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的指示,于四月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北京召开了省、市、区党 委工业书记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三十一个省属市的工业书记和国务院工业交通部门的党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同意薄一波同志代表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提出的报告。这次工业书记会议,根据天津会议的精神,讨论了当前的形势,总结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经验,具体安排了今年的生产和供应工作,是一次促进的会议。到会同志一致认为: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很好,下半年将会更好。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养猪积肥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走上了巩固的、健康发展的道路;城市人民公社化正在胜利地进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已经席卷全国城乡;今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的平均日产值超过了去年第四季度的水平,实现了“开门红”。从现在展望全年,继续大跃进的形势是肯定的。工业交通战线的任务,就是要抓紧当前的大好时机,因势利导,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引导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伟大群众运动,自始至终地沿着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不断跃进,把当前的生产大大地促上去,保证今年以二千零四十万吨钢为纲的计划的超额完成。
在这次会议上,对于以下十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一)在看到当前大好形势的同时,应当注意到第一季度和四月上半月钢的生产计划完成得不够好。钢的平均日产量,去年第四季度为五万三千八百吨,今年第一 季度计划为五万吨,实际完成四万九千八百吨,四月上半月又降到四万八千四百吨。钢产量没有完成计划,井不是由于钢的生产能力不足,目前钢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日产六万吨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炼焦煤、矿石、生铁的供应不足,而这又和运输这个薄弱环节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增产钢的问题,主要是煤、铁、矿、运的问题。 当前抓生产,就是要集中力量,大抓煤、铁、矿、运,以此为中心,大力保钢、带动其它。
(二)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第二季度的生产迅速 地促进上去,力争主要产品产量在上半年内完成全年计划的一半左右。一切工业部门都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而首先是要保证把钢铁生产迅速增长上去。钢的产量在 上半年要大力争取达到九百五十万吨到一千万吨,钢的平均日产水平,五月份要达到五万五千吨到六万吨,六月份要达到六万吨以上。
(三)为了把钢铁生产大力促进上去,并带动其他工业的大发展,当前应当采取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1.在铁路运输方面,在保证粮食和出口物资运输的同时,必须确保煤炭和铁矿石的运输,配足煤矿、铁矿所需要的车辆。煤炭的平均日装车数,在五月份要保证达到一万六千八百车,六月份保证达到一万七千五百车,争取达到一万八千车;铁矿石的平均日装车数,五月份要保证达到三千四百车(其中保证重点企业二千车),六月份保证达到三千六百车(其中保证重点企业二千二百车)。钢铁企业应当力争做到“车不够体,整列卸车”,以缩短车辆在厂停留时间。
2.迅速修建煤矿、铁矿的地面轻便铁路、土铁路和储煤仓、储矿仓,要求第二季度在各主要煤矿修建轻便铁路七百七十公里,所需轻轨,冶金部必须保证在五月底 以前拨齐,由煤炭部负责在六月底以前建成;煤炭部还应当尽量再由基本建设用的轻轨中,调整出一部分,多修些地面轻便铁道;中央批准的铁道、煤炭、冶金三个 部关于拿出五十万吨生铁在煤矿、铁矿修建土铁路的规划,应当争取在第二季度完成一半以上。轻便铁路、土铁路所需要的小机车和矿车要保证供应,上半年要生产小机车四百到五百台,轨道汽车一千台到一千五百台。同时,要保证在“五一”以前建成储煤三百二十处,加上原有的储煤仓,储煤能力达到三百六十五万吨,相当 于四点八天的产量,做到“三天不装车,不妨碍生产;三天不生产,不妨碍装车”。各矿山应当普遍推行“车不解体,整列装车”的办法,把装车时间由目前的八点 三小时缩短到五点八小时。
