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活质量水平决定于思想政治工作

《人民日报》社论

怎样在大面积土地上普遍地稳定地提高农活质量?多年来,人们曾经作过多种多样的设想:有的在劳动管理制度上想办法,有的在操作技术训练上想办法,有的在运用老农经验上想办法,有的在农业工具改革上想办法。这些都是必要的,也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办法单独地运用,都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几年来,一些先进单位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终于得到了比较完善的办法,就是: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率下,依靠贫农下中农的阶级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经营管理工作、技术改革工作密切结合起来。这个三结合的原则,对于办好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生产的各项工作都适用;在提高农活质量上,它的作用表现得特别突出。

山西曲沃杨谈公社杨谈大队在运用三结合的办法提高农活质量方面,是做得比较出色的(详见今日本报二版《从心上到手上》一文)。用三结合的原则办好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经验,最初也是由他们从提高农活质量方面总结出来的。这个大队的贫农社员们说得好:“农活质量先在心上,后在手上。”怎样使提高农活质量的要求在社员群众心上扎根,在每个人的手上开花呢?这就要正确处理思想、制度、技术三方面的关系,并且要解决依靠什么力量的问题。思想和制度是技术的保证,这一点是比较明确的。思想和制度是怎样的关系?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清了:应当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以劳动管理制度为辅;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才能把制度规定得好、执行得好。先要千百个社员在提高农活质量上结成一条心,然后才能做到千百双手在提高农活质量上使出一股劲。而要做到大家一条心,先要有众心所归的一个领导核心,和团结在这个核心周围的一支坚强的阶级力量。有些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取了杨谈大队的一整套劳动管理的“经”,回去以后行不通,就因为“取经”只取了一部分,而没有学到从思想上、政治上解决根本的、实质的问题。

组织性、纪律性和在生产上对工作质量要求的严格性,是无产阶级的特色,这些在农民群众中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出来,而需要长期地不断地以无产阶级思想对公社社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在集体的大面积土地上为普遍提高农活质量而斗争,这实质上包含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同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斗争。列宁说过:“特别注意加强和巩固劳动者的同志纪律并全面提高他们的自动性和责任心。这是彻底克服资本主义、克服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统治所造成的习惯的最主要的(如果不是唯一的)办法。”在集体生产中,是维护质量标准、争产量,还是不顾质量、争工分?这是社会主义的责任心和资本主义的自私心之争。因此,为提高农活质量而斗争,必须有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还必须依靠农村中最接近无产阶级的贫农下中农组成的强大的阶级队伍。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在农村人民公社各级集体经济中树立贫农下中农的优势,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贫农下中农优势的树立,不只要通过政治斗争,还要通过经济斗争、生产斗争。贫农下中农只有在生产活动中、在经营管理中确确实实地站稳了脚跟,时时事事都起骨干作用,才能确保在政治斗争中树立起来的优势。贫农下中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其他政治运动中占优势以后,还要继续巩固这个优势,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政治优势扩展到经济领域去,要使贫农下中农在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当中真正起决定作用,使他们在生产活动和经营管理中真正发挥骨干作用,只有这样,社会主义阵地才可能从根本上巩固起来。贫农下中农在生产活动中和经营管理中起骨干作用,不但要表现在掌握正确的生产方针、经营方针上,表现在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中、在最艰苦最紧张的工作中起带头作用上,还要表现在提高农活质量的斗争中。我国各地不少先进的农业生产单位,已经在大面积土地上达到了、超过了个体经济时代少数人在小面积土地上的耕作质量水平。依靠什么力量做出了这样的成就?依靠以贫农下中农为骨干的集体力量。

在集体生产中,提高农活质量应该依靠谁?能不能只看少数人过去在小块土地上农活质量好,就依靠这少数人呢?对这个问题,必须作一番阶级分析。在这少数人中间,一般地说,以上中农和富裕中农为多。他们过去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在农业生产上技术也就比较强、比较全。对他们的技术,是应该适当地重视、认真地学习的;但是,技术好未必就思想好;如果对集体不一心,他们的技术就不可能在集体生产中充分发挥出来。事实上,过去在自己小块土地上干活质量较好的上中农、富裕中农,不少人因为思想不进步,在集体劳动中干活的质量并不高。同时,他们在小农经济条件下使用的技术,也并不完全适用于集体生产,他们对于应用新技术往往是保守的。贫农、下中农在过去受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限制,有不少人的确掌握的技术不熟练、不全面;但是,在集体生产中最关心农活质量的却是他们,积极地苦练技术、热心地改革技术、力争提高农活质量的也是他们;土地改革以来,在大面积的土地上努力经营集体农业生产、取得大面积增产经验的,也是他们。只要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并且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工具上等等困难问题,给他们学习技术的条件,他们是能够很快地掌握技术的。事实也证明,只有在贫农下中农掌握了技术、做出了高质量的农活的榜样之后,其他中农心服了,那些在农业技术上有“拿手好戏”的上中农和富裕中农才会把本事真正拿出来。坚决依靠贫农、下中农,尽力帮助他们掌握技术,是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在生产上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的阶级路线,才可能最有效地在集体生产中普遍提高农活质量。

为了提高农活质量,要不要规定一些制度呢?适当的劳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集体生产是社会主义的大生产,不能没有一定的制度和纪律。杨谈大队和其他许多先进农业生产单位都有比较严密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但是,他们并不认为,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细密的管理制度,单纯运用制度规定的条文约束或制度规定的物质鼓励,就能使农活质量普遍提高。制度一定要在绝大多数社员群众的心上扎了根,一定要有维护这些制度的可靠的有组织的阶级力量,才能有生命力。制度不是为了“制”社员群众,而是经过社员群众共同讨论树立起来的共同遵守的行动标准,是社员群众的统一意志的集中表现。党员、干部和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带头严格地按制度办事,大多数社员群众就能自觉地执行制度。只是对极少数不愿意遵守大家议定的行动标准的人,制度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制度如果不反映以贫农下中农为骨干的大多数社员的统一意志,或者超出了大多数社员现阶段的思想觉悟水平,那就一定行不通。即使对于极少数自觉性很差的需要强制执行制度的社员,也必须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耐心地进行思想工作,把执行制度作为一种思想教育的手段。要逐渐做到使制度成为全体社员都自觉自愿遵守的准则,制度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人民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进行学习和有秩序地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生产的领导者、文化教育机关的领导者发布各种适当的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没有这种行政命令,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持,这是人们的常识所了解的。这同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为着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而发布的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说服教育,单靠行政命令,在许多情况下就行不通。”劳动管理制度,是社员群众要求生产领导者按照社员群众的统一意志规定的集体的规约;执行政府的行政命令还要做思想工作,执行集体的管理制度更少不了思想工作。

随着贫农下中农和全体社员思想政治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集体的农活质量水平必然能逐步提高。随着大家改进集体生产的积极性的不断高涨,新技术在不断地创造出来,也就要求有相应的更高的农活质量标准和劳动管理制度。这又要求再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一步。贫农下中农在坚持、维护和提高农活质量标准中,在制定、执行和改进劳动管理制度中,在保证提高生产技术和改进管理制度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都是党组织必须依靠的阶级力量。为了依靠集体的力量不断提高农活质量水平,必须依靠贫农下中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