积265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农业“八字”宪法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些对于发展农业生产都将长期发挥作用。

最近整风整社运动证明,全市农村80%以上的公社是好的或基本是好的,百分之九十几的干部是好的,百分之九十几的人民群众是拥护我们的。就是在百分之十几的形势不好或大不好的地区,只要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经过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在几个月内就可以扭转局面。

原来那些民主革命不彻底、被地、富、反、坏和蜕化变质分子篡夺了领导权的地方,还有那些“五风”作乱严重的地方,都严重地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给我们造成了生活、生产上的困难,这些都是坏事。但是,这些坏事情,从反面深深地教能了干部和群众,使我们学会了分清敌我和是非界线,认识了整风整社的重大意义。各地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十二条紧急指示信,发动群众展开了激烈的反坏夺权斗争,认真地纠正“五风”错误。结果就使党的十二条政策指示,成为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力量;干部的“五风”错误,必将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调查研究之风,群众路线之风,鼓足干劲与科学分析精神相结合之风,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之风所代替;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将大大提高一步,党群关系将更进一步密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得到更好的调整。这一切必使农村出现一个人民公社日益完善和巩固,农业生产扎扎实实,广大群众心情更加舒畅的政治局面。

二年灾荒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困难。口粮水平很低,部分地区疾病、死亡有所增加,劳动者体质衰弱,牲畜瘦弱死亡较多。但这些问题,又促使我们大抓生活,大兴关心群众疾苦之风,促使我们今年及早地、深入地、细致地安排群众生活;同时,灾荒从反面教育了干部和群众,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意义,激发人们发愤图强,鼓足干劲,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全市各级先后组织了大批干部到农村工作,并从各方面压缩了大批劳动力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现在自由流动人口已经大批返乡,各条战线支援农业的运动更进一步加强了,这都是极好的征兆。

总之,农村的形势是大好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坏事变好事,需要经过一个转化过程,去年秋耕的尾巴很大,全市尚有三百多万亩白茬地,积肥运粪完成的不好,倒沙、浇地也搞的不多,这些对于今年的生产都是不利的。这些困难在我们工作中应该重视和打足。但是只要我们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深入调查研究,作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完全可能争取到今年的农业丰收。

针对上述情况,并根据以粮为纲,相应地增加经济作物产量的精神,兹确定今年的农业生产任务为:粮食总产16亿斤,油料7,000万斤,白麻720万斤,烤烟227万斤,商品菜4亿斤,甜菜4,500万斤,并在以粮为纲的前提下,搞好林、牧、副、渔等项生产,林业:幼林抚育一百万亩,造林20万亩;牧业:各种牲畜年底圈存分别达到大牲畜52万头,猪40万口,羊140万只,生产鱼苗9亿尾,捕鱼1,600吨;副业纯收入6,000万元。这是全市总的要求,具体到一个地区,因为情况不同,对不同的社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生产、生活条件不好的地方,要特别加强领导和帮助。

为使群众正确地认识形势和任务,应该发动广大社员群众开展一个关于争取今年农业丰收的大讨论,向群众大讲形势和任务,讲清有利条件和暂时的困难,使群众对这些问题有个透彻的了解。对各项困难问题,提出具体对策,找出克服办法。这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伟大号召,坚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革命精神,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今年农业丰收的有效途径。

(二)

以粮为纲、千方百计增加粮食总产量,同时适当安排蔬菜、油料和其它经济作物,发展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这是我们农业生产上不可动摇的经营方针。

为了增加农业总产量,必须坚持执行广种多收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举的方针。保证今年全市总播种面积不少于去年,以取广种多收之效。目前有些地方计划大量弃耕土地缩小耕地面积是危险的。有效地利用土地也应提起注意,提倡“见缝插针”的精神,所有耕地要种到头、种到边,因地制宜推行间作、套种和梢作、复种等耕作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扩大复种面积,实现多种、种足的要求。在提倡多种的同时,还要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水利、土地条件较好,劳力充足的地方,适当地种一些试验田,事实证明,这对于解放思想、积累经验、提高技术、不断提高总产量也是有利的。