3.抓紧建设煤矿、铁矿的铁路专用线和铁路支线。第二季度内建成煤矿专用线二百六十七公里,所需钢轨,由冶金部在五 月底以前拨齐,煤炭部在六月底以前建成。铁道部对河南省的平顶山--宝丰,山西省的介休--西泉,宁夏的潮湖--石炭井三条铁路支线共一百二十八公里,必须在六月底以前建成;山西省的东观--詹店一百七十七公里干线(其中十七公里已列入上半年计划),必须在七月底以前建成。
4.第二季度必须确保生产货车一万辆,争取达到一万一千辆;确保生产机车二百五十二台,争取达到二百八十二台。所需生铁、钢材,由冶金部保证供应。
5.在第二季度内调出煤炭二千二百三十四万吨和生铁二百八十三万吨,各调出单位,必须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先外后内的方针,确保外调任务的按时完成。
6.各钢铁企业必须大力降低焦煤、生铁的消耗。要求第二季度内大高炉每吨铁的焦比,平均降低到七百一十公斤(新炉八百七十公斤),中小高炉每吨铁的焦比平均降低到一点二五吨;转炉钢的生铁消耗,重点企业平均降至一千二百五十公斤左右,其它单位平均降至一千三百五十公斤左右。
7.提高高炉、转 炉、平炉、电炉的利用系数,提高作业率和开炉率。第二季度,大高炉的利用系数要求达到一点六五吨,中、小高炉的利用系数要求达到一点一五吨;转炉的利用系数,重点企业要求达到十五吨以上,一般企业要求达到十吨以上;平炉的利用系数要求达到十吨以上;电炉的利用系数要求达到二十六吨以上。
(四)要求各级党委和业务部门大大加强对当前生产的领导。
各级领导一定要做到又“抓”又“顶”。“抓”,就是要自上而下一起抓生产,按日按班抓生产,切切实实地解决当前生产中的问题,今天应当解决的问题,绝不要拖到明天;既要抓紧当前的生产,又必须为下一步的生产做好准备工作;既要抓紧钢铁生产,又要抓紧其他工业生产。当前急需集中力量组织几个战役,分几个步骤,下定决心,动员群众,千方百计,把二季度的生产迅速地促进上去。“顶”,就是要时刻警惕和顶住历年在第二季度里容易发生的吹冷风的活动,接受去年夏季生产一度下降的深刻教训,坚决反对已经开始露头的畏难松劲情绪和右倾保守思想,改变那种“一季叫、二季吹、三季反、四季超”的不正常现象,把生产大幅度增长的时间,从往年的八、九月份以后,提前到二季度来,也就是说把八月的政治气候提到五、六月份来,从现在起立即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群众运动的大高潮,为在上半年内,在主要产品产量方面,完成和超过全年计划的一半左右的任务而斗争。
(一)为了把当前的生产迅速地促进上去,必须把各地区、各部门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创造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先进经验,大张旗鼓地加以推广。 会议期间选择了一批重大新技术和先进经验的推广项目(详见一九六o年的一批重大新技术和先进经验的推广项目)。对于这些项目,各地区、各部门应当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广泛地运用到生产中来。并且要把大力增加原料、材料、燃料的生产,做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主攻方向。
(二)随着这一批推广项目 连同各部门、各地区的推广计划所包括的项目的实现,要求一九六o年工业交通部门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程度(按工人人数计算),由一九五九年底的百分之三十 左右,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或者更高一些。至于自动化、半自动化,由各地区、各部门提出适当的奋斗目标。与此相适应,要求劳动生产率比一九五九年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要调整出二百多万工人,支援新建、扩建企业。
由于新技术和先进经验的推广,主要原料、材料、燃料的消耗,按单位产品消耗定额计算,要求一九六o年比一九五九年降低百分之十到十五。
在节约煤炭方面:主要是大力推广煤气化和“暖风取暖”等的先进经验。要求冶金部门一九六o年比一九五九年每吨生铁消耗焦炭,重点企业节约百分之五以上, 一般企业节约百分之二十左右;电力部门和铁路机车用煤,在今年分就数量基础上各节约百分之四;其他工业用煤节约百分之十至十五;市场、民用煤节约百分之五,全国总的煤炭节约指标要求达到三千万吨左右。
在节约生铁方面:主要是推广转炉热风吹炼等先进技术。每吨转炉钢消耗的生铁,重点企业要节约百分之二十一左右,一般企业要节约百分之二十二左右。
在节约木材方面:煤炭工业要因地制宜地推广“砂压支柱”等办法,节约坑木三分之一,共计三百万立方米。铁道部门要使用钢筋混凝土轨枕,节约木材二十万立方米。森林工业及木材加工部门,要大搞纤维板和提高出材率,节约木材三百万立方米。
在节约用电方面:要求用电比重大的冶金(约占全部电量的百分之二十八)、化工(约占百分之十一)、煤炭(约占百分之十)等工业部门及其他用电部门,要千方百计节约电力。冶金部门主要是推广炉料预热,电炉采用氧气、煤气、压缩空气炼钢和低温大电流炼铝等的先进经验,要求节电百分之三左右;化工部门主要是采 取减少电解槽的电压损失,提高电解盐水的温度,电石炉加强保温等办法,要求节电百分之三左右;煤炭部门主要是采取调整水泵的扬程,减少管路漏风、混水等办法,要求节电百分之二左右,其他机械、轻工、纺织等部门,要求节电百分之二左右。此外,继续大力推行供电用电合作化,以减少电力的损耗。
在节约柴油、汽油方面:主要是推广柴油、汽油掺水,油、煤混合燃烧等先进技术,节约柴油百分之十五左右;节约汽油百分之十左右。
在利用野杂纤维方面:主要是推广,机械揉搓和堆积发酵脱胶方法,大力利用棉杆皮和野杂纤维。一九六o年用棉杆皮生产的混纺麻袋,要达到三千万条,二、三季度要用野杂纤维生产两亿米布。
