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武汉市第一棉纺织厂,由副厂长、党委宣传部长等领导干部带领数十位职工,到襄阳、均县农村参观学习,他们在农村亲眼看到了合作化以后的农村的新变化,农民的新面貌,看到了轰轰烈烈的农业生产高潮和农民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动人事迹,每个职工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生动的社会主义教育,解放了思想,扩大了眼界,学到了革命干劲,找到了勤俭办企业的方向和办法。他们参观以后,全厂职工提出了向农民学习、支援农业大跃进的口号,掀起了工业生产的新高潮,鼓起了革命干劲,在生产上要赶上和超过全国最先进的兄弟厂,他们学习农民弟兄的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精神,不但纺织工人提出了积极生产、勤俭节约的奋斗计划,炊事员、汽车司机、医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也都提出了生产节约目标。工人同志自动取消了过去提出的过高要求,许多困难问题都迎刃而解。他们参观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却对工厂的生产、节约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工厂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们组织职工到农村参观学习,从而鼓起职工的革命干劲,掀起生产新高潮的经验,是企业政治工作方法的新发展,是值得全省各企业普遍推广学习的好经验。学习和推广这一经验,将有力地促进全省规模的工业生产新高潮的到来,使全省的工业生产跃进一步。
在这次参观中,国棉一厂的职工代表和农民们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到,工业和农业互相支援,共同发展,才能把全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意义。的确,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村在飞跃发展。目前,农业生产正在大跃进中,农业向工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工业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满足农业的需要。这不但为发展农业所必需,而且也为发展工业所必需。我们住在城市,坐在办公室里,不到农村去调查了解,就不能确切地了解农业的需要,不了解农业的需要,又怎么能支援好农业呢?定期到农村去参观学习,就是了解农业需要,支援好农业的一个好办法。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要工人阶级担负起领导阶级的责任,就需要帮助工人阶级了解全国人民、首先是农民的生产状况、生活状况。旧中国的农民很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和克勤克俭的优良习惯。最近,湖北农村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开展两条道路大辩论的基础上,在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推动下,革命的农民正以翻大复地、移山倒海的革命英雄气概,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大兴水利,积肥造肥,改良土壤,改造自然,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民的革命干劲和勤俭作风,使每一个去参观的职工,不约而同的在自问:我们是否担当起了“工人老大哥”的领导责任?我们是否有农民兄弟那样的一股革命干劲?我们是否象农民那样,克勤克俭?正是这样,全体参观职工代表的内心中燃起炽烈的革命干劲的火焰。当代表们回到厂里向全体职工传达了农村参观的报告以后,许多职工加强了工人阶级的责任感,鼓起了革命干劲,并且很自然地从六亿人民生活水平出发,纷纷放弃了过高的生活要求,反过来批评领导不该铺张浪费,迁就群众过高的生活要求。百闻不如一见,到农村去参观学习,是向工人阶级进行主人翁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办法。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由农村到城市。我们党曾经长期在农村,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在农村实行了农业合作化以后,这些经验比较更丰富、更系统了。我们工业工作,虽然与农村工作的性质不一样,但在领导方法和作风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向农村学习的。学习农村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学习农村艰苦深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到农村去参观学习,就是帮助领导干部克服三个坏主义,改善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的一个好办法。
但是,有的人对于到农村去参观学习却不这样认识。
“到农村去有啥学的?”这是一种论调。我们到农村去,不是去学习农业丰产的技术,而是去学习农民的革命干劲和勤俭作风,去学习农村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去了解农业的需要,支援农业生产大跃进。这些方面,是有普遍现实意义的,搞工业的人可以学,其他各行各业也可以学。这就是那里有先进就到那里学。国棉一厂这次到农村去参观学习,就是发展了裕华纱厂虚心学习的经验。裕华纱厂是那里有先进,就到那里去学;向先进工厂学习,也向落后工厂学习,向纺织业学习,也向其他产业学习;国棉一厂更进而跳出工业部门,向农业学习。这种虚心学习的精神是好的,值得大力提倡。
“工作忙,分不开身”。这是另一种论调。“工作忙”是事实,但“分不开身”倒不见得。国棉一厂去参观时工作是忙的:大辩论、精简下放、整改、社会主义教育、促进生产高潮,厂长到北京开会,副厂长、党委宣传部长到农村去参观,工厂仅剩下来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副厂长。全厂三百多名干部,除下放和整风临时抽调的干部以外,仅有一百多名干部工作,而且是半日工作半日学习。工作是紧张的,但他们还是坚持,到农村参观了。代表回来后带来一股革命之风,就使工作出现了一个新局面。由此可见,这不是“忙”的问题,而是一个认识问题,决心问题。
我们建议:各城市党委、工业管理机关、企业党组织,都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和国棉一厂一样,由负责同志带队,组织各方面人员到农村去参观学习。不仅小城镇党委、地方工业管理机关及各个企业单位要去参观学习,就是大、中城市党委,大、中型企业也要去参观学习。而且要把这种参观学习形成一种制度,每年都到农村去参观一、两次,我们肯定的说,一定会受益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