在种植计划的安排上,要使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保持正确的比例,以保证增产粮食,同时相应地增加各种经济作物的总产量。据此,今年全市的总播种面积不应少于1,900万亩(包括自留地和食堂菜地),在集体经营的土地中,粮薯作物不应少于1,500万亩,油料190万亩,白麻、烤烟、商品菜、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均须安排一定的面积,以保证完成各种产量计划。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多种瓜、菜、豆,这对缩短灾荒和改善以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少数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和商品菜过多的社、队,可以适当地少种些粮薯作物。蔬菜生产应着重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技术水平,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提高总产量。

全市1961年计划种夏收作物80万亩,各县、区应根据实际可能和合理轮作的情况,尽力多种一些,这对保证渡过夏荒极为重要。

各地对适宜我市种植的玉米、高粱、莜麦、谷子、山药等高产作物,应当因地制宜地多种。具体到一个社、队,种什么适宜,要经过社员群众,特别是老农的讨论,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什么能增产就多种什么。严防不看具体条件,机械地安排种植的作法。

今年的种植计划,一定要在经过群众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既要领导和教育群众完成国家计划,又要尊重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权利,使国家计划和生产队的计划很好结合起来。体现这种结合的具体作法,就是“两下一上”。即国家先由上而下地提出建议指标,逐级下达生产队,然后生产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生产计划,各级党委自下而上的把生产队的包产计划原原本本地逐级汇总上报,最后再自上而下地进行必要的平衡、调整,制定出全市的生产计划。

(三)

农业技术措施,必须因地制宜,不违农时。要本着“大办肥料、中办或小办水利”的精神,积极地继续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各县、区,各公社,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应该仔细研究本地、本社、本队具体的增产措施,认真发动群众总结经验,对经过实践证明成功的经验应积极推行,未经试验成功的作法不能硬搞。现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各地注意:

1、大办肥料。肥料是争取农业丰收的重要措施,必须积极抓、全年抓,并根据农事季节的忙闲,抓住农业空隙和积肥有利时机积肥造肥,充分利用一切肥源,广泛组织群众大办肥料。既要重视肥料数量,又要注意质量讲求实效。鼓励社员养猪积肥,扩大优质肥源。生产队使用社员肥料,必须依质论价,付给合理报酬。确实有效的土化肥,也应继续发展,并且尽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今年的肥料不多,在使用上要合理集中,提倡粪拌籽、沟施肥、穴点肥、耧施肥。远地施细肥,近地施粗肥,以节省人、畜力。施肥前先进行加工,做到打滤的细致,沤制的熟透,以求发挥肥效。

2、水利。主要是抓紧已有水利工程的修整和新建水利工程的配套,充分利用一切水源,尽可能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争取更多的受益。春季要克服一切困难,尽多的春汇地;水利条件差的地方,要作好耙磨保墒工作,保证按时下种,保证全苗。要教育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树立防旱抗旱思想,无旱要防,有旱抗旱。加强排灌机械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排灌机械和各种提水工具的效能。

3、合理密植。要因时因地因作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密度,切忌强求划一。认真总结当地经验,注意区别小面积试验与大面积推广,全面分析水利、肥料、土质等条件,不能把小面积试验的经验不加分析不顾条件地用于大面积推广,不能孤立地只看水利或是肥料条件,要善于联系起来全面分析,权衡利弊。

4、贵在适时,种好管好。历年经验证明,春播必须适时偏早。但绝不是越早越好,不可过分提前。为保证播种质量,必须挑选政治可靠、技术高的社员掌耧撒籽。管理上,主要是及时地锄苗,及时地防治虫病害,不可失时。播种要为锄苗创造条件,合理摆布作物,错开播种时间和茬口,避免活路过分集中,造成荒苗。特别是去年草荒严重的地区,更应注意。

(四)

实现农业丰收,关键还在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此,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掌握农业生产规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革命精神与科学分析精神结合起来。