(三)为了实现上述要求,首先要把那些花钱少、容易搞、用料省、效果大、省人多和带有普遍意义的新技术和先进经验,组织战役,分期分批地加以推广。对于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尖端技术和尖端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采取强有力的组织工作,促其实现。对于还在幼芽状态的新技术,必须热情支持和积极保护,帮助它们迅速地成长起来。对于各地行之有效的各种推广新技术和先进经验的组织形式,都要广泛运用,各地区、各部门都要 按行业、按专题组织技术推广队,及时地具体地传播新技术和先进经验,起到限期推广和督促检查的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在做好推广工作的 同时,必须做好巩固和提高的工作。要把运动中所提出来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建议,及时加以科学的鉴定,对于一切好的东西,统统地巩固起来;在已经实现的技术革命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要巩固一批,推广一批,提高一批,再巩固一批,再推广一批,再提高一批。在推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进行 大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都要有一个负责同志专管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方面的工作,并且要建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大搞多种经营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它不仅是增产节约原料、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是高速度发展我国工业的一个主要方法。我们反对那种孤立地各搞各的形而 上学的错误办法,提倡一个企业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托拉斯)兼顾的办法。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煤、铁、机械、建材……等都可以在一个企业的组织下进行生产。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目前,要特别抓紧煤炭、矿石、木材、石油、炉渣、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在大搞综合利用的同时,有条件的企业都应当向多种经营发展。目前最主要的是力争做到厂内无“废物”,变“无用之物”为有用之物,变一物一用为多用,变“有害之物”为有利之物。每个企业都要向这个方向努力,作到 物尽其用。这是高速度发展我国工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都应当根据具体条件提出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的具体规则,以及实现规则的具体措施。现在还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的企业,一九六o年都要开展这一工作,综合利用已有一定基础的企业,一九六o年综合利用的产值要比一九五九年增加百分之十到五十,或者更多一些。
(一)天津会议以后,各地根 据主席的指示,对于改造和提高现有“小土群”、“小洋群”企业和再分期分批地发展一大批“小土群”、“小洋群”企业,都进行了规划。各地同志认为今年有计 划地发展一批“小土群”、“小洋群”,不但对于超额完成今年国家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措施,而且,对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充分利用资源,加速工业建设,加 速农业的技术改造,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大跃进,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
(二)当前大搞“小土群”、“小洋 群”,必须以煤、铁为中心,以煤保铁,并且以交通为先行,使小煤窑、小铁矿、小高炉、小转炉、小铁路“五小成群”。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搞小有色金属矿、 小化工厂、小水泥厂、小电站、小农副产品加工厂等,使它们逐步成套。在运输方面,要水陆并重,使运输联结成网。
(三)在全国两千个左右县、市 中,目前已经发现有煤、铁资源的约占四分之三,其中建立起钢铁基点的只占三分之二。因此,要求在今年内,全国所有有煤铁资源的县、市,都至少要搞起一个以 煤铁为中心的“小土群”、“小洋群”基点。有条件的人民公社也要尽可能举办“小土群”的采煤、采矿、炼铁企业。县、市主要是搞“小洋群”企业;人民公社主 要是搞“小土群”企业。有煤无铁,或者有铁无煤的地区,在可能条件下,也要通过相互定点供应的方式,建立起小型炼铁企业。目前尚未发现煤铁资源的地区,除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以外,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当和有煤铁资源的地区,协作举办小型炼铁企业。
