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的钢铁生产计划完成得不很好。到九月廿五日为止,全省钢产量只达到1054.95吨,占计划的21.09%,最高日产量只达到77.78吨;生铁产量只达到12069.2吨,占计划的30.17%,最高日产量只达到801.08吨。
计划完成得不很好的主要原因是:
(一)思想发动和全民动员还不够深、不够广。各级领导骨干中,还有一部分人对确保今年钢铁生产任务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生怕大办钢铁“影响”农业。在城市中也还有部分人,以钢为纲带动整个工业大跃进的思想不够明确,顾虑搞钢铁会影响本单位产值计划的完成。因此,在不少地区,党的领导中心没有迅速转过来抓钢铁,决心不狠,抓得不紧,行动缓慢,这是九月份生产计划完成得不够好的主要原因。在群众中间,形势、钢铁、人民公社的教育没有很好地密切结合,大办钢铁工业的鸣放辩论没有深入展开,大批劳动力抽调出来了,但是思想发动不够充分,劳动组织工作做得不够好,劳动效率不够高。
(二)技术关没有完全突破,政治与技术没有密切结合。各地现在都有高产的小型土炉和各种先进经验,但是总结推广不够及时迅速。有的是因为重洋轻土,不坚决贯彻“小、土、群”方针;多数是因为领导没有象抓农业生产一样,认真地把钢铁生产抓起来。从省委领导上说,在抓先进、迅速总结推广方面作得很不够。如本省也有“闷铁”、“坩埚炼铁炼钢”的经验,可以避开技术设备等困难,适合于广大群众去办。对抓住点片不放,充分发动群众,使人人动手,有节奏地突击出钢铁也不十分注意。这个经验直到最近才被重视。
(三)各级钢铁指挥部不够健全,各方面力量没有扭成一根绳。对挖、炼、运、煤、建五方面的工作,缺乏全面的组织,抓得不紧、不细、不全、不透,常常有了这个,缺了那个,锣敲了,鼓不响。使许多炉子不能及时投入生产和停工待料,使更多炉子不能保持正常生产。
指出九月份工作缺点,是为了迅速改进,取得十月份钢铁生产的跃进。并不是否认九月份搞钢铁生产中的积极性。今后,只要各级党委特别是第一书记认真的抓下去,全年任务是能够完成的。
十月份全省钢铁计划:生铁10万吨、钢3万吨(各地区具体任务另行分配)。这个计划必须保证完成,力争超过。因为十月份是今年钢铁生产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月。完成了十月份计划,全年计划就有了确实可靠的保证。完不成十月份计划,十一、十二两个月的任务太重,全年计划就有落空的危险。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干部和群众的战斗意志和信心。
为了保证完成十月份钢铁生产的计划,国庆节前后这几天,应当进行一次钢铁大跃进的全面突击运动。争取在国庆节前后几天内,全省生铁日产量达到三千吨,力争超过。通过这个突击运动,深入发动全党和广大群众,检阅全省钢铁生产队伍,发现并迅速解决在挖、炼、运、煤、建等方面存在着的问题,为十月份生产作好充分准备。同时,这个突击运动的胜利,必然会大大地鼓舞全党全民,振奋人心,用事实粉碎钢铁生产的神秘论、怀疑论、条件论和畏难情绪,为十月份钢铁增产创造重要的政治条件。
在工作上,必须抓紧以下几个环节:
(一)地委和县委第一书记亲自挂帅,县以上负责干部亲临前线,把突击钢铁作为当前全省党的中心任务。各级领导都要大搞“试验炉”,使领导与群众、政治与技术密切结合。同时,要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在国庆节前后普遍深入地进行一次钢铁、形势和人民公社的教育,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并且就大办钢铁工业的意义、有什么困难、怎样办等问题组织一次全党全民大辩论。彻底驳倒“不重视钢铁生产”“重洋轻土”“搞钢铁会妨碍农业生产”等等错误思想;批判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这个大辩论应当在生产现场和炉边进行,不要停止生产。党员和干部则要通过总结生产的经验教训,在现场和炉边进行整风。通过这些工作,使这支钢铁队伍,同心协力,干劲十足,斗志昂扬。
(二)各级领导应设钢铁指挥部,每一个炉群也设指挥部,并要健全各级指挥部的办事机构,把各方面力量扭成一根绳。在指挥部之下,根据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原则,建立炼钢铁、采矿、燃料、运输、基本建设、设备制造和检修等六支队伍,加强劳动组织与劳动管理工作,建立必要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迅速消灭一切劳动组织和生产操作上的混乱现象,坚决向事故作斗争。每一支生产队伍和每一个生产现场都要建立党、政、团组织,加强日常政治思想工作,关怀群众生活。同时,要动员大批干部走上钢铁生产前线,作到炉炉都有干部负责。
(三)各级党委要加强对钢铁重点县、重点炉群、重要矿区、重要生产现场的领导。积极争取十月份全省有若干日产千吨县,这是完成十月份计划最可靠的保证。为了确保重点上马,各地区领导应当组织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援,要教育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认识到,重点的胜利,就是全省党组织和全省人民的胜利。
(四)突破技术关是当前组织钢铁大跃进的关键。迅速从低产跃进到高产,从小面积丰产发展到大面积直至全面积丰产。同时,积极提高钢铁质量。
炉型选择,应当根据当地条件,特别是技术条件,选择生产正常、构造简易、产量高、质量好的炉型,就地取材,就地推广。当前已造成大批炉子,要集中抓生产。认真克服重建炉轻生产的偏向。
炉子应当成群。每一群的炉型尽可能单一,这样便于管理便于加强技术指导。
对烘炉开炉、生产准备、风量风压、配料投料和炉前操作等五方面的技术问题,对不用鼓风设备、不用焦炭的炼铁技术和坩埚炼钢技术,各地、市、县委应当迅速总结先进经验,写成条文,在十月五日前上报省委,并组织干部和群众进行讨论,补充修改。今后发现先进经验,应迅速通过召开现场会议等有效方法,普遍推广。
省、地、县三级应立即组织巡回“医疗队”,深入现场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同时,要组织机关、学校、企业的化验力量,迅速建立化验机构,推广简易化验法,加强对矿石、生铁和钢的分析,克服生产的盲目性。
(五)抓采矿、燃料、运输等工作,加强生产准备,保证生产需要。
采矿方面,应当首先采挖和使用富矿、铁砂和已经查明切实可靠的矿。各地应当确定重点矿区,报告省委。
燃料方面,应当普遍采挖小煤矿,把分散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根据生产需要迅速发展炼焦窑。凡有木炭的地方,应当使用木炭,掺用部分木材,特别要试用泥炭等燃料,解决当前燃料不足的困难。
交通运输方面,应当实行土洋并举和大中小结合的方针,依靠群众,把现代工具、车船、蓄力、索道、滑道等一切可用的工具和力量全部利用起来。运输工作应当具体排队,首先保证钢铁工业。运输组织工作应当加强,水陆之间、地区之间、装车卸车,应当密切结合,以便迅速提高运输效率,克服重要物资积压和车船停空抛空等效率不高的现象。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