掌握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最主要的是掌握天、地、人三条,抓好种、管、收各个环节。第一,把握节令,依据节令安排农活和力量,在一定节令中完成一定的任务,绝不能违背和延误农时,破坏农业生产规律,胡乱指挥;第二,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依据气候情况,安排农业生产的活计,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和战胜灾害。第三,充分利用地理条件,根据气候条件、土地质量、耕作习惯的不同,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制定和实施种植计划、耕作措施。那种不管各地情况的千差万别,“一个命令往下传”,强求一律的领导方法,是错误的,有极大的害处。第四,切实作好人的工作,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要千方百计的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群众的政治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把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结合起来。党的政策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杠杆,承认差别、按劳分配、等价互利等项政策,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决不能忽视。正确地解决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原则下,要给社员以小自由,让他们种好自留地,尽可能地养些家禽家畜,利用工余时间搞点家庭副业。“三包一奖”、“四固定”等项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兑现。发挥群众积极性的重要一条,是走好群众路线,民主办社,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采纳老农的有效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一切挫伤群众积极性的东西,应坚决防止。主观主义、瞎指挥是错误的;束手束脚、不敢指挥也是错误的。反对瞎指挥,不要不指挥,提倡好指挥。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实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坚持与群众“四同”的领导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坚持搞试验田,解剖麻雀,参加劳动,以便吸取经验,正确地指挥农业生产。

普遍推行干部双任制,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领导力量。各地应结合整风整社运动,及早作出安排。

关心社员疾苦,大抓群众生活,对于问题严重的危险队、危险村,要特别注意。群众生活必须一抓到底,贯彻全年。食堂种菜、养猪等家底生产,是办好食堂的重要一环,必须搞好。要求到一九六一年六月以后,食堂蔬菜自给,并逐步实现肉食自给。坚持劳逸结合,有劳有逸。每月男劳力四天、女劳力六天的假日制度,要保证实现。

现在已经冰消地解冻,各项农活都挤上来了,各级党的组织,在抓好整风的前提下,安排好生活,抓好生产。要趁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纠正“五风”错误,调动起广大群众积极性的有利时机,动员全党全民,继续鼓足干劲,扎扎实实地作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并随着农事季节,将各项农活搞好,为实现农业生产丰收任务而奋斗。

报省委:

发:宣化市委、各县(区)委,公社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党组、党委会、总支部、驻军各单位。

(共印420份)

中共张家口市委办公室 一九六一年四月五日印发

张家口地区自然情况(12个县)

单位:万亩、万人

项目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受灾面积 242.38 559.20 284.41 477.24 381.09 576.02 166.18 333.33 599.00 914.08 1072.85 旱灾 125.53 407.51 103.88 406.90 81.55 221.46 99.25 180.73 451.85 723.89 893.57 水灾 15.26 34.97 39.90 13.33 72.92 7.78 8.88 5.24 2.41 5.65 13.35 风灾 5.49 14.06 1.95 4.91 7.15 9.30 1.44 8.81 34.70 11.66 9.18 雹灾 55.62 48.04 84.34 24.46 156.08 285.72 33.37 114.08 99.56 178.31 83.76 霜冻 9.04 33.06 12.14 8.58 7.19 36.14 4.38 9.49 2.42 9.97 17.20 病虫 31.44 21.56 42.20 19.06 56.20 15.62 18.86 11.80 8.06 14.60 55.79 2.成灾面积 151.40 458.01 203.05 279.45 249.27 384.19 101.36 238.28 440.0 776.16 711.09 旱灾 86.55 370.04 78.40 238.98 58.82 128.42 62.51 134.50 325.90 611.30 573.0 水灾 10.48 24.33 23.86 8.21 48.54 5.82 5.71 3.6 1.96 3.57 8.36 风灾 3.24 6.03 0.96 2.99 3.96 5.99 0.67 4.01 28.46 8.15 8.55 雹灾 31.56 33.05 61.24 17.13 100.80 215.25 21.52 79.45 76.76 134.86 62.30 霜冻 5.35 11.70 9.08 4.71 4.67 17.62 3.27 7.25 1.32 9.70 14.21 病虫 14.22 12.86 29.51 7.49 32.48 11.08 7.67 9.47 5.60 8.58 46.67 成灾面积中基本无收面积 13.40 80.12 10.66 8.54 14.71 67.64 4.94 13.04 33.05 55.03 58.04 3.受灾人口 45.11 71.20 63.47 81.19 89.23 102.27 37.06 68.79 116.36 157.20 171.97 4.成灾人口 30.29 52.41 44.64 49.83 54.57 67.67 23.41 37.80 82.13 112.47 116.78

注:缺万全县资料

来源:

河北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