(四)发展“小土群”、“小洋群”企业的重要问题是劳动力的安排问题。在这方面,应当根据主席在天津会议上指示的精神,对农村劳动力作出全面、合理的安排,既要把运动搞起来,又不宜从农业生产中抽调出大量劳动力,而首先应当通过大搞技术革命从现有县、社工业中挖掘潜力;在必须临时动员一部分农业劳动力时,应当提早布置,并且应当根据农闲时大搞、农忙时小搞的精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分批分期地进行。劳动力的分配,必须经过省、市、区党委的决定。
(五)大办“小土群”、“小洋群”企业,必须贯彻执行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由小到大、逐步提高的原则。为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对今年新建设起 来的“小土群”、“小洋群”企业,其产品只列入国家生产计划,不纳入分配计划。但是国家计划以内的外调任务,必须首先保证完成。
(六)在发展 “小土群”、“小洋群”企业的同时,对现有“小土群”、“小洋群”企业要继续进行技术改造工作,所有企业都应当以一业为主、多业为辅,有计划地进行多种经 营,向联合企业发展。大洋企业也要发展同它们有密切关系的原料、材料工业的“小土群”、“小洋群”企业,作为它们向托拉斯方向发展的“卫星厂”。在这一方 面,中央工业交通部门都要给所属企业规定具体任务,帮助和督促它们限期实现。
(一)广大干部和职工要树立起坚强的支援农业的观点,自觉的、全面的、经常的支援农业生产和农业的技术改造,要使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工作形成一个群众运动。
(二)大力农加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在农业机械方面,要集中力量发展排灌、运输、耕作、收割、加工等方面的机械生产。要突破薄弱环节,补足缺门,使半机 械化农具配套成龙;使新式农具迅速定型和推广;并积极发展机引农具。同时,要抓紧农业机械工业的基本建设,为“中解决”、“大解决”逐渐建立基础。在第二季度内,尤应继续抓紧排灌设备、收获机械的生产和配套工作,以保证抗旱和夏收、秋收的需要;要大力抓紧农肥、农药、兽药和生物刺激素的生产,特别是农药的 生产,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三)积极支援县社工业的发展,武装县社工业。主要是帮助县社积极举办煤、铁等“小土群”、“小洋群”企业,大力发 展原料、材料、燃料的生产。在那些需要而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建成大、中、小型相结合的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修配网,逐步做到大型机械由省承制,中型的由 专区和部分县承制,小型的由县和部分公社承制;逐步做到小修不出队,中修不出社,大修不出县。城市还要积极帮助农村发展以农产品综合利用和农药、农肥制造 为主的轻工业和化学工业,粮食、饲料加工工业以及其他工业。
(四)积极帮助公社培养技术力量,壮大公社的技术队伍。采取“请”(请县、社选送 一批人到工厂学习,学好后回原单位工作)、“派”(有计划地派老工人、技术人员下乡传授技术)、“抽”(抽调一批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输送给农村)等办法,大量培养排灌机械修造工人、电工、拖拉机手和各种社办企业的技术工人。
(五)普遍组织城乡挂钩和厂社挂钩,进行全面的支援。城市工业、交通、财贸、文教、卫生、科技等各部门,都要与县社挂钩,每个厂要和一个或几个公社挂钩,建立固定的协作关系,并要组织检查,总结经验。
(六)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因地制宜地做出全面规划。规划的指标要落实,措施要具体。各项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要提前一个季度安排好。
(一)目前,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必须教育工业交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积极地参加和支持城市人民公社。 对那些认为建立城市人民公社是“小厂揩大厂的油”,“农民沾工厂的光”,“是从全民所有制倒退到集体所有制”等等不正确的思想和误解,必须进行说服和批判。
(二)城市人民公社与国营厂矿企业的关系。
1.国营厂矿企业入社后,所有制不变,行政管理体制也不变,实行独立核算,企业的计划、财务和产品分配等,仍属原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但是要帮助公社发展工业,要把大中小企业密切结合起来,互相支援,促进生产的跃进。
2.国营厂矿企业入社后应当服从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如果是以一个大型国营厂矿企业为中心建立的人民公社,最好建议由这个厂矿企业的党委书记兼任人民公社党委书记。
3.公社应当统一管理和办好集体福利事业,如托儿所、食堂、学校等。厂矿企业也可以办集体福利事业。
(三)建立人民公社后,各厂矿企业的职工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社员的工资待遇一律不变,仍按原规定执行。国营工业和社办工业、街道工业之间;工厂企业和从事农、副业生产的其他单位之间,要贯彻“相互支援,等价交换,的原则,不能因建立人民公社而实行“一平二调”。
(一)对于技术革命群众运动中出现的劳动工资方面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当及时注意研究和解决。对于劳动力的安排,要从全社会的需要出发,在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之间,在省、市、区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安排。
(二)目前应当注意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随着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新技术的采用,现有生产单位一般都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建设各地党委可以给企业规定两个指标:一个是节约劳动力的指标;一个是外调劳动力的指标。企业所节约的劳动力,在完成外调任务后,可以由本单位调剂使用。
2.在调动节约的劳动力的时候,对于技术工人不要轻易改变他们原来从事的工种、专业,避免发生大改行的现象。对于年老体弱的工人,应当在本企业中妥善安排,加以照顾。对于临时工和合同工也不要辞退,一部分工作年限较长的合同工,可以逐步转为正式工。
3.在技术革命运动中,调动工人工作或抽调工人在本企业所办学校中学习,都应当保持他们原来的工资标准,不要降低。在改变计件工资为计时工资时,可以按 照中央指示的办法,以革新前三个月的平均工资(某些带有季节性生产的企业或行业,也可以按革新前半年或一年的平均工资计算),定为革新后的工资额,以保证工人不致因取消计件工资而降低技术革新以前的原有的收入。有些工人原来的工资过高,群众有意见的,可以经过民主评议,作适当的调整。
4.必须积极办好并且逐步扩大职工集体生活福利事业,使其成为逐步改善工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城市人民公社普遍建立的情况下,举办职工集体生活福利事业也应当 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可以由企业拨出一部分福利经费帮助地方、城市人民公社统一举办福利事业,同时企业原有的福利事业也应当继续保持和改进,不要过早地把企业职工原有的福利待遇和一般社员的福利待遇拉平。
(三)在解决劳动工资问题的时候,应当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细致的组织工作,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坚决防止简单命令和草率从事的官僚主义办法。
(四)现行的工资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急需研究改进。建议由劳动部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对整个工资制度进行通盘研究,并希望尽快地提出改革方案。
(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大跃进的新形势下,对于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干部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因而现有干部队伍的状况和这种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大家认为,目前从广大职工群众中培养提拔干部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坚决执行大力培养,大量提拔,合理调整使用干部的方针,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是完全 可以改变的。培养干部的办法,首先是密切结合在工业战线上蓬勃开展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运动和技术革命、文化革命运动,大办各种形式的学校, 特别是业余教育,大搞科学研究工作,以加速培养提高干部。各省、市、区党委应当把培养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指导。
(二)为了 解决今年新建、扩建重点企业和加强科学研究部门所需要的干部,国务院各工业部计划从老的工业区、老的企业单位中抽调五万多人支援新工业区、新企业。任务很 重,要求需要干部的地区和单位,应本着节约使用干部的原则,核实需要干部的数字,按照建设进度,分期分批地逐步配备并由国务院有关工业部门和调出干部的地 区党委协商具体调配办法,担负抽调干部任务的地区和企业,则必须千方百计地挖掘干部潜力,大胆大量地提拔干部,积极地输送干部,支援重点建设企业和地区。
(三)为了适应工业生产大跃进的要求,现行干部管理制度有必要加以某些修正和补充。今后中央和地方每年新建、扩建的限额以上的重点项目所需要的干部,应当实行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厂一级领导干部、科长、车间主任、工程师以上的技术干部,由国务院各工业部提出全国的干部调配规划方案;副科长、车间主任和助 理工程师以下的干部,则由省、市、区党委提出就地调配的规划方案;然后由中央工业工作部召开全国干部调配会议,订出干部调配的年度计划,报中央批准后执 行。至于新建重要国防工业企业所需要的干部,主要由有关工业部门从原有重要国防企业中抽调或培训解决,不能解决的,由企业所在地的省、市、区党委帮助解决。今后重要国防工业企业不再担负抽调干部和技术力量支援民用工业的任务。属于这种类型的重要国防工业企业,由有关部门列出名单,报中央审查批准。
(四)为了适应上述工作的要求,干部管理权限需要作某些改变,建议中央工业工作部另拟具体办法,报中央审批。
(一)两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大跃进,企业管理工作也有很大的改进。破除了不合理的旧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一套促进生产力大跃进的新的管理制度。主要是:第 一,破了一长制,确立了党的统一领导、大搞群众运动;第二,破了过分强调物质刺激的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实行了政治挂帅为主,物质利益为副,实行了综合奖,发扬了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忘我劳动不计报酬的精神;第三,破了“互相制约”、互不信任的若干作法,建立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发扬了主动配合、 互相协作、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第四,破除了产品试制和制造过程中的机械的阶段论,很多方面实行边设计、边试制、边修改、边生 产、边鉴定的“五边”办法,大大促进了试制和生产的速度;第五、破除了片面的专业论,发展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第六,特别是在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上,打破了消极静止的平衡论,破除了科学技术上的神秘论,树立了积极的平衡论、不断革命论,发扬了敢想敢干的精神。所有这些,都使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对促进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由于技术革命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城市人民公社的发展,以及正在发展的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已经给企业 管理上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目前最突出的是多余人员的调整问题,劳动组织的整顿问题,工艺的总结、整理,定额的修订问题,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检验、备品准备、设备维修、原材料供应等制度的改善问题,以及由于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发展而带来的计划体制、管理体制、物资分配体制的调整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除了人员的调整问题可以按上述第七项关于劳动工资问题的办法进行处理以外,其他各项问题,有关方面都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抓紧研究解决。
(三)应该根据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精神,随着群众运动的发展不断地改进企业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完全适应大搞群众运动的要求。不是孤立地静止地改进企业管理,而应当是在已经出现的新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高,要充分走群众路线,在组织上应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充分体现统一领导,逐级负责的精神。
除此以外,在工业交通部门的“三反”,是势在必行,肯定要搞的。至于何时动手,听候中央决定。现在各省,市、区可以先选择几个典型,进行试点,以便取得经验。
到会的同志,完全拥护主席关于一年召开四次工业书记会议抓工业生产的指示。
这次会议是今年的第一次。准备在七月间召开第二次会议,总结上半年的生产与进一步安排下半年的生产,着重是研究第三季度的生产。在十月间再召开第三次会议,研究第四季度的生产和安排一九六一年第一季度的物资供应工作。今年的第四次会议,计划在十二月初开,总结今年的生产,安排一九六一年的生产,首先是安排第一季度的生产,争取继续实现开门红。以后每年,除了特殊的情况以外,都准备本着早抓、紧抓、抓透、抓细的精神,一个季度开一次这样的“生产促进会”。
上述十个问题的安排,经中央批准后实行。
来源:根据中共中央文件刊印
注释
〔1〕 中共中央一九六o年四月二十九日批准这个会议纪要,并转发给上海局,各协作区委员会,各省、布、区党委,中央级各部委、各党组。要求“即遵照办理”。
来